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教育新变化.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268201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眼中的教育新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眼中的教育新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眼中的教育新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眼中的教育新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眼中的教育新变化.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眼中的教育新变化 石桥中心学校 梁怀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事业也不例外,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师的福利待遇等等,正朝着光辉灿烂的未来前进,这里,我只想谈谈教师家访的变化。说起家访,年纪稍长的教师和学生家长并不陌生。那时候,老师家访实平常之举。老师走到学生家中,没有彼此的客套,没有华丽的辞藻,一次短短的接触,一番面对面的交流,顷刻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便搭建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家访,作为一种优良传统,曾经拨响了一根又一根的心弦,传递着一份又一份的真情温暖过一个又一个的家庭。作为过来人,谁都无法忘记家访的魅力与辉煌。有一位叫罗田的家长,每次回忆当年教师

2、劝她回校读书的场景,总是心潮澎湃,感激不已。她说: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那时,我家姊妹7个,仅在60年代里,我们家就添了4个人。我发蒙本来就比较晚,而且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所以虽然我喜欢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是弟妹们出生了,家里要留我来带弟妹,我也没有办法。学校老师见我几天没有上学,便找到我们家。我躲在厨房不敢出来,老师找到厨房,硬把我拉出来。看见我头上有灰土,就摸摸头;看见我身上有稻草,就拍干净。当着奶奶的面,老师跟我妈说了很多话。我奶奶说:女孩子就是女孩子,将来还不是别人家里的人,读书有什么用?爸爸不在家,妈妈就说:老师来了,就让孩子上学去,老师说她学习好,怕是有出息。奶奶就说:

3、去几天再说,但是要把弟妹带上。老师说:老大最重要,无论男女,她可以带一个好头。后来,我真的给弟妹们带了一个好头,因为成绩优秀,高中一毕业,就被推荐到工厂工作了,我们家接连出了5个读书人,其中有一个中专生,一个大学生。在贫困的农村,在我们这种贫穷的家里,这多么难得。故事中的那位老师,走进学生家庭,聊一聊,叙一叙,仅此而已,但是他却接回了一个面临辍学的女孩。从此,这个女孩因为有了高中文化而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命运因此被改变;从此,因为姐姐的影响,家里的老二、老三相继考上了中专、大学,一个家庭的命运被改写;从此,一家人念念不忘那位老师,也念念不忘那次家访。类似的“从此”,在那个年代,在那样的家庭,在那

4、些老师身上,几乎天天都曾有过,时时都在发生。“一头长发”和“一袭裙裾”的魅力,演绎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张力与合力。不知不觉中,我国的基础教育迎着改革开发的号角,已走过三十多个年头。这三十多年,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三十多年,仅通讯手段的变化就令人叹为观止:移动电话普及深山野洼,互联网进入万户千家。于是乎,手机短信、QQ聊天、邮件群发、博客聊天,成了家常便饭和生活必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前所未有地迅疾、快捷。电话、网线的“一根线”,是何等奇妙和神通广大。但是,当你一味地拨打手机或敲击键盘、移动鼠标时,无形中拉大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心灵的温度。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我们重走家访路

5、,绝非简单的怀旧,而是摒弃浮躁、虚华与功利,送关爱到家、送服务到家、送教育到家。有心人会注意到这样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面对面家访,在当今信息时代正遭受家长和学生的冷遇。我们常常也会看到尽管好多老师很认真负责地对待家访,实事求是地介绍孩子的情况,三番五次地提出要求,可家长似乎觉得这是天经地义。也有的班主任为转变差生而废寝忘食,并多次和家长联系,而得到的回报是家长的敷衍、冷漠甚至责难,五怪乎班主任要抱怨“真不知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了。究其原因,新时期的家访不能盲目照搬老的办法。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结构一元化,从业人员流动性差,受访者家庭稳定,家访的对象单一,内容狭窄,其方式也多为告状式、说教式、

6、问责式或任务分配式;而现在社会出现了多元化阶层,贫富差距拉大,人们对教育的要求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对此,要做好家访工作仅靠热心是不够的,家访者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换位思考,主动迎接挑战。譬如,我们要学会以朋友的身份去家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和谐地全面发展,离开不了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家访则开启了一扇走进家庭、了解家庭教育的大门,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家访时教师如果能够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家里,无形中就会感染家长和学生心理,容易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只要教师有一副热心肠,再加上好方法,家访

7、中就不怕遭逢“冷板凳”。当下的家长中,“80后”为数居多。这些“80后”后家长有新的思维方式与处事哲学,如果教师尤其是“80后”的教师访问的是“80后”的家长,其结果会怎么样?一般而言,彼此之间没有所谓的代沟,双方都熟悉现代通讯技术,都会采取电话、短信、QQ、电子邮件等手段交流,使得沟通更及时、快捷,效率更高。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80后”适逢“80后”,因为年轻,双方都有知识、有文化;因为年轻,双方对教育孩子均缺乏足够的经验与耐心;因为年轻,双方的互信与说服力相对比较差;因为年轻,双方可能不够稳重而擦枪走火的几率会更大。所以,访问“80后”的家长时,家访教师最好是老少配,采取组团家访,以双

8、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如见面时,轻敲门,慢入厅,递上小名片,消除生疏感;谈话时,和颜悦色,尽量寻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少些说教,委婉、含蓄且留有余地;家访后,还可辅以现代科技手段,在互联网上开设“家长信箱”“家访专题”等,做后续跟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年轻人迫于生活的压力,选择离家去创业、打工,在这样的背景下,“老人+孩子=家”,这个不该成立的、残酷的等式便成立了。而事实上,在这个“家”里就住着全国2200万农村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不仅是社会发展之痛,也是学校教育之痛。留守学生已成为校园乃至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这是一个情感脆弱的群体。教师的家访更需要走进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家庭,尽管留守

9、学生的家庭状况各不相同,但在关涉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学习教养的问题上,却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是缺乏家的氛围,导致心理固执,二是缺乏家庭活动,导致孤僻心理,三是缺乏心理宣泄,导致逆反心理,四是缺乏家庭教育,导致心理失衡。面对诸如此类的“缺乏”,我们的政府已经或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我们的老师家访,走进千家万户留守学生的家庭,在留守学生教育这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作中竭尽绵薄之力。我们老师的家访,就是在为留守学生的情感账户充值,用心和他们沟通,用热情温暖他们,用真心打动他们,用博爱包容他们,用言行感染他们,弥补他们残缺的家庭感、亲情感,让他们走出思想的误区,拥有一颗积极向上、健康

10、美好的心灵,和其他学生享受同样的蓝天和阳光。 是啊,教师通过家访,才能了解真实的一切,才能根据实情制定详实有效的教育方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是个性化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家访是没有终点的行走,让我们的家访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时并进,走向辉煌的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全国、省、市纪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11、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