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级历史试题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4073598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级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级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级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级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级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级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级历史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衡水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卷和卷两部分,卷为选择题,卷为非选择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5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2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D天子为“天下共主”2、西周时,“宗法”习惯便被统治者制度化和系统化了,最后发展成为一种所谓“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世袭的制度文化。在这种制度文化里,因此形成了 ()A

2、“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观念B“亲师友,习礼仪”的风尚C“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身份等级D“明法度,重教化”的思想3、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4、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

3、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的是 ()A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九品中正制的废除5、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6、史载:“丞相旧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帝本欲依之,迫于太尉、司空,但为东西门耳。国每有大议,

4、天子车驾亲幸其殿。”这段史料最可能出自 ( )A后汉书 B宋史 C明史 D清史稿7、“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8、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 (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9、下列选

5、项中,通过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A西汉设置刺史 B西汉设中外朝制度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设军机处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要解决中国社会之积弊,则当使知识分子不再集中到政治一途,便该奖励工商业,使聪明才智转趋此道。”其中使知识分子“集中到政治一途” ( )A繁荣了春秋战国文化 B维护了秦汉政治统一C有利于贵族垄断政权D推动了官僚政治发展11、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C

6、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D提高了官员素质12、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应是 ( ) A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 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13、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 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 )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规定

7、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A B C D14、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15、(改编题)我国历史上“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现象始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明成祖 D明太祖16、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出现该奏折中所述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 ( )A.军机处是法定的中央一

8、级机构B.军机处杜绝了权臣专权C.明太祖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 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发展到顶峰17、右图是西周初期的分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周建立之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镐京的东北部、东部、东南部,而统治中心的渭水流域及西面、北面几乎没有。其如此封侯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扩展周王朝的疆域 C利于周朝文化远播 D防范诸侯割据称雄18、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 ) A分

9、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19、读表一。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 ( )表一 秦朝九卿部分官员及其职能官员职能奉常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典客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皇室事务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少府皇室财政A.具有封邦建国时代痕迹 B.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平衡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20、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

10、治”21、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 ( )A.儒学独尊 B国家财政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22、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23、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 ,(刑讯)蜜衿(蛮荆)(背面):鞫

11、(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 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24、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 ( )A生产工具的差异B政治制度的差异 C社会观念的差异D经济形态的差异25、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高中版)”部分目录。征集到部分修改意见,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 带有明显阶级斗争烙印,应该删除部分子目资本主义萌芽是史学争议话题,根本不存在,应慎选增加社会生活和习俗,以利于全面了解明清社会风貌增加同时代外部世界演变的史实,形成历史的整体和全局认识A B C D26、管仲认为:“有道之君下有五横以揆(纠察之意)其官,则有司不敢离法而使矣。”宋代学者王应麟指出:“至秦,人主自亲事从操制臣下”,“御史大夫遂与丞相分权矣”。材料说明 ( )A.建立监察制度成为历史必然 B.建立监察制度是为了社会稳定C.监察制的建立有助于维护君主统治 D.在春秋时监察制度已经推行27、宋仁宗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