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专科护理规范及标准.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419788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外科专科护理规范及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普外科专科护理规范及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普外科专科护理规范及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普外科专科护理规范及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普外科专科护理规范及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外科专科护理规范及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外科专科护理规范及标准.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外科专科护理规范和标准一、心电监测技术(一)目的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二)实施要点1.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2)评估患者皮肤状况。(3)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4)评估患者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2.操作要点:(1)检查监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2)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3)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测仪导联线上,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4)选择导联,保证监测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相应合理的报警界限。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2)告

2、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3)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三)注意事项1.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2.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3.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4.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5.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6.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7.停机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二、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一)目的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

3、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意识状态、吸氧流量。(2)向患者解释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3)评估局部皮肤或者指(趾)甲情况。(4)评估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2.操作要点:(1)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检测仪器功能是否完好。(2)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3)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足趾或者耳廓处,使其光源透过局部组织,保证接触良好。(4)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波幅及报警界限。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摘取传感器。(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三)注意事项1.观察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4、医师。2.下列情况可以影响监测结果:患者发生休克、体温过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贫血等。周围环境光照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抹指甲油等也可以影响监测结果。3.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体温过低时,采取保暖措施。4.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情况,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三、造口护理技术(一)目的1.保持造口周围皮肤的清洁。2.帮助患者掌握正确护理造口的方法。(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对护理造口方法和知识掌握程度。(2)了解患者造口类型及造口情况。(3)评估患者造口的功能状况。(4)评估患者自理程度,以决定护理的方式。2.操作要点:(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必要时使用屏风遮挡。(2)由上向

5、下撕离已用的造口袋,并观察内容物。(3)温水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并观察周围皮肤及造口的情况。(4)用造口量度表量度造口的大小、形状。(5)绘线,做记号。(6)沿记号修剪造口袋底盘,必要时可涂防漏膏、保护膜。(7)撕去粘贴面上的纸,按照造口位置由下而上将造口袋贴上,夹好便袋夹。3.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利用造口袋进行造口管理的重要性,强调患者学会操作的必要性。(2)向患者介绍造口特点以减轻恐惧感,引导其尽快接受造口的现实而主动参与造口自我管理。(三)注意事项1.护理过程中注意向患者详细讲解操作步骤。2.更换造口袋时应当防止袋内容物排出污染伤口。3.撕离造口袋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损伤。4.

6、注意造口与伤口距离,保护伤口,防止污染伤口。5.贴造口袋前应当保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6.造口袋裁剪时与实际造口方向相反,不规则造口要注意裁剪方向。7.造口袋底盘与造口粘膜之间保持适当空隙(1-2毫米),缝隙过大粪便刺激皮肤易引起皮炎,过小底盘边缘与粘膜摩擦将会导致不适甚至出血。8.如使用造口辅助用品应当在使用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如使用防漏膏应当按压底盘15-20分钟。9.教会患者观察造口周围皮肤的血运情况,并定期手扩造口,防止造口狭窄。四、轴线翻身法(一)目的1.协助颅骨牵引、脊椎损伤、脊椎手术、髋关节术后的患者在床上翻身。2.预防脊椎再损伤及关节脱位。3预防压疮,增加患者舒适感。(二)实施

7、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2)观察患者损伤部位、伤口情况和管路情况。2.操作要点:(1)核对患者,帮助患者移去枕头,松开被尾。(2)三位操作者站于患者同侧,将患者平移至操作者同侧床旁。(3)患者有颈椎损伤时,一操作者固定患者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第二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第三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腰部、臀部,使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翻转至侧卧位。患者无颈椎损伤时,可由两位操作者完成轴线翻身。(4)将一软枕放于患者背部支持身体,另一软枕放于两膝之间并使双膝呈自然弯曲状。3.指导患者:告知患者翻身的目的和方法

8、,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三)注意事项1.翻转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脊椎平直,以维持脊柱的正确生理弯度,避免由于躯干扭曲,加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和关节脱位。翻身角度不可超过60度,避免由于脊柱负重增大而引起关节突骨折。2.患者有颈椎损伤时,勿扭曲或者旋转患者的头部,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机麻痹而死亡。3.翻身时注意为患者保暖并防止坠床。4.准确记录翻身时间。五、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方法(一)目的起到消炎止痛作用,促进药物吸收。防止局部组织溃烂坏死炎症的发生。(二)实施要点1、评估(1) 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性 (2) 局部反应:红、肿、热、痛范围、程度 (3) 外渗量 (4) 外渗原因2、操作要点 (1

9、)携用物至患者床旁,进行查对。(2)向患者说明目的、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3)评估外渗的部位、面积及皮肤状况。(4)根据患者外渗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进针部位。(5)消毒皮肤,待干。(6)取空注射器,尽量回抽残余的药物,再取封闭液,再次查对,排 尽空气。(7)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15度角进针。(8)进针长度2.5-3mm或针头的2/3.(9)固定针栓。(10)抽回血。(11)边推药边退针。(12)根据外渗面积选择呈“扇形”或“菱形”封闭。(13)合理掌握注药的速度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14)注射完毕后快速拔针,按压针眼。局部冷敷3040 分钟,注意防止冻伤。(15)整理用物,再次核对。(

10、16)整理床单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17)洗手,记录护理记录单。 (三)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无污染。2、注射安全,方法正确无差错。3、操作熟练,无出血。4、关心患者,以病人为中心。5、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局部不能冷敷六、采动脉血与血气分析(一)目的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可监测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二)实施要点1、适应证 (1)各种疾病、创伤、手术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2)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辅助呼吸治疗时。 (3)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2、准备(1)用物准备2ml或5ml注射器,2碘酒,7

11、5酒精,消毒棉签,无菌棉球,橡皮塞,肝素抗凝剂。若采末稍血时还需备肝素化的毛纫玻璃管、三棱针、橡皮泥。 (2)病人准备 1、桡动脉、末梢动脉穿刺部位采血,患者体位不受影响,以患者舒适、采血方便为宜。 2、肱动脉穿刺部位采血,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 3、股动脉穿刺部位采血,患者取平卧位。3、操作要点(1)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采血方法6.1.1用注射器抽取625uml肝素钠O.2ml,转动针栓使整个注射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针尖向上推出多余液体和注射器内残留气泡。(2)选动脉穿刺部位,触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2碘酒、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和术者左手指。(3)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动脉,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

12、45.穿刺,若取股动脉穿刺采血则垂直进针,穿刺成功则血液自动流人针管内,色鲜红,采血2ml.6.1.4取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以免空气进人影响结果,若注射器内有气泡,应尽快排出。将注射器轻轻转动,使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点510分钟。(4)采取末梢动脉血6.2.1部位:常用耳垂、手指及足跟部的动脉末稍血。(5)采血前局部热敷5分钟,使局部轻度充血。(6)用75酒精消毒局部,用三棱针快速刺入皮内约3mm,勿用手挤压,使血液自溢,随即接上肿素化的毛细玻璃管,吸满血后用橡皮泥封闭两端,同时用棉球压迫穿刺部位。(三)注意事项1、取动脉血液,必须防止空气混入。

13、2、患者吸氧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末稍血。因吸氧时Pa02大于空气中的氧分压,标本一旦接触空气,血中氧可迅速向空气中弥散,因而使测得的PaO2降低。 3、标本采集好后应立即送检或置入4冰箱保存,但不宜超过2小时,以免细胞代谢耗氧,使PaO2及PH下降,PC02升高。4、取末梢动脉血时,不宜用力挤压穿刺部位,以防淋巴液渗入,影响结果。5、填写血气分析申请单时,要注明采血时间、患者吸氧方法、氧浓度、氧流量、机械呼吸的各种参数等。七、备皮技术(一)目的1、是利于术区更彻底的消毒以保持术区的无菌,减少外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2、患者术前一日行理发洗澡更衣等清洁卫生工作,并要进行皮肤准备。即将手术区的毛发、污垢

14、去除一般不剃眉毛小儿也不剃毛。3、备皮不仅仅是清除手术区体毛那么简单,还包括皮肤的清洗,有时术前还要做皮肤碘伏擦洗等。(二)实施要点1、评估(1)了解手术方式确定手术的部位及备皮范围。(2)患者的病情、体位、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心理状态。(3)环境温度、光线及遮挡条件。2、沟通要点(1)操作前告知患者此次操作的目的、方法、内容。(2)操作中请患者配合体位。 (3)操作后,根据患者拟行手术方式进行术前指导及健康教育。3、准备(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2)物品:一次性备皮刀、备皮用液体皂、大棉签、治疗巾、手消液、一次性薄膜PE手套、纱布 。(3)环境:安静、舒适、整洁。4、备皮范围原则是超出切口四周各20cm以上。5、操作要点(1)操作过程流畅,方法准确、规范、熟练根据手术方式知晓备皮部位、范围。 (2)患者无不适主诉,皮肤无划伤。(3)物品放置合理。 (4)与患者沟通交流自然、语言文明、态度和蔼、严谨。(5)关心体贴患者,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 (三)注意事项1.不要过多暴露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