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散文 关键在文化意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436493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散文 关键在文化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化散文 关键在文化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散文 关键在文化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散文 关键在文化意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散文:关键在文化意识李运抟可以说,新时期散文出现“文化散文”之谓,这种观念是从余秋雨的散文出现以后才明确起来。而台湾地区作家柏杨、李敖他们的写法虽不像余秋雨散文那么文气典雅,但从取材、意指、内涵、观念等都非常“文化”来看,他们的散文与杂文其实都是很地道的“文化散文” 。那么究意如何判断什么是“文化散文”呢?我以为要作综合评价,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本身就是文化意味很突出、文化含量很丰富的社会人事现象和自然景观。如文化苦旅 、 传统下的独白即是。二是文化意识强烈,即是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以文化意识来神和表现描写对象。三是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能够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

2、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开掘现象的本质。四是行文上的具有文化韵味,这包括行文风格、语言、描写手段、文史知识的运用等多方面。 “文化散文”在行文方面缺乏文化韵味和文化色彩,显然会逊色一截。这四个方面,能完美结合自然最佳。总的来看, “文化散文”是多种涵义的集合。但文化散文的灵魂所在,却还是在文化意识的表现上。文化散文的“文化” ,决不仅仅在取材方面走了“文化旅程” ,写了浸润着文化韵味的寺庙楼阁秋水长天,或文化名人的风流诗文轶事趣闻。秦砖汉瓦固然易于扬起文化的古老烟尘,唐朝的风、宋代的雨固然易于激发人们的文化情怀,但审美主体若没有深层的文化意识、深刻的文化思考、透彻的文化理解和阔大的文化视野,

3、以投注和激活安睡的“文化” ,以连接和穿透古今的“文化” ,那读者还真不如到历史博物馆去看看发绿的器物生锈的历史。显而易见,所谓“文化散文” ,根本还是文化主体对文化客体的一种生命投注,其灵魂则是作者显示的文化态度、文化观念、文化情趣如何。这里面,就有保守与变革、陈腐与新生、落后与进步、愚昧与智慧、小气与大器的巨大差异如果说新时期“文化散文”的兴盛得于多种努力,那么由此表现的文化态度、文化观念和思想境界确实有明显差异。这就是说, “文化散文”固然与取材、定法、文笔等是否有文化性、文化色彩和文化韵味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审美主体的文化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情趣的如何。比如建国以来,我们写文化历史、文

4、化陈迹、文化人事的作品也不少,反映现实文化景观的作品也比比皆是,如杨朔的抒情散文和秦牧的知识散文,但为什么感觉不到“文化”的较突出的存在?原因就在于在文化大一统的封闭环境中及文化观念模式化后,写出来的作品很难有文化穿透力者,深刻的文化反思与文化批判很少,尤其是特立独行的文化思考更是凤毛麟角。从这些方面看,我们确实有些停滞不前了。谈起“文化散文”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反思,不少作家作品是值得推崇的。比如,被称为“人生大书”的巴金的随想录五卷,就谈了许多文化问题。它们虽未被称为“文化散文” ,但其文化反思还是比较深刻。而丑陋的中国人 、 传统下的独白 ,更是以极为强著的文化意识来集中反思和解剖中国传统文

5、化。或许由于它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激愤批判,往往就被认为只是社会杂文。这其实是片面看法。事实上,它们既是社会杂文,同是也是文化意味很浓的“文化杂文” 。或者说就是现实性和批判性突出的“文化散文” 。八十年代中期,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引起争论时,公刘发表了丑陋的风波一文,其间有些看法是令人深思的。公刘以此来批评我们为何会出现那么多只是一味盲目乐观、一味歌功颂德的肤浅散文,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以为,余秋雨最初的“文化散文” ,重古典主义而缺乏现代精神,多传统文人情怀而少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多少也与这种文化背景和现实环境的制约有关。李敖的文化杂文,我们总觉有点“危言耸听” ,但又不能不佩服其深刻。

6、这种“危言” ,行文还是比较稳重的余秋雨大约难出。我决不是赞成大家都来“危言耸听” ,但我们是不是又太四平八稳而太缺乏特立独行的思考呢?“文化散文”观念变革和思想突越的呼风唤雨,当然不限于上述作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代“文化散文”的文化观念的革故鼎新,确实主要是“文化精英”们所为。其显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态度,和世俗文化意识有明显不同。总的来看,独树一帜的“文化散文” ,它们都是特殊时代或特殊环境中的“文化精英”们的产物。创作上,观念有不同,思考有深浅,水平有高低,风格有雅俗。但整体言之,它们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毫无疑问是开创了新天地带来了新风气,给读者提供了新的认知、新的视野和新的审美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