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的思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43060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的思考摘要: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课堂上可以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和提升。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因材施教激励评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盛行了三四百年之久的班级授课制日益暴露出它的一些弊端。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入学的学生已经呈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小班化教育与新课程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 、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理念相吻合,是我国教育改革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

2、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为班额的减少,新课标的参照和实施更有可行性。我在实践中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策略 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时间、有空间去深入地研究教材,更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突破口,并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按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对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与提高。2二、教学互动策略 班额的减少为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传递方式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力争使

3、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互动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实质参与。 例如: 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虽然小说反映的时代和国情距离学生较远,但小说巧妙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与学生互动讨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回答让我深受启发。 有的学生认为菲利普夫妇勤俭节约,还教育子女学会节约,而且用有限的工资去养活三个子女,打理整个家庭,是很了不起的;有的学生认为菲利普夫妇让弟弟于勒侵占了大部分遗产,说明他们也帮助拯救过弟弟,是有人情味的 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学生们更是给予

4、了他们极大的同情和理解,认为他们并没有抹灭良知,是生活造成了他们的自私、冷酷、虚荣,对这样的人应该去关心、帮助、爱护他们,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学生的宽容让我看到了这些 90 后的孩子们的善良、纯真,让我深受感动。我也试着打破思维模式,放下偏见,重新审视这对可怜的夫妇。这不就是课堂互动带来的教学相长吗?三、组织教学活动策略 3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组织延伸到课外知识的教学活动,例如手抄报、电脑课件制作、知识竞赛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学习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时,我让学生根据泥人张、刷子李的故事编写课本剧,组织表演。这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平铺

5、直叙的课文内容改编成包含对白和舞台说明的剧本,并分配好角色,利用课下和业余时间排练。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活动。爱好写作的学生合作改编剧本;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导演,组织排练;喜欢表演的学生就上场演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布景、制作道具;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可担任旁白。 总之,编剧、导演、演员、剧务、旁白,学生们各司其职,人人都有事可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小组互助合作策略 每个学生背景、学习基础、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会呈现不同的差异,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互助小组,学习好一点的学生做小老师,影响、带动、帮助学

6、习稍逊色一些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营造和谐氛围,更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五、激励评价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4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是改变了班额,更是转变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被关注的机会,使每一个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 2、潘藏著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