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缺失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43058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缺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缺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缺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缺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缺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缺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在语文教学中有两层含义:(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它包含“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个方面。对话强调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强调教师要以知识的传授者成为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现今的语文课堂,正由知识的传授型向对话型转变。然而,在当前的课堂实践中,还存在着几点不足,具体表现为: 一是认为对话就是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一些老师认为,课堂上只要学生之间活动起来,师生间互动起来,就是实践了对话

2、理论。其实,上述两种对话只属于对话理论中的“教学对话” ,他们忽略师生与文本之间的“阅读对话” ,结果造成对文本认识的肤浅,教者无法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思路,无法找到对话的切入点,无法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课堂驾驭能力大大降低。这样,就不能在对话中发挥引导、促进与推动作用,不能促成学生进行真正的对话。 二是对话忽视文本。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虽然教材只是个例子,但并不能削弱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忽视(或忽略)对教材的理解,就和学生进行对话了。如一位教师教三峡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题:(1)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2 )就你掌2握的资

3、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3)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有何影响?(4)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有安全隐患?这几个问题,从表面看,有深度,也有广度,但实际上是远离文本,喧宾夺主了。 三是对话的内容远离主旨。课堂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而时下一些课堂(尤其是公开课) ,教者热衷于创设对话情景,特别是有争议的话题,这样一来,学生讨论得更为热烈,而不去考虑它是否与课文的主旨有关。 如好多老师在教愚公移山时常问学生:(1)你认为愚公这样移山值不值?(2)愚公到底愚不愚? 这样做,明显违背了我们学这篇课文的目的:我们要学习的是愚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因为移山行为本身的可行性,根本就不在

4、讨论之列。 四是对话形式异化。在对话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有很多只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具体表现为: 1对话“问答化” 。它是将对话简单地理解为一问一答,这是对话的基本形式: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但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一堂课热热闹闹,对话展开得很顺利,天衣无缝,但细细探究起来,就会发现常常是无疑而问,如:“济南的冬天美不美?”“我们要不要向保尔学习?”或者是让学生再现“是什么” “为什么”等显性问题。如“社戏的作者是谁?” “楚人为什么没有找到自己掉落的剑?”这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问题,没有提的价值,3它有时会增长学生的虚荣心和肤浅的表现欲。 2对话“汇报化” 。它是将

5、对话简单地理解为讨论后的汇报会。学生就一个或若干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规定几分钟的时间,三四个人交头接耳一番,选派一位同学依次回答,教师只是一位主持人,偶尔小结一下,一堂课让十多个小组回答,教师无时间深入展开。这种方式的弊端有二:一是会占用大量时间,低层次劳动;二是使学生发展不均衡。因为只有少数人得到了展示,其他人的积极性被扼杀了。 3对话“舞台化” 。教学越来越有舞台化、表演化的倾向,也就是所谓的“作秀”的倾向。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评优课上,教师在对话形式上不断变换花样:多媒体声色音像、戏剧小品、辩论会、实话实说、产品发布会、采访等。如果这些花样用得恰到好处,在需要处合理使用,那倒也无可厚非,但现在的情况是,一堂课中不管需要与否,一律上阵。结果弄得学生和听课老师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对话式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区,缺失在所难免。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探索、研究,从而找出真正的对话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