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278459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结 题 报 告舜王街道箭口小学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结 题 报 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几年, 课改给教学带来的诸多变化:从内容到形式的综合、人文思想的渗透、网络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呈现缤纷的色彩、多样的形式,我们相信,任何一种做法都有其值得肯定的初衷,都是为着理想而有效的教学在努力。然而,在注重了人文性、知识性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学科本身的特性,这种情况下教学是否有效?是低效还是高效?我们有必要进行不断的商榷与审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

2、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期间,探讨教学的有效性乃至高效性尤为迫切。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引导低年级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在其创作构思及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情感体验,以审美的眼光领略作品内在的意韵;另一方面,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低年级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实现造型表达。本课题研究立足美术教学本位、把握学科重点,最终促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获得对美术之“内蕴之美的领略”与对美术之“技艺之术的习得 ” ,两者并重,使美术课堂教学“感悟有得、训练有方” ,构建有效课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时,这一课题的研究贯彻了新课改的精神,也顺应

3、了现阶段我市教育界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目标与发展趋势。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美术教学对于“内蕴之美”的领略和“技艺之术”的习得,一方面需要通过实践才能领悟、体会的“默会知识”层面,另一方面也需要用理解与思考的智慧和能力,加以表述的“理性知识”层面,前者更显“艺术”的特点,而后者更具“科学”的规律。两者相提并重,才能使美术教学“感悟有得、训练有方”,也才能促成有效的、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为美术教育作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诠释,它所倡导的美术教育思想是:以美术的文化性学习作为依托,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其目标一方面指向向审美欣赏与感受,一方面指美的创造。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美术教学中,关

4、注美术学科特征,通过对艺术作品由表及里的欣赏与感悟,从视觉领域出发,培养人“看”的能力,超越人视觉的恒常惯性,把平常浅意识的“看”提升到以审美为目的的“赏”,进一步渗入到内在知觉的“感”,最后转化为生命存在的外显之美。藉以诠释美术教育的学科特质,获得较为完善的美术素养的提高。(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1)国内外此项研究的动态。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教师特征与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环境与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媒体与教学的有效性。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

5、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2)美术课程的学科特质。美术课程以美术学科为基础,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和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术活动是一种形象思维过程,因此,美术学科具有文化性与操作性:首先,美术作品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需要通过直觉、顿悟、灵感来进行艺术感知与领悟;其次,美术作品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将情感体验外化,形成物质性的美术作品。 (3)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课程改革以来,美术教学呈现出新的态势:美术的文化性学习趋于主流,人文

6、性与知识性内容充裕着整个课堂,使美术教学生动、有趣。然而,大容量的综合知识有时却大大削弱了美术学科本身具有的技能性特点,往往到了教学难点这一关键之处却一带而过,结果导致学生不会画、不会做,或是画面过于单调。究其原因:网络媒体的发展,为教师收集人文素材、图象资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教师怕落俗套,片面追求人文性与知识性的渗透,将大量时间、精力过度用于强调综合性与趣味性;教师也有畏难情绪,对于学科难点研究不足。(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将大面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将为美术课程改革推波助澜。不同在此方面已有的其他研究成果的是,本实验将带领实验教师,在实践中踏实认真

7、地研究、大胆求新地探索,然后将点滴的经验进行总结交流,最后梳理出一套完整的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四)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题的理论假说与研究思路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如果能以对美术的文化性学习和技能性学习

8、为互补互助意义来彰显美术的学科特征,则将更有效地促进学校美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并将产生更高的教育效益。这种效益不仅体现在学生对艺体类课程的兴趣提高和技艺掌握上,尤其反映在学生感悟能力、审美情趣、创美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高,以及对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和完善人格所具有的迁移作用。上述假说成立与否,显然将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教学的设计思想。如果教学设计与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不保持理念上的一致,片面追求美术文化性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或单一注重美术技能的训练,则将使其失去课题研究的意义,并且容易使之变形为流于形式的研究。教学的手段运用。如果课堂教学能采取多种手段以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合对美术的理解与表现,条件许可的

9、情况下,教师的作用由显性适度向隐性方向转移,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主动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则将影响到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程度,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感悟力与表现力的有效提升。据此,我们可以假设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大致为:将对美术的内在文化性感悟与外在技能性表现相协并重,掌握好量与度;研究“感悟”与“表现”的有效方法。二、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领会新课标精神,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美术教学单一注重技能性学习的基础上介入美术文化学习,探究其作为文化性学科学习的内容与策略。通过研究认识到美术学科本身的特征并把握好美术文化“内在意韵的领略与外在技能的学习”两者的“度与法”。 2、以现阶段小学

10、低年级美术教材为基础,渗透美术文化性内涵,丰富低年级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感知,增强他们的领悟能力与欣赏能力。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关注美术的学科特征为基点,通过对美术作品由表及里的欣赏与感悟,锤炼双眼与身心以达艺术境界,领悟美术作品的内蕴之美;同时砖研易于学生掌握、运用的美术技能,加强造型表现能力。对话艺术引导学生以多元角度、独特观点,融入个人的性情、经验来领略美术作品的真谛。诗化感受用一种超越科学实证的美妙的幻想的直觉去把握美术作品,展现如诗般美好的意境,所谓 “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诗的目光将情感体验孕育在心、用诗化了的感受发表于言。理性梳理通过对美术作品表面的

11、色彩、图象感知作者的所思所想、感受作品内在韵味的同时,也需要用理解与思考的智慧和能力,阐释其内在的规律与本质。简明易懂“三个一”探究一些简明易懂的方法,使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练就成,轻松、愉悦地习得“技艺之术”,从而收获课堂效益。寻源依本“一变三”依据一个基本形与相应的辅助元素,通过不同的组配,变化出各种新的形象。熟能生巧“一二三” 通过“一试、二看、三跟”的方法体会、琢磨,领悟绘画技巧。“一试”是指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再通过自己的多次练习,掌握绘画技巧。本课题研究立足美术教学本位、把握学科重点,使学生尽可能地在四十分钟内获得对美术之“内蕴之美的领略”与对美术之“技艺之术的习得 ”

12、,两者并重,使美术课堂教学“感悟有得、训练有方” ,构建有效课堂。(二)研究内容:课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第一,关注美术审美性特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由表及里的欣赏与感悟,从视觉领域出发,培养人“看”的能力,超越人视觉的恒常惯性,把平常浅意识的“看”提升到以审美为目的的“赏”, 丰富低年级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感知,增强他们的领悟能力与欣赏能力;第二,关注美术操作性特点,研究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操作水平,易于理解、掌握的技能、技法,使学生能轻松、愉悦地进行造型表现,将情感、体验行之于外。课题研究的对象1、研究学科美术课2、研究对象一、二年级全体班级。三、课题研究的方

13、法、过程与具体措施(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有:理论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教例研究法等。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须加强理论学习和资料的积累与分析,用数据统计与理论研究测定实验结果。(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5-2009.8)。完成实验方案及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等;加强对创设在学生美术课堂之中的情境教学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的再次论证,形成共识,统一行动。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9.9-2010.9)。课题组完成各学期工作计划、积极组织课题组课题文献的学习,做好课题的前测工作;组织好实验各阶段的组内成员交流与探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做好

14、学期工作计划等常规工作,积极实践探索有效的情境教学方法。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10.9-2010.10)。进一步完善课题,整理各阶段的试验资料,完成试验的终结性试验报告及成功案例。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报告。(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和做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需要,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非智力因素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进而在特定的情境中活跃思维。所以,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受到鼓舞,感到振奋,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

15、知欲望,使之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中,认真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我们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精心设计导入,“课伊始,趣即生”。通过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或借画、借故事等导入,让学生兴趣盎然,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进入学习过程。二是教师审时度势,发挥教学才智,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创设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有趣场景,学生作业时播放一些轻松音乐,变枯燥无味为兴趣盎然,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提高延伸引趣,课结束,趣犹存,满足学生探索欲,培养主动探求知识的情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四、通过多种媒体,巧设情境,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2、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知识盲”,而是“方法盲”。“学有方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人与人之间在学习的品质上有这样那样的差异,学习方法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要想学会学习,还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真正找到了学习的金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欣赏中国艺术欣赏时,先放一段中国的民族歌舞表演,让学生感受激情,体验民族风情,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再注重教学生欣赏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