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论文2.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335943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社会实践论文2.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问题研究综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给排水10-2班 邓雄【摘要】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创新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对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列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现状表现、培养的影响因素以及前人关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是对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综述。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

2、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纵观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的研究,曲绵域认为“创新能力概括地指提出设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创新能力主要由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技能构成。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人们的认识打破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解决问题新方法或新途径的思维方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们对事物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

3、学习和教育培养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对个人和国家都是很重要的,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体现在:1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使用和消费为基础的经济,从根本上说它是以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基础,以造就人才为关键,注重创新的一种新的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创建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人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创新的人才不仅要求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求具备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并以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面对全球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竞争。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培养其创新能力是满足我国建设创新

4、型国家的需要,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12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成长成才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是顺应大学生自身成才和全面发展的需求。经研究表明,人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是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大学生正处在这个黄金时期,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力都有很好的基础条件,传统的学习重知识的传授式,是继承和选择性的学习,现在的学习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不仅是智力的表征,更是综合素质的折射,是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的表现。学生良好的素质一经形成,就会进入不断建构的轨道,并且会成为推动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力量。二、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表现近年

5、来,国内外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据调查得知,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因素不强部分大学生进入高校后,没有了升学压力,失去了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努力学习,考前强记教师划定的复习范围,囫囵吞枣,不但难以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难以培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2大学生崇尚科学,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大学生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但由于不善于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因而限制了其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3学生思维活跃,但缺少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所组成,是发明或者发

6、现一种新发散并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可以使学生顺利解决新问题,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新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然而大学生对知识的吸取是独立的、互不相关的,他们机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缺乏必要的合理整合,致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直线式,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没有新意和突破。344大学生有创新灵感但缺乏必备的创新技能和创新毅力大学生的创新灵感往往是短暂的、昙花一现,若能有较强的创新技能和坚强的毅力,会使灵感成为现实的。三、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具有创新潜能,但往往因为一些因素而影响其创新能力

7、的培养,科学而完整的阐述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各种因素,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比较多,既有社会文化、外部环境、教育水平等外部因素,也有个人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等内部因素,总的说来,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因素有以下几的方面:1教育理念的束缚1.1传统文化的负面效应彭旭、胡弼曾经提出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巨大。他们认为“传统儒家在人生态度、求知精神、怀疑精神、思维方式等四个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而科学精神、功利价值、学习风气、管理模式等五个方面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51.2教育理念僵化早在2010年,刘树仁就提出了高校要尽快转变传统僵化落

8、后的教育理念,摆脱传统培养模式的束缚,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导航,实现由“承传型”、“标准型”教育观念向“创新型转变”;由“应试教育”价值取向向“素质教育”价值观念转变;由重视培养学生竞争的观念向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观念转变。2学习因素限制2.1学习目标的片面性在学习的定位上,大多数学生一般都是将知识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其实。知识既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也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是促进生命充满和谐、发展和开发生命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人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人格,才能使大学生获得人生命所具有的全部意义,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62.2学习动机的外在化和功

9、利化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是:得到一个好职位、出人头地、报答父母、想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等,多涉及个人利益方面。学习动机的外在化和功利化,造成大学生学习目标价值追求的近视或短视,妨碍了需要以长期、稳定的学习作支撑的创新能力的发展。3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手段单一是制约近年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它包括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3.1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都是灌输式,岳晓东、辛雅丽等学者都曾提出我国教学手段单一,应向应用式的双向教学方式转变,由讲授法、示范法向问题启发法、讨论小组、活动教学等互动教学模式的转变,变单一课堂讲授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克服“传授-接受”式。73

10、.2课程设置不合理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进行了教学改革,增加了选修课和辅导课,但由于专业课程任务繁重,大部分学生主要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没有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益活动的总称,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有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和渠道。84教学技术落后先进的教学技术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落后的教学技术则会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21世纪这个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计算机校园网络使教学互动更快捷、简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11、校际之间都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大大节约了资源搜索和获取的成本。但是,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技术都还是比较落后的,从而妨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95教师资源、社会资源的缺乏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创新观念、知识结构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向导。近年来,虽然各高校的师资力量发展迅速,但是新聘请的一般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或者离退休的老教师,经验或者精力有限,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用较小,对学生的创新活动的指导不足。因此,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极大障碍。社会资源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尽管党和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开

12、展创新活动的政策和措施,但在全社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群众对创新能力的认可度还不够,对因创新而优秀的宽容精神还没有形成,也很少有较强的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为其提供可以展示自己潜能的平台。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措施,这些措施经实践证明也有显著的成效。1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改进胡弼成提出的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他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学校中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主体之间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的成果。大学生应为增进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创造条件。在大学里,每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的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以彻底解

13、放。“大学生应当充满着人和人的友爱、平等、团结和协作,大学生应当富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崇高的奉献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102不断的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组织形式以及评价与激励机制的运行机制。通过大量考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通过培养平台的不同,可以将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做法划分为三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1112方立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颇有建树,他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院校整个教学活动中

14、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彻底改变那种轻视实践教学的现状,对实践教学从以往依附于某一门课程中独立出来,实现实践课程单列,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要努力创造条件,改变以“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方式,建立实践教学系统,采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积极进行资源建设,包括建设计算机仿真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系统,加强实践教学来充实教学资源。14王永利提出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钟秉林也曾提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

15、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程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教育形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创新性教育为主要特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质是开放式的教育观。”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成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人才的大势所趋。14每一种培养模式,都会有一些成功案例,大学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几种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的模式组合,从而提高创新能力。3营造创新氛围“氛围的营造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坚实后盾。”它的营造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3.1改善校园的创新环境学校要加大创新教育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建筑,更新实验仪

16、器与设备,从“示范性”“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转变,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153.2在课堂上营造创新氛围小静认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课堂抓起,因为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而兴趣是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成功创新的无形力量,它能激发创新主体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学生把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创新活动之中,提高其创新能力。此外,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同时搞活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在这当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师是实施学生创新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中用创新精神来影响学生,采用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策略,能营造良好的创新氛,然而这就要要求有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或聘请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