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运用“问题连续体”优化语文问题设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436281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振:运用“问题连续体”优化语文问题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振:运用“问题连续体”优化语文问题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振:运用“问题连续体”优化语文问题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振:运用“问题连续体”优化语文问题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振:运用“问题连续体”优化语文问题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振:运用“问题连续体”优化语文问题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问题连续体” 优化语文学案设计蔡园完小 李振各位校长、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运用“问题连续体”,优化语文学案设计,“问题连续体”可能对大家是个新概念,所以这次讲座对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我尽量用案例来代替理论讲解,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到与不到之处请各位一线同仁多多海涵;在上一个学年里,市教育局、教研室推广“尝试教学经验”,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提出了“单元目标尝试教学”这一设想并在全市 34 所实验校大胆实践,我们高兴的看到,我们的语文教师安于现状的局面被打破了,教师们抛弃了“轻车熟路”传统教学模式,纷纷“下水”,向传统教学发出挑战,举

2、起“问题教学”的旗帜问题导学成为我们许多教师改革旧教学的一个共同的“法宝”。下面,我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交流一下:(出示讲座提纲)一、为什么引入“问题连续体”这样一个概念?我在前面用“下水”比喻了我们对课堂改革的尝试,在上一学期可以说是我们熟悉水性的过程,自然而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暑假培训中我们提到:设计运用学案就是将所学知识问题化,总结上一学期学案编制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到: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问题指导阅读的学案设计存在繁、难、偏、旧、乱等一系列“低效”现象:1、 “繁”在问题多而杂,密度设计不合理。有的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满堂问” ,学生疲于应付,难以静心思考,表面上热闹,实际

3、上学生没有理解和感悟文本的内容。 (举例)2、 “难”在问题设计或偏或难。要么是不常见的问题,要么是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有不少教师为了上课出彩,设计一些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这也增加了问题的相对难度。 (举例)3、“乱”在问题没有梯度,相关性与连贯性不强。问题没精心设计,想到什么,问什么,结果出现“问题零乱,关注学生不够,课堂生成不足。( 举例)4、还有一点值得提出来,但是在这里提出来不知道恰当不恰当,在上学期的学案编制中,个别教师有“偷懒”之嫌,没有把学案编制和集体备课当作一次提升自我业务水平的机会,而是“生搬硬套”,设计的问题根本不具有探究性,甚至于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脱离的

4、;提出这一现象,我想说的是课程改革不可能照葫芦画瓢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用心去研究、去探索,与大家共勉。正是由于我们的学案编制存在上面的种种问题,我们才要引进“问题连续体”这一理论来指导我们,优化学案中的语文问题设计,回到我前面那个“下水”的比喻,就是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再熟悉水性之后通过正规的训练达到专业化的游泳水平。二、什么是“问题连续体”?“问题连续体”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琼梅克(June Maker)教授提出来的,她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经过十五年的试验,创立了以培养和评价学生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为目的的“问题连续体” ,该体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就问题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

5、或答案三个纬度。把问题分为五个类型。这五种类型不是孤立的,而是一条直线上的几个点,他们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此处省略问题连续体体系表) 。梅克教授”问题连续体”中的第一层次的问题类型,是问题和方法师生已知,答案老师知道,但学生未知,要求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3 个苹果加上 2 个苹果,共有多少个苹果?这类问题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最小,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训练。(诸如我们语文学案上要求学生运用提取信息的能力或者其他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找一找近义词、反义词、比喻句、中心句等等的问题)第二层次的问题类型,是问题师生已知,而方法却对学生隐蔽,要求他们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

6、甲有 5 个苹果,乙比甲多 3 个,乙有多少个苹果?显然,这提升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我们的语文学案,就比如理解某个重点词语的意思、说说中心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第三层次的问题类型,要求学生运用一系列的方法解决问题,其答案相应也是一系列的,也就是说方法和答案都是多元的。如:现有 6 个苹果,要分给甲乙两人,请问有多少种分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实现了多元化思考。(这就好比我们学案中要设计的让学生学习作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的探究问题,如黄继光教学中“你从哪里能体会到黄继光的勇敢坚强?”,再如观潮教学中“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等等)这类问题也是我们

7、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问题”,承载着如何引领学生获得阅读方法的任务推荐群共享杨主任上传的“对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探索”一文(20131122)。(另外,有一个自己不成熟的认识,可能是片面的,我们语文教学不像数理学科那样知识体系紧凑、环环相扣,所以我们提出的“主问题”并不是单一的问题,它其实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教学路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常常需要把“主问题”进行肢解成几个小问题,那就又有可能回到第一、而层次的问题类型。这一点在随后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运用原则”中还要提到,不多说了)第四层次的问题类型,要求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如:果园里有 100 棵苹果树,组织100 个学生去摘苹果,如何组织更合

8、理?为什么?这类问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又进了一步。第五层次的问题类型,不仅方法和答案开放,连问题本身也是开放的,学生必须在解决问题以前定义问题。如:组成小组,参观果园,注意观察果园中的数学问题,发现问题,并制定问题解决方案。(第四、五层次的问题类型对应的就是我们语文学案中诸如仿写、读写结合、阅读方法的变式练习、迁移运用等问题,它承载着帮助学生由掌握阅读方法到形成阅读能力的任务)所以,梅克教授将这一问题类型视为能力培养的最高层次。三、运用问题连续体设计学案问题的原则1、适量性原则:(1)五类问题的比例适当,从易到难应呈递减趋势,但并不要求五类问题俱全或顺序不变。如文本阅

9、读难度大,问题设计只能集中在一、二、三类中,四、五类问题可以不考虑;如果文本阅读难度小,问题设计可集中在三、四、五类中,这些问题往往涵盖了前几类问题。 (2)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在单位时间 40 分钟内,学生实际能解决多少问题,进行量的选择为宜,要给学生充分查寻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不是一味地求多。2、相关性原则:相关性是指问题的设计既要与文本内容相联系,更要与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相关,尤其是与多数学生的现有的阅读水平相关,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问题,而不是根据少数优秀学生水平或话题涉及的生活内容来设计,结果导致问题过难或过易。 3、递进性原则:递进性指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前一个问题为下一个问题做

10、铺垫,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促进学生认知迈向深度发展,而不是平行进展。举个例子(案例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学案设计)四、案例:“问题连续体”在威尼斯小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从本学案的设计可以看出:1、以“问题连续体”为框架的设计,能规范教师的阅读问题设计;对学生富有挑战性。2、所谓“问题连续体”的设计不要求五类问题俱全或顺序不变。3、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前一个问题为下一个问题做铺垫,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本学案问题一中体现较为明显。4、 “主问题”的设计要兼顾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5、 “主问题”不一定是教学的起始问题,但一定要触及教学核心目标。6、教学中,如果只有“主问题” ,

11、而没有细节问题支撑,教学必将想的苍白、空虚。如何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根据时间,确定是否加入讲座内容)潜心会文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文本。意思是,读书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字面的理解,要领会作者的意思,并能触类旁通。由此,我们感到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文本,有了对文本的深切感受,才可能设计好“主问题” ,并把设计的“主问题”转换成阅读教学策略。二度开发大家知道,我们的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学科。数理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了这门学科。而语文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不等于掌握了这门学科。数理

12、学科,在上课前, “教什么”已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而语文学科不是这样,语文学科,在上课之前, “教什么”还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一篇篇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有个确定与选择的问题,有个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问题。 深入浅出语文意识要求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既要深入,又要浅出。深入是为了读“厚” ,浅出是为了读“薄” 。只有读“厚” ,你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走进教材,由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想到很多很多;只有读“薄” ,你才能跳出教材,从大处把握;只有读“薄” ,你才能“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

13、小” ,从战略上去思考教学方案;只有读“薄”,你才能更清楚教什么,设计出深浅有度的“主问题” 。五、后期展望 问题连续题理论有很强的生命力。问题连续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在这个认识循环中,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道德水平,因此基于问题连续体的教学既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也重视语言知识的深度学习,从不忽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介于本人水平有限,唯恐有讲解不到之处,特向大家推荐两本相关理论书籍:运用“问题连续体”理论,能规范教师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形成问题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有很强的生命力希望一线同仁在教学实际和学案编制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和实践。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