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句读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4193071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 句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古代汉语 句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古代汉语 句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古代汉语 句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古代汉语 句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 句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 句读(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书的标点及翻译,古文的标点和翻译,是古汉语学习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从某种角度讲,能否正确地标点和翻译文言文,是一个人古汉语水平高低的标志。古谚说:“学识何如观点书。” 古文的标点和翻译本身虽然也有一些理论,但它们更多的是偏重于实践,偏重于用古汉语的理论(特别是词汇、语法、音韵理论)来指导文言文阅读的实践。,1.何为“句读”? 我国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句读”。古人研读经书要自己断句,一句话读完,常在字的旁边加圆圈或打勾,这种地方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一下,就在字的下面加以顿点儿,这种地方叫做“读”。所谓句读,“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法华文句记)从这段话

2、来看,句指的是意思完整的一个语段,读指的是语气可以停顿的更小语段。,2、句读的重要性: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句读,礼记学记记载说:“一年视离经辨志。” “离经,断句绝也。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趣乡也。”孔颖达疏:“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 东汉高诱在淮南子叙中说:“自诱之少,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可见古人读书都是从小就学习句读。,3、句读符号 一般用于句子中间的停顿。 说文:“有所绝止而识之也。” 用于段末或句未的停顿。 说文:“钩识也。” 用于句未的停顿。 汉代有很多标点。如武威汉简所见: 、等。 不过,常见的句读符号是: 我

3、国古代的书籍一般是没有断句的,刻书有句读开始于宋代。但是加句读的的书,终究是少数。直到清末,一般的书籍仍旧是不断句的。,4. 什么是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新文学运动的开展,而在我国兴起并在实践中日益完善的、用来表示停顿、语气、语法关系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 我国现行的标点符号,包括:句号( 。 )、问号( ? )、感叹号( ! )、逗号( , )、顿号( 、 )、分号( ; )、冒号( : )、引号(“ ”、 )、括号( 、 ( )、 、 【 】)、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 )、连接号( )、间隔号( )、书名号( 、 )、专名号 ( ),等等。,5.标点符

4、号和句读之间的差别 1古人所说的“句”和“读”,其含义广泛,不同于今天的“句号”和“逗号”。 2古代的句读一般只用两种符号:“。”和“、” 。标点符号的数量比句读符号多。 3标点符号的作用比句读符号丰富。句读只起断句的作用,只表停顿,它既不能表示句子的各种语气,也不能表示句子之间的复杂关系。 4古人关于句子的概念也和我们现在不同,现代汉语有单句复句的区别,如果是复句,就是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古人是把分句也说成句子。,下面就论语子路中的一章,以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的句读与杨伯峻论语译注的标点比较: 论语注疏: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译注:子曰:

5、“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6.古文标点的原则 (1)首先应该做到标点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 (2)其次应该做到标点后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 (3)最后还应该做到标点后的语法和语音现象都和古代汉语符合。,标点后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应该讲得通,如果有讲不通的地方,很有可能就是标点不正确。 (误):(汉景帝四年)秋,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 (中华书局版,标点本汉书),(1)字句必须能讲得通,所以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 意思是说那些被罚劳役的人就全部赦免;原来被判死罪的人,如果他们愿意受腐刑的话,也可以免死,也就是允许他

6、们用腐刑来代替死刑。,(误):昼居外次,晨门曰:“有九疑生持一刺来谒,立西街以须。”生危冠方袂,浅拱舒拜,且前致词称。贽其文,颇涉猎前言。 (刘禹锡送鲁周儒赴举诗引),(误):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所谓“符合情理”,指的是不但要和客观事物的情理相一致,而且要和上下文所述的情理相一致。 标点出来的句子如果不合情理,那就说明标点有错误。这种错误还比较常见,不细心观察就不容易发现。,(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误)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正)“龙者,鳞虫之长。

7、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韩愈师说),(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李子蟠爱好的是古文,通习的是六艺经传,这样才符合韩愈的原意。,(误):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左传庄公十年),正确的标点应该是:“登,轼而望之”。 “登”指登上兵车,和前句的“下”(下了兵车)相对;“轼”在这里用如动词,是扶着车前横木的意思。前句“下视其辙”也应该相应的改为“下,视其辙”。 正确的标点应该是:“齐师败

8、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误):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资自通鉴卷三十七),(正)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我们标点的是古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符合古代的语法规律和虚词用法;如果标点有押韵的地方,还必须和古代音韵相符。这也是衡量标点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 (误):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3)必须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正):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从上面所举的各方面的例子来看古书的标点问题有各种不同情况,有些明显

9、的错误很容易看出来,但多数情况是需要仔细玩味文意,才能判断标点是否正确的。不但现代人标点的古书常常有错误的地方,就是古代的注疏家对某些文句也往往有不同的句读法,我们必须具备审辨的能力不可盲从一家。 当然,有时两种标点甚至两种断句都可以讲得通,这就应该属于百家争鸣的范围,不必强行断定谁是谁非。,7、标点古文的具体方法 标点古文的操作步骤是: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仔细阅读,基本上读懂其意思。 然后,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句读”或断句),逐渐缩小范围。 第三步,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认真推敲每个词的含义和可能的用法,并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和句式的特点,

10、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最后,再根据语意、语气等情况,在断句的地方,加上相应的标点符号。,借助惯用句型: 古代汉语中有许多固定句式,每种固定句式都可以断句,都是句读所在的标志。 判断句的“者,也”式。 被动句的“为所”式、“见于”式。 还有些习惯句式,如“有者”、“若(如、奈)何”、“无乃乎”、“得无乎”、“岂不乎”、“何其也”、“何之有”、“何为”等等。 这些格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借助虚词: (1)在句首虚词之前断句。 句首虚词常常用于领句,之前是另一个句子,其后又是另一个句子,找准了句首虚词即可在此处断开。 常用的句首语气词有“夫”(“且夫”、“今夫”、“故夫”)“盖”、“惟”(“其

11、唯”“岂唯”)“然且”、“何为”、“何以”、“何其”等,其前一般断句;连词“苟”、“即”、“使”、“即使”、“向使”、“假使”、“纵”“纵使”、“虽”、“然而”等,一般处在分句之首,其前多可断;时间副词有:“是时”、“昔者”、“向者”、“方今”、“既而”、“既已”等。,借助虚词: (2)在句尾虚词之后断句。 句尾语气词有“也”、“矣”、“焉”、“哉”、“乎”、“与”、“耶(邪)”、“耳”、“而已”等。,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

12、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连词经常起联接词组和分句的作用,句尾语气词通常用于句末,叹词一般单用,代词常在句末。 值得注意的是:语气词“也”虽然大量用于句末,但有时也用于句中,不能一看到“也”字就断句。,在某些实词的前后断句。 文言文的句子大多数是按照主谓宾的语序构成的,很多时候,句子是用名词领句的,也会用名词结尾。只要弄清楚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宾语,就可以在其前后点断了。 常见的名词有人名,有方位名词“东、南、西、北、上、下、左、右、中”等。,在某些实词的前后断句。 谦词或者敬词也用于领句,其前可断,如:“公”、

13、“足下”、“孤”、“寡人”、“窃”、“夫子”、“先生”、“仆”、“愚”等。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左传楚屈完来盟于师,很多代词也可领句,其前可断,常见的代词有人称代词“朕、予、余、吾、汝、尔、乃、若、其、彼、夫”等,指示代词“是、此、斯、兹、他、各、每、或、莫、若、尔、然”等,疑问代词“谁、孰、何、胡、奚、曷”等。,不过要注意的是上述名词、敬词、谦词、代词等既可以作句子的主语放在句首,也可以作句子的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后(谦词敬词一般不做宾语),在断句时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作主语还是作宾语,如果是作主语,才能在其前点断,作宾语

14、则可考虑其后能否点断。,借助对话标志: 古汉语中,“问、云、曰”是表示对话关系的动词,在一般情况下,都要在它们的后面点断。但如果不表示对话关系,而只是一种客观的表述,就不能点断。 标点的时候,要将记言部分与记事部分或作者的议论部分准确地分开,以防引文上溢,下衍,中断,不足。 标点记言部分要注意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善于识别人名。,A:子 贡 问 政 子 曰 足 食 足 兵 民 信 之 矣 子贡 曰 必 不 得 已 而 去 于 斯 三 者 何 先 曰 去兵 子 贡 曰 必 不 得 已 而 去 于 斯 二 者 何 先曰 去 食 自 古 皆 有 死 民 无 信 不 立,A:子 贡 问 政 子 曰

15、 足 食 足 兵 民 信 之 矣 子贡 曰 必 不 得 已 而 去 于 斯 三 者 何 先 曰 去兵 子 贡 曰 必 不 得 已 而 去 于 斯 二 者 何 先曰 去 食 自 古 皆 有 死 民 无 信 不 立 (标点)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B:阳 货 欲 见 孔 子 孔 子 不 见 归 孔 子 豚 孔子 时 其 亡 也 而 往 拜 之 遇 诸 涂 谓 孔 子 曰来 予 与 尔 言 曰 怀 其 宝 而 迷 其 邦 可 谓 仁乎 曰 不 可 好 从 事 而 亟 失 时 可 谓 知 乎曰 不 可 日 月 逝 矣 岁 不 我 与 孔 子 曰 诺 吾 将仕 矣,B:阳 货 欲 见 孔 子 孔 子 不 见 归 孔 子 豚 孔子 时 其 亡 也 而 往 拜 之 遇 诸 涂 谓 孔 子 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