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 进展, 难点和前景展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436401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体制改革 进展, 难点和前景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化体制改革 进展, 难点和前景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化体制改革 进展, 难点和前景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化体制改革 进展, 难点和前景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化体制改革 进展, 难点和前景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体制改革 进展, 难点和前景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体制改革 进展, 难点和前景展望(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七届六中全会前瞻之九:文化体制改革:进展、难点和前景展望齐勇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原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齐勇锋【六中全会前瞻一】中央党校张希贤:改革开放新 30年需文化新觉醒新历史使命【六中全会前瞻二】北京大学郭建宁:当代中国文化自觉十年文化建设战略构想【六中全会前瞻三】中央编译局杨金海:六中全会将掀起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新高潮【六中全会前瞻四】吉林党史研究室郑晓亮:追求公平正义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六中全会前瞻五】北京外国语大学田辰山:中国高端文化要有值得走出去的东西【六中全会前瞻六】中宣部文化体改办副主任高书生: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六点思考【六中全会前瞻七】北大文化产业研

2、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克服文化产业困境七对策 【六中全会前瞻八】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自强之路2007 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从试点向全面铺开发展,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整体上市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促进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同时,由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目前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探索。一、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我国传统文化体制是在建国以来的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具有国有资本单一投资主体、管办不分、政企不分

3、、事企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城乡二元结构和以意识形态为指导,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显著特征。应当肯定,在建国初我国文化事业“一穷二百”的条件下,这种体制有利于集中资源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队伍建设,以及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对文化发展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行政性资源配置方式的低效率,加之频繁的政治运动的干扰破坏,导致了对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温饱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觉醒,形成

4、了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市场格局,自主性、互动性、娱乐性的大众文化消费方式成为新的趋势和潮流,从而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机制和提供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经济体制与文化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发展水平之间形成了明显的落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文化产品的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使文化建设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使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我国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因。从国际方面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技术革命和知识

5、经济的崛起,促使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成为美、英、日、德、法等西方大国的支柱产业。美国的电影产业、英国的创意产业、德国的出版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影视产业无不吸引了全球消费者的眼球,不仅成为其创造利润和财富的重要来源,而且也是实现其产业全球扩张的利器。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传媒集团,如美国时代华纳、迪斯尼、新闻集团,德国贝塔斯曼、日本索尼公司等,依托其创意研发和传媒网络优势,迅速成长为跨国运营的国际文化传媒巨头,占有全球 70%左右的文化贸易份额。文化市场作为全球竞争的新领域,由于文化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和穿透力,深刻

6、地影响着全球的经济政治格局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传统文化体制的封闭状态,还基本上没有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去,以致我国的文化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文化服务贸易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这与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和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与此同时,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地位,因而,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加入 WTO的谈判过程中,文化版权贸易一直是我国与之谈判的焦点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强烈要求我国开放文化市场,并且已经在某些领域通过种种方式进入我国文化领域。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的文化建设不能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的轨道,也不能不参与国际文

7、化市场的竞争而实现自身的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如何顺应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按照国际规则逐步开放文化市场,通过加入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来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以应对国际跨国文化传媒集团的挑战,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外部动因。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互连网、数字化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使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又一重要动因。一方面,互连网、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单向文化传播方式转变为互动传播,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和界限日益模糊化;另一方面,传播渠道和传播载体的无限扩展导致内容严重不

8、足,内容创新和文化创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这一变化在客观上要求传统文化体制进行变革,从国有单一提供主体向多元、互动提供主体转变,形成全社会创新文化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动活泼局面。同时,新兴技术和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也要求打破传统文化体制行政性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条块分割的窠臼,以便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迅速地“越界”流动,优化组合,从而适应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新世纪之初,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开始启动之机,正是互连网、数字化技术在我国开始大规模推广之时,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的回顾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

9、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目标,提出了文化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文化发展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的论断,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分类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建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市场经济相适应, “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事业文化单位依法运行”的新型文化体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和繁荣。2003 年 6 月,中央召开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决定选择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深圳、丽江、重庆、西安、沈阳 9 个省、市和 35 家国有文化单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10、一些省、市也相继选择了若干地区和国有文化单位进行改革试点,但不享受国家试点地区的政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序幕由此正式拉开。现将试点的进展情况简要概述如下:1、在开放文化市场投资准入门槛,发展民营和混合文化市场主体,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3 年 6 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来,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对非公有制资本开放了演出、报刊和出版发行、影视节目制作与发行、影院建设与经营、非新闻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投资领域。2005 年 3 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 ,4 月

11、,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 ,明确和规范了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若干领域的界限。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外商投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同时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同年8 月,文化部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 ,对外资进入我国文化市场的范围和持股比例也进行了规范。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了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据文化部提供的数据,在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中,非公资本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到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就业人数占到三分之二,由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拍摄的电影占总产量的 80%以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资本和外资广泛参与的文化

12、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和有序发展。2、按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分类指导”的改革方针,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分类改革要求和 2003 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各试点地区积极推动演出、报刊和出版发行、印刷、广电、广告、影视节目制作与发行、影院建设与经营等文化行业的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进行产业化运营。到 2006 年底,全国已有 111 家出版社、11 家国有电影制片

13、厂、23 家电影公司、29 家省市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同时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普遍推行了岗位责任制、上岗竞争制、效益工资制、资产经营目标制等。其中,一些已经完成转企的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还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其部分经营性出版发行业务为主体,吸收相关国有和民营资本,组建了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年 4月成立的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吸收了 10%的民营资本投资,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3、国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探索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了积

14、极进展。按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分类改革要求,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上海画院、重庆红岩连线等文化事业试点单位,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试点地区普遍增加了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入,深圳、杭州、北京等地还进行了公共文化产品面向社会实行政府采购、政府补贴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5 年 4 月,国务院颁发关于 2005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首次提出“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0 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15、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了“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国家广电总局明确提出要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并确定 2005 年为“对农服务年”,基本实现农村边远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 。文化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实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两馆建设项目,从2002 年到 2005 年 4 年间,国家财政投入 4.8 亿元,对全国 1078 个有馆无舍或设施落后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解决县级两馆设施空白点和设施落后问题,为改善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落后状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试点地区,经过几年的

16、努力,已初步形成了省、地、县和乡镇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4、文化市场流通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按照试点工作的要求,为培育市场流通主体,破除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市场存在的国有经济垄断、政府管理条块分割的弊端,促进文化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形成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公平竞争的统一、开放、有序的文化市场,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各试点地区在对民营和外资开放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积极推动文化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着力发展连锁、物流等新型文化流通组织业态。以新闻出版行业为例,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新华书店已基本完成组建企业集团和转企改制的工作。全国性的连锁经营企业已达 29 家,23 个省级新华书店实现了省内或跨省市连锁经营,全国建成 10 万平方米以上图书物流中心 5 个,年赢利水平千万元以上的有 10 个,全国性的民营连锁经营企业 8 家,民营发行网点达 10 万个,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或外商投资书报刊发行企业 40 多家,一批网络发行企业快速成长。与此同时,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