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美教育 提升语文素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43575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审美教育 提升语文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审美教育 提升语文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审美教育 提升语文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审美教育 提升语文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审美教育 提升语文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审美教育 提升语文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审美教育 提升语文素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加强审美教育 提升语文素养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效率。教育的改革首先应是教育理念的改革。素质教育的理念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正因为如此,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把“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了第一条。显而易见,将“能力”替换为“素养” ,就能更好的反映出语文学习的过程性和动态性,能更好的体现语文教学活动的非功利性和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设立几个琴棋书画培训班,也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机械理解下的不做作业、不考试。其真正的内涵,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在语文教学

2、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加强审美教育。难怪“北大之父”蔡元培先生早在 1912 年 2 月就指出:学校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地,语文则是一切审美教育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改革的需要,我们应当改变教学活动中那种只注重知识,不注重过程和情感教育的现象。 一、现实中的必要性 1解读文学语言的需要。 文学语言就是文学文本中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它的审美特性具有自指性、曲指性和虚拟性等三重涵义。而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语言文字就J2是文学性的语言,它不是简单的看看、读读、记记就能欣赏品悟出文学语言的心理蕴含的。因而只有

3、大力加强审美教育,充分利用这把金钥匙才能更好的品悟出文学语言的心理蕴含。正如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所言:“语言中的一切,包括它的物质的和机械的表现,比如声音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心理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她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的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起学生主动去欣赏玩味文学语言的兴趣,引导学生打通心理时空隧道,获得美感体验。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他们才能真正品悟出语言的心理蕴含,获得美的享受,最终达到准确的解读作品。譬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的意境,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意象

4、和情感,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的艺术效果等,只有在审美教育的作用下,学生才能真正悟出文学语言的心理蕴含,达到真正的解读作品,否则学生将出现“读而无味” “不知所言”的状况。再如,在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要在学生美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作者母亲那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感受作者在母亲这一形象中所融注的无限的情感,引导学生打通心理时空隧道,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想象与联想,从而对母亲这一形象产生深刻的理解和真切的感受,情感活动才能得到升华,获得真切的美感体验,最终实现学习的目标。 2健全学生人格的需要。 J3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 ”通过学习,文学作

5、品所塑造的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以愉悦的心态、理智的情感去感受这些审美意象,并获取有关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最终健全学生人格。按照西方某些学者的观点,目前的社会已进入后现代社会,人的焦虑愈加严重,那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快乐轻松情形似乎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当今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带给人们的焦虑,成了“少年早识愁滋味” 。这种状况令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担忧。而无论是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还是道德性焦虑,实质上都是一种痛苦的情感体验,都将造成人性的异化,人格的扭曲。再加上当今文化中的商品化和学习中的功利化倾向的负面

6、影响,已出现学生在人文意识、文化品位以及人格情趣方面向庸俗和媚俗方向发展的趋势。而审美教育,可以使人的庸俗生活变得高雅起来,平凡的生活变得崇高起来;可以使百无聊赖的人变得勤奋起来,使碌碌无为的人变得有理想、有奋斗精神。梁启超认为文学艺术的陶冶可以“将情感善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 。那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尤其是作为能很好体现人文性的语文学科教师,就应责无旁贷的担当起消除学生焦虑、健全学生人格的重任。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大力加强审美教育。 3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最能体现人文性、文学性的语文教育能更好J4的体现这一理念。 著名教育

7、家凯洛夫曾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一点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不仅如此,而且还在总目标的第 2、3 、4、5 、7 条都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主体” 、 “情感” 、 “体验” 、 “情操”等词语,并在教学建议的第(三 )款也明确指出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中学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俱美的文章,其中有的是世界名著,这些文章不仅思想性强,而且艺术性也很强,我们应该充分的挖掘它,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美,社会美,和人和人相互关系

8、的美,以便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由此看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注重对人的情感浸润熏陶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身为当今语文教师的我们,还犹豫什么呢? 二、客观上的可行性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因为语文教材中饱含丰富的审美因素和涉及众多的审美范畴,加之有情感丰富的教师的引导,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加强审美教育才可能成功。现代教育家苏灵扬更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广泛性和深远意义,胜过中小学的其它课程,甚至超过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那么,可行性表现在那些方面呢?1文本中有丰富的审美因素。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应具备创J5新精神、合作意

9、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教材编者们立足现实,选出的都是文质兼美、情感丰富、可读性强的文章。这些文章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又重视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达到“一本多用”的效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显著特点。譬如,教材中就选有充分体现自然美的春 济南的冬天 故都的秋等课文;有充分体现社会生活美的陌上桑 散步 边城等课文;有充分体现艺术美的登高 钦差大臣 红楼梦等课文。因此,文本中这些丰富的审美因素是我们在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有力保障。 2文本中涉及广泛的审美范畴。 审

10、美范畴包含喜剧性、悲剧性、崇高美、优美和丑。因此,无论是以雷雨 孔雀东南飞 罗密欧和朱丽叶等为代表的悲剧性作品,还是以威尼斯商人 钦差大臣 皇帝的新装等为代表的喜剧性作品;无论是以狼牙山五壮士 屈原 五人墓碑记等为代表的崇高美类作品,还是以桃花源记 边城 山居秋暝等为代表的优美类作品;亦还是以范进中举 钦差大臣 守财奴等为代表的丑类作品都比比皆是。这也是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又一条件。 3有情感丰富的语文教师的引导。 当今是以素质教育为理念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J6习的客体。但学生毕竟处在成长阶段,其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都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尤其是生活在今天商品化、功利

11、化浓烈的时代。因此,教师在自身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必须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文本,以“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以“演员”的丰富情感诱发学生情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和教学策略,不遗余力的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激发并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感会自发的形成,必须有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情感。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也具有了可行性。 三、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马克思曾经指出

12、:“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也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使体验不仅成为认识内化的催化剂,也是教育中主体情感的生发剂。实践证明:只有有主体体验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过程,才能真正激发出人的积极情感。 当今的语文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难道我们的语文教育仅是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吗?不!与之相反,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加强审美教育能更好的实现我们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第一,审美教育在知识与J7能力上有促进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能力的快速形成;第二,在过程和方法上有引导作用,审美教育能引导学生这一审美主体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第三,更重要的是审美教育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唤醒功能,驱忧功能,它能将主体已有的经验与新知衔接贯通,并帮助主体完成认识升华的作用,引领主体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使主体的情感最终舒泄与升华,从而消除主体心中的忧虑,给主体以心灵的安慰,达到美的享受。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不仅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力加强审美教育,使学生在美的滋润下,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升素养,健全人格,最终成为 21 世纪所需的新型人才。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