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国外城市先进储排水系统 借鉴防灾抗涝经验.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261650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秘国外城市先进储排水系统 借鉴防灾抗涝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秘国外城市先进储排水系统 借鉴防灾抗涝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秘国外城市先进储排水系统 借鉴防灾抗涝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秘国外城市先进储排水系统 借鉴防灾抗涝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秘国外城市先进储排水系统 借鉴防灾抗涝经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秘国外城市先进储排水系统 借鉴防灾抗涝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秘国外城市先进储排水系统 借鉴防灾抗涝经验.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秘国外城市先进储排水系统 借鉴防灾抗涝经验2012-08-14 13:37经济参考报我有话说字号:TT七八月份以来,暴雨、洪峰、台风,一个接着一个地在京津、渤海湾及东部沿海地区肆孽逞凶,毫不留情地摧毁着城市的基础设施,出现了城市“观海”、村庄“孤岛”等景象。这场灾害造成的损失触目惊心,使我们不得不正视各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合理、交通沟渠的排水系统是否到位、应急管理信息是否通达。面对暴露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反思、需要补课,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百年大计”。今天刊发的这组由本报驻外记者从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发回的报道,介绍了国外有关储排水系统发挥防灾抗涝作用的经验和做法,有助于国内有

2、关部门借鉴学习。近期,经济参考报记者对世界主要城市的储排水系统进行调研时发现,一些发展较成熟的城市建有发达的地下管网,这为迅速排除地面积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一些管网不够发达或地面空间较宽阔的地区,多通过绿化涵养、建设蓄水池等方法,减轻排水系统压力。此外,不少城市设有大型雨水再处理设施,既减少了排水量,又实现了雨水再利用。整个排水系统犹如地下大水库在很多发展较成熟的城市,都建有完备的下水管道排水系统。宽阔顺畅、四通八达的地下水路,能够承担暴雨后的排水重任。在法国首都巴黎的地下50米,排布着总长达2400公里的下水管道。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看到,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按沟道大

3、小,可分为小下水道、中下水道和排水渠。其中,排水渠最为宽敞,中间是宽约3米的水道,两旁是宽约l米的查检人员通道,顶部排列着饮用水、非饮用水和通讯管线。在小下水道中,还建有一些蓄水池,用于增加冲刷效应,避免下水道堵塞。整个排水系统犹如一座地下大水库,即使地面倾盆大雨,也能将路面上的积水很快排掉。下水道系统将排水系与污水处理系合二为一。雨水和废水通过净化站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入河流,另一部分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巴黎有一座下水道博物馆,通过图片、设备和真实的管道,介绍巴黎市水处理的历史。这座博物馆每年接待10万名参观者。德国首都柏林的下水道总长约9500公里,相当于柏林到北京的距离。它

4、包括4270公里废水排放管道、3250公里雨水排放管道以及1900公里混合排水管道。绿地和砂石地面减轻排水压力一些城市研究发现,扩大绿带带和铺设砂石路面可以起到快速渗水的作用,从源头上防止地表水汇聚成洪流;也可以减缓废水涌入下水道的速度,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降低管道堵塞和满溢的几率。英国首都伦敦采用了“可持续排水系统”,主要通过四种途径“消化”雨水:一是利用冰箱等设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再利用,二是修建渗水坑、渗水步道以及进行屋项绿化,三是把雨水引入水池或盆地,四是利用池塘或湿地吸纳某一地区的雨水。每个地区因地形和人口密度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记者在伦敦北部的卡姆登区采访时看到,当地民宅的

5、院子里要么植树种草,要么用细沙、石子或砖块铺地,很少看到水泥地面,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也多由方砖铺成。英国环境署推广“可持续排水系统”的目标是,在国内所有适合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的新开发项目中,都采用这种系统;针对已有排水系统,则要不断翻新,代之以“可持续排水系统”。在日本首都东京,都政府也十分看重绿地和砂石地面的渗水作用。除此之外,东京和日本其他一些城市还逐步将道路路面改换成环保的透水沥青。法国首都巴黎和荷兰的鹿特丹,在绿化屋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记者了解到,一般的做法是,在屋顶平台的防水膜上铺设2至5厘米厚的涂层,这一涂层可防渗漏并确保排水,然后再铺上4至12厘米厚的透气松软泥土,栽上绿色植物

6、。不过,由于成本较高,绿化屋顶在这两座城市并不普及。“水广场”和立坑增加蓄水空间在地面空间较为宽阔的地区,还可以通过修建蓄水池、储水坑、河道、地下停车场等方式,增加存水空间,防止雨水泛滥成灾。鹿特丹常年雨水众多,仅靠现有沟渠和河道难以彻底疏导洪水。建筑设计师们便结合城市开发,建造了许多具有储水功能的“水广场”。这些“水广场”有的在低洼处依据地势而建,有的则在现有小区广场上凿建而成。建筑师们还将“水广场”扩展成“运河”,在河两侧建造人行道、座椅和雕塑。水落时,这些座椅就作为公共设施;水涨时,高耸的雕塑依然能够浮出水面,也成为城市一景。鹿特丹还在一些大型建筑物下面修建空间设施。水落时,这些空间设施

7、可以作为地下停车场;水涨时,这些空间设施就变成临时大型蓄水池,并在涨水前预先向市民发出禁止停车的警告。近年来,东京在中小河流旁修建了不少大型储水立坑,立坑之间有内径l0米的管道相连;管道通向城郊的地下水库。水库还装有4台由航空发动机改装成的高速排水装置,这些设施都起到了较好的存蓄雨水作用。加装储水装置实现雨水再利用记者调研了解到,一些经常遭受大雨侵袭的城市,不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排水体系,还开发了大型雨水收集和再处理设施,将所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灌、清洗和建筑物降温,既减少了排水量,又实现了废水再利用。在东京,很多建筑安装了雨水再处理设施,其中:墨田区的一些做法已经成为雨水利用的样板。墨田区面积不

8、到14平方公里,建有185处大型雨水处理设施。记者在墨田区两国国技馆采访时了解到,场馆屋顶约有8400平方米,可收纳1000立方米雨水。这些雨水夏天可用于降温,冬季可用来融雪,平时还可以冲洗厕所。在墨田区的街道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居民们凿建、摆设的水池、水罐和水桶。这些容器在收集雨水后;可用于浇灌花草和菜园,也可用来清洗车辆。墨田区实施促进雨水利用的补贴制度,购买容量在l立方米以下的水罐可获得一半费用补贴,修建中型储水槽可获得30万日元(约合2.4万元人民币)补贴,大型储水槽可获得100万日元(约合8万元人民币)补贴。大阪也积极发展雨水利用系统。大阪府办公楼前的广场上,设有大型储水罐,所存储的雨

9、水可用来浇灌旁边的绿化带。大阪府环境农林水产综合研究所的屋顶设有500升储水罐,可以利用雨水为建筑物外墙上的爬藤植物浇水。在大阪国际会议场,也建有大型储水装置,每年雨水利用量达5700立方米,相当于所购自来水的12%。(记者 张萌 刘卓 刘华 胡小兵) 相关链接及时发布降雨预警信息通达相关人群近期,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国外一些城市在强降雨预警、洪水预警分级、预警信息发布、危险区域监控、重点路段提示等方面的做法发现,不断完善和细化预警制废、加强信息发布的强度和密度,有利于市政加快反应速度,提升抗洪能力,也有助于受灾人群积极自救,从而减轻灾害损失。一是针对强降雨天气建立专门预警制度,提高抗洪效率,从

10、容应对质询。2007年夏季,一场强降雨给英国带来大范围洪灾,引发一些城市内涝。英国政府从中汲取教训,建立强降雨预警制度,制定应对内涝的方案。2009年,“洪水预报中心”成立。该中心综合利用气象局的预报技术和环境署的水文知识,就强降雨可能引发地表水泛滥风险发布预警。在1小时降水达30毫米,3小时达40毫米,6小时达50毫米,强降雨可能性达到20%时,该中心要向郡级政府发布预警,并帮助地方部门和机构应对洪灾。在法国,水灾和暴雨预警是由气象部门与可持续发展部下属的法国水文气象与预防洪水中心以及预防泥石流处共同发布。法国水文气象与预防洪水中心成立于2003年,在出现暴雨等极端天气时,该中心24小时实时

11、监控水文气象。二是加强路面监控,针对危险区域和路段采取特别防范措施。日本首都东京经常发生暴雨灾害,市内部分路段往往会出现积水。记者在东京采访看到,在低洼路段大多设有专门的告示牌,标明“可能积水区域”。在下沉式立交桥隧洞两端,还会设立专门的电子告示牌,一旦隧洞积水,便打出“积水禁止通行”等字幕。法国巴黎大区下属的上赛纳省,是赛纳河穿过巴黎的必经之路。记者查阅该省文件记录发现有这样的规定:当出现橙、红色警报后,巴黎市消防大队也发布警报并告知有关救护中心;在受到如灾威胁地区,开始部署小艇等特别救助设备。三是在第一时间向市民发出警报。并按照洪水预警分级,告知具体防范内容和方法。法国将洪水预警分为绿、黄

12、、橙、红四级。黄色:从事对气象敏感的工作,或在靠近河岸地区工作的市民,需要留意灾害。个别区域可能会有天气灾害,包括一般性夏天暴雨、犬雾等。橙色:要求市民保持特别警惕。市民应了解天气演变情况,并听从公共机构发出的安全建议。红色:市民需要绝对警惕。根据预测,将会出现危险程度极高的天气状况。市民要随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并且必须遵守公共机构发出的安全指令。暴雨红色警报意味着强降雨可能在多日内影响正常工作,整个道路交通网运行可能非常困难,可能发生长时间断电。当发出橙色和红色预警后,省政府将通知警察、宪兵等相关机构,并向所属市镇的市长发送警报,市长负责向当地居民发布警报。同时,预警地图、将详细说明恶劣天气

13、现象的演变、轨迹、终结时间,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与防护措施。四是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利用手机短信、电子显示牌、高音喇叭等手段,对公众形成全方位覆盖。一些城市经验表明,当灾害来临时,通过多种手段向市民发出警报,形成全方位立体覆盖的信息发布系统,能够帮助市民增加反应时间,提高自救能力,减少伤亡和损失。飓风来临时,美国一些主要城市街头都能看到警报显示。在欧美很多国家,受水灾影响的道路会提前关闭,并设立警示牌。在东京市内重点路段,一般都能看到通报灾害情况的电子显示牌。此外,东京都政府还利用大喇叭广播、无线广播、电视等做综合应急防灾通告,形成较为系统的信息发布平台。在法国上赛纳省克里希市,设有三个全国性

14、预警网络的高音喇叭警报器。出现预警情况后,喇叭发出的高音警报声持续60秒,间隔5秒后再持续41秒,如此连续三次。结束紧急情况后,警报器发声30秒。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的中午,被确定为高音喇叭警报器的演习时间。(记者 张萌 刘卓 刘华) 东京:排水系统重规划、重细节、重投入日本首都东京每年都会遭遇台风带来的强降雨。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东京工作多年了解到,东京在下水道系统维护、防洪涝设施建设、防灾应急机制制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做法。目前,东京中心城区通常不会出现明显内涝,核心的行政区、商业区等基本不会出现大片积水,确保强降雨不至于“成灾”。应急设施和机制建设较为细致东京在防灾应急设施及机制的细

15、节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东京低洼地带和下凹式立交桥等地,通常会设立告示牌,标明“浸水想定区域”(意为“可能积水区域”)。在一些主要的下凹式立交桥隧洞两端,交通部门还会设立电子告示牌,一旦隧洞开始积水就打出醒目的“积水禁止通行”等字幕提示,过往司机在很远处就可以看到。东京有两套预警体系值得参考。一是手机预警,东京都政府通过这一系统向全体市民发送短信告警,而且可以依托不同基站,向个别区域的用户发送特定的预警信息。二是“大喇叭”广播系统,用于综合应急防灾通告。在市内大部分地方,都可以听到这种预警系统的播音。在“311”地震后,手机系统全面瘫痪,东京就曾用这一系统向全市播送海啸警报和灾害信息。此外,广播、电视等媒体也是东京都预警的常用手段。东京将“归宅困难者”作为一个专门群体,对保障这一群体的安全做了大量工作。在发生此类灾害后,政府会开放公立中小学体育馆、政府办公楼等公共设施供民众过夜。此外,政府还会与商业酒店统一签署协议,在发生灾害时,由酒店开放大堂供市民免费过夜,部分酒店还会向市民提供平价房间。地铁还会加开临时车次,延长运营时间。充分发挥城区水系和绿地作用东京市内多河流,为防止城市内涝,东京从规划和建设阶段入手,充分利用城市水系的防洪功能,让大量降雨自然流归河道。在规划阶段,东京重视保留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