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4377107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4.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大展台】,参考答案:基本特征 重要见证 博大精深 兼收并蓄 理解 共同熔铸 民族特性 认同感和归属感 民族凝聚力,【学习微点拨】 【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 (1)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认识中华文化的,侧重历史悠久,属于纵向;博大精深是从其内涵上认识的,侧重横向。,(2)比较见证与原因: 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图示】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提醒】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4.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1)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意义:各民族文

3、化的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提醒】民族性区域性 民族性指中华各民族文化呈现出各自的民族特性;区域性指受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文化各有特色,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典题探究】 1.(2016天津文综)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文化是维

4、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B. C. D.,【解析】选A。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符合题意。苏州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表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符合题意。传统建筑的保护只是文化传承的手段之一,夸大了传统建筑的保护对文化传承的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说法错误。故选A项。,2.(2015福建文综)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文

5、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 B. C. D.,【解析】 选D。,【社会广角】 继承传统,传承文化 中国成语大会是央视继中 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的又一档 传统文化节目。中国成语大会 比拼的是成语,弘扬的是文化。中央电视台坚守文化,品质,坚持自主创新和以社会效益为先,通过举办中国成语大会成功拓展了国家媒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年轻受众的传播阵地,让安静地矗立在古籍中的经典文字闪耀出夺目的智慧光芒。,思考:说一说成语故事和文字对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 提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成语故事和文字让成语这一“语言冷门”成为“文化热点”,既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说明汉字是其

6、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也有利于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凝炼价值,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核心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中华文化的力量 (1)重要性: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熔铸体: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拓展】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文化力量之巨大,无与伦比。中华文明有着5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在当今中国越来

7、越迸发出来,越来越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所需求、所渴望、所期盼。,【知识延伸】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包容性 (1)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而是在此基础之 上有机地吸收境内各民族、各地域文化,乃至异域文 化后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一种文明。在历史上,中 华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辽、金、 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来自印度的佛教、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西方世界的基督教,也同样融入了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正是中国文化的这种包容性,才使其在历史上历经异族入侵而并未导致文化衰败的惨剧。,(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侵蚀、冲击。面对侵蚀、

8、冲击,中华文化要发扬其 “包容性”的特点,既要“求同存异”,又要“兼收并蓄”。在文化交往中既要与其他各国的文化和睦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这样中华文化就不会走向衰落,而会走向辉煌。,【典题探究】 3.(2014天津文综)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

9、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B. C. D.,【解析】选C。题干材料强调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不断发展,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文化的包容性,符合题意;否认了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排除;错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实践。,4.(2015江苏单科)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

10、逐渐趋同 A. B. C. D.,【解析】选A。旗袍设计借鉴了满族长袍、文明新装、西式裙装的特点,既具有它们的共性,又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故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表述错误;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发展,而并非趋同,故表述不准确。,【社会广角】 共同的魂 共同的梦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七届 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发表 重要讲话。他强调,团结统一的中华民 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思考:为什么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

11、魂”?,提示: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内在标识,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失分误区高考警示】 失分点1:混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 疑难纠正:源远流长就是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博大精深是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对应训练1:(2017福州模拟)近两年我市文艺节目在“福”字上做

12、足文章,许多典型的福州符号被搬上舞台,“三坊七巷”、“水榭戏台”、市树“榕树”、市花“茉莉”点缀其中。如坊巷月光诠释“三坊七巷”的人文特征和“有福之州”。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解析】选A。把握题干中典型的福州符号被搬上舞台,“三坊七巷”、“水榭戏台”、市树“榕树”、市花“茉莉”等突出体现文化的区域性,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征;B、C、D材料未体现。,失分点2:对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认识不清 疑难纠正:(1)性质: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华民族

13、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无共性。,(2)归属: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3)构成: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对应训练2:(2015福建文综)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

14、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解析】选B。因为材料的主旨是燕、赵、吴、楚、南、北等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故B正确;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属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A不符合题意;C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表述错误;D强调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与材料无关。,失分点3:错误理解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含义 疑难纠正:(1)“求同存异”,就是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如在中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供奉于同一殿中,这也是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一个表现。,(2)“兼收并蓄”,是指中华文化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15、中的积极成分,即在与外来文化交流接触时,既包涵兼容,又始终保留自身的体系和特点。中国的文化自古就有兼取众长的优良传统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张骞出使西域、玄奘万里取经、鉴真六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等,都是中华民族宽厚兼容品质的生动体现。,对应训练3: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解析】本题以中华文化的特点为切入点,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包

16、容性作用则主要阐述对民族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与理解的作用。,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6 关注地方特色 促进文化发展 【热点连线】 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力量、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这些知识可以联系的热点: 1.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倡导的“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得到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响应,亲近经典、传承文化的节目宗旨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同。,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习近平强调要学习古诗文经典。他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习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热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