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古诗三首》课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120707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育)《古诗三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教育)《古诗三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教育)《古诗三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教育)《古诗三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教育)《古诗三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古诗三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育)《古诗三首》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古诗三首,明 于谦,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人。明代名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曾在皇帝被瓦剌(l)族俘(f)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作者简介,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chu) 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fn) 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chu) 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fn) 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是夸张手法。,若等

2、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浑:都。,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1、石灰吟的作者是( )。 2、 吟是( )。 3、诗人用(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的品质,表达了诗人( ),于谦,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托物言志,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永留

3、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练一练,竹石,清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的政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百姓,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郑燮,竹 石 【清】郑燮(xi)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任:任凭。,咬定:比喻根扎得

4、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尔:你。,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译文,竹石的作者是( )。诗人用( )的方法,赞颂了岩竹( )的品质,表达了诗人( ),清朝的郑燮,托物言志,坚定顽强,对当时黑暗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练一练,夏 日 绝 句,宋 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早期生活优越,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

5、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丈夫赵明诚病死,境遇更是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李清照,夏日绝句 南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项羽:秦末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诗句理解,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注释,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肯逃回江东。,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的( ),采用了( )表现手法,诗人用了( )个典故。赞颂( ),讽刺了( ), 表达了诗人(,南宋,李清照,借古讽今,三,项羽的宁死不屈,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练一练,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