回归“数学味”本色 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44497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归“数学味”本色 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回归“数学味”本色 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回归“数学味”本色 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回归“数学味”本色 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回归“数学味”本色 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归“数学味”本色 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归“数学味”本色 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回归“数学味”本色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摘要:回归“数学味”本色,就是数学课要上得“像数学课” ,就是要更多地关注“数学”的特性,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独特内涵。 关键词:回归数学味有效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丰富多彩的今天,数学课堂上更是精彩纷呈。但在热闹活跃的背后,我们会发现数学的课堂似乎缺失了什么,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 “数学味”渐渐变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而留给学生积淀下来的东西,内化为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的训练等却越来越少了。这让人不得不思考:数

2、学课堂该如何摈弃浮华,体现它独有的“数学味” ,成就真正的魅力课堂? 一、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引发“数学味”课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里所说的“情境”不仅仅指“生活情境” ,孩子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等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是抽象的,情境是具体的,我们应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依托在具体的情境中。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2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提倡数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但是,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

3、作用,不能仅仅满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顺应教材特点的、无关干扰少的教学情境,营造数学文化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顺利走进“数学味”的课堂。 二、构建数学学习原型,使“生活味”为“数学味”服务 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 ,而应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强调数学的“数学味”并非要否定数学的“生活味” ,而是要把“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地结合。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

4、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倡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但如果把课堂教学变成了单纯地研究学生的实际生活,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研究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过分淡化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研究,学生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理解不深、把握不准,不能把生活现象上升到数学理论的高度,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阻碍学生在数学上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是生活味过浓的数学教学。 3曾看过案例认识乘法 ,执教者在上课一开始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了一个精彩画面“游乐场的一角” 。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了“你发现了什么

5、”的问题,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 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空中揽车, 有过山车, 有火车。 生 2:我发现空中有汽球, 揽车在转呢! 生 3:我发现有小朋友在这里玩呢! 生 4:我发现过山车开得好快哟! 生 5:我发现小鸟在天上飞。 生 6:我发现这里的树好漂亮哟! 生 7:地上的桌子是给小朋友们坐的吗? 生 8: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象在欢迎我们小朋友呢! 生 9:我发现那座大房子门前有路通向小桥,而小房子门前却没有路。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又有新的发现。看到这儿,我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呢?这样的情境创

6、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虽然气氛之热烈是空前的,可课的性质却变了。 其实,在出示情景图后教师只要提问:图上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是怎样在游乐场玩的(过山车两人坐一个座位,火车三人坐一个座位, 揽车四人坐一个座位)?接着引导学生 2 个 2 个地数小朋友、34个 3 个地数,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坐过山车的、开火车的、坐空中揽车的各多少人。这样,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初步感知了“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的含义作好了必要的准备。三、亲历数学建模过程,使思维过程“数学化” 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抽象、一种模型。弗赖登塔尔认为: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

7、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 。 一节缺少思考含量的数学课,一节缺乏智力挑战的数学课,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算不得一节好课。有些数学课之所以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就是因为缺乏思维含量。整节课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往往启发、示范在前,为学生扫除一切障碍,在教师的“精心铺垫”与“积极引导”下,教学过程行云流水,学生发现结论轻轻松松,探索规律顺顺当当,几乎无需智慧努力就可唾手而得。而另一些数学课,虽然并不缺少问题的数量,但是问题缺乏挑战性,整个教学过程被一个个小问题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是“对答如流” ,但就是激不起思考的热情,感悟不到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体会不到思考的乐趣,思维得不到发展

8、。这样的课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数学课应有的“思考味” ,如同一杯白开水。 因此,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适当增加问题的挑战性,是增加“数学味”的要诀之一。具体地说,就是要善于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使学生经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茅塞顿开的激动问题被突破的愉悦”的过程,从中品味思考的乐趣,发展思维的能力,5获得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其次,数学课程不再只强调提供系统的数学知识、学生会解多少道数学题,而是更关注他们能否从现实背景中“看到”数学、能否应用数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曾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勇于探索是数学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不应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

9、果实。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不过是“授人以鱼”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才是“授人以渔” 。再次,教师应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是真正的活跃,静静的课堂中也有活跃的思维!静静地思考更是一种激烈的思维过程,它内涵丰富多彩,足以让每个学生收获甚丰。特别是要让学生在思考数学中完善数学素养,让浓浓的“思考味”充满着整个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花”绽放! 四、用精确的语言显现“数学味”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在课堂上除了耳听、眼看、脑想外,还得动口把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其实对学生进行规范

10、数学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我在训练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外,还要求他们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训练不但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学生在整个表达过程中的语言是否规范、用词是否精练,而且会直接影响6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对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品出”数学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分类法、数形结合法、归纳猜想法、类比法、比较法、观察法、数学模型法、抽象概括法、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化归法、公式法等。数学课能否体现数学味,在很大程度上还应看课堂教学是否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综上所述,关注数学味,并不等于我们走回头路,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克服一些非数学活动倾向偏离了数学课的本来目的这一现象,组织有效而真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品出“数学味” ,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回归 “数学味”本色,就是数学课要上得“像数学课” ,就是要更多地关注“数学”的特性,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独特内涵。把“数学味”留住,数学教学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