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膜吸附CO2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41381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膜吸附CO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7年整理】膜吸附CO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膜吸附CO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膜吸附CO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吸附法也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 CO2 分离方法,它通过控制环境条件,让吸附剂对二氧化碳进行选择性的吸附,然后再通过改变条件将 CO2 释放出来,从而完成 CO2 与其他组分的分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以分为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这种方法主要是靠吸附剂表面的范德华力使 CO2 吸附再吸附剂的外层,由此可知,吸附剂的性能除了环境的因素影响较大外还与吸附剂的形貌和比表面积有关。实际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变压吸附而不是变温吸附,因为温度的控制周期比较长,效率一般不能达到工业要求,对吸附剂量的要求也过高,成本有待降低,目前韩国化学研究院的 Park 等人正在对变温吸附剂进行改进。除了这两种常见的吸附方法,人

2、们也在不断的开发新技术,CCP 研究组已经对变电吸附开发进行了很长时间,他们以活性炭纤维为材料,通过控制电流大小变化吸附 CO2,再改变同样的条件完成 CO2 的分离。膜吸附分离技术在目前吸附法里算是一种比较有应用潜力的方法,它利用了不同气体对膜的渗透性不同而选择性的将 CO2 从碳燃料中分离出,针对吸附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情况,膜技术有很多优点,首先膜技术相对于其他分离方法投资成本要低,再次对设备的要求不像醇胺法那么苛刻,并且设备在维护检查方面较为简便,另外,膜技术利用了气体的自然渗透性,能耗低方面独一无二,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膜捕获分离技术。我国科研者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3、,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新型分离膜已经能够从低端的天然气中对 CO2 进行分离。膜技术有不同的分类。材料不同膜的构成及性能也不一样,如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无机膜,正在开发的多种材料混合膜及其他多种分离膜,还有目前在工业上已经开始一定规模应用的聚合体膜,相较其他膜,它设备装配简单,设备规模简易,过滤的单位比表面积更大,相对成本较低。缺点是容易腐蚀,对温度有要求,使用温度不得高于 150 。按照聚合体膜性质不同主要有橡胶膜和玻璃膜,玻璃膜因其更好的气体选择性和较高的可用性,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就结构而论,无机膜也有它独特的优势。目前大致可以将它分为两类:多孔膜和致密膜。多孔膜一般以孔质疏松的

4、金属化合物为构架,在这些构架的外层包裹一层膜,膜材料也有不同的选择,如沸石、玻璃、Al 2O3、碳等,他的渗透原理比较多样化。致密膜则一般由 ZrO2 及 Pd 或其合金形成,质地致密,机理与溶解扩散相似,气体可以在膜的一边被吸附,经过自然的渗透能力扩散到膜的另一边并完成解吸。由无机膜的特点可以看出它有耐腐蚀的特性,而且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使用,而这恰好是电力行业注重的,因此无机膜有望在电厂中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当然,这首先要解决它体积大、成本高、装配难的不足。使用膜来从烟道气中回收 CO2 有很多选择,一种方法是:烟道气从膜管通过,而胺溶液从管道的外壁流过,CO 2 可透过膜被胺吸收生成稳定的

5、盐从而降低胺的损失,其余杂质却不能透过,而且,还有可能实现富胺和贫胺之间的较高载荷差。胺会在离开膜管道之后进入下个循环之前再生。提升这种体系性能的研发重点就是:提高膜的选择性和渗透性并降低成本 44。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无机膜,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者已经有能力合成一种选择性分离 CO2 与 CH4 的硅胶膜,他们正在研发一种能从烟道气中分离 CO2 的含胺官能团的微孔无机硅膜,通过对膜功能的改善,CO 2 的渗透与胺功能膜孔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可以加强 CO2 选择性通过膜孔隙,而阻止其他如 O2、N 2 和 SO2 等气体透过,如果能解决好渗透性与选择性之间的平衡问题,这种新型膜会比纯硅膜有更好的 CO2选择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