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4378448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提升突破,考 情 透 视,主 干 整 合,体系构建,名师点拨 1.常考点: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真理 认识的过程,2.偶考点: 哲学的基本派别 物质及世界的物质性 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 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核 心 突 破,1.(2017全国卷)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核心考点一

2、辩证唯物论,B,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 B C D 【解析】 “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符合题意。“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体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符合题意。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客观实际作为实践的出发点,说法错误。正确的认识顺序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说法错误。,2(2016全国卷)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

3、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 B C D,B,【解析】 毛泽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灵活调动军队,做到了从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战争规律,入选。把认识作为行动的出发点,说法错误,故排除;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的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不选。,3(20

4、16全国卷)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B C D,C,【解析】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就不会产生意识,更不会有意识的任何内容,符合题意;中国旧体诗内容之所以变化,是

5、因为现实生活发生了变化,这说明社会实践的变化是意识内容变化的根源,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客观存在的变化,观点错误;意识是客观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是能动的、有目的的,意识内容是客观的,但和反映对象并不完全一样,观点错误。,考场陷阱 1.(2017江苏卷,25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纠正】 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是不正确的。 2(2016全国卷,13)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纠正】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很重要但并非起决定性作用。 3(2016课标卷,23)有

6、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纠正】 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才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 4(2014新课标卷,20)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纠正】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因此不能说总是融合的。,1.物质世界的运动属性 (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a.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b.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反对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规律

7、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命题猜想 从考查的内容上看,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和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2018年高考,可能以漫画、名人名言、哲理典故为命题载体,或以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为背景命题。,北极星指的是

8、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千百年来,曾经的北极星会被新的更靠近北天极的恒星取代。现阶段北极星是指小熊座星,在3000年前是天龙座星,隋唐时期北极五成了北极星,而到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星座将成为北极星。以上材料说明( ) A北极星是人们实践的产物 B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C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预测题型 选择题),C,【解析】 北极星不是人们实践的产物,A项不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项不选;材料表明北极星一直是变化的,这说明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C项正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

9、为C。,二十四节气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几千年,但随着物候的变化,人们在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比如40年前,东北地区有句农业谚语叫做“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而到现在则变成了“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种变化表明( ) 意识活动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决定了人们能够趋利避害 物候的变化决定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必须发展 客观与主观必须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B C D,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 (预测题型 选择题),B,【解析】 随着物候的变化,人们赋予二十四节气新的内涵,说明意识活动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意识的自觉选择性会影响人们趋利避害,但不会“决定”,不选;材料表明,物候的变

10、化使原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内涵进行适应性的改变和发展,正确;主观与客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选。,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它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虽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但由于它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安排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各地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11、,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预测题型 非选择题),【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尊重客观事实,坚持了从实际出发;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由于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季节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发挥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二十四节气正确反映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

12、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论,然后考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进行说明;其次可以从意识的反作用的知识说明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发挥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最后可以从规律的属性的角度说明其符合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 (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

13、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答题模16,(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发挥主

14、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1.(2017全国卷)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核心考点二 认识论,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B C D 【解析】 测产验收中,攻关品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宣告失败,既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说明正确认识的获得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过实

15、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符合题意;真理性认识的获得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说法错误。,2(2017全国卷)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 B C D,B,【解析】 “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

16、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这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人类的认识水平、社会历史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些主客观条件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正确;观点认为人达不到真理性认识,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人的认识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并非是封闭式的循环运动,错误;正确说明了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当选。,考场陷阱 1.(2017全国卷,21)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纠正】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能用直接经验检验间接经验。 2(2017全国卷,21)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纠正】 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也是有价值的。,3(2017全国卷,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