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密闭电石炉生产安全技术规程1[1]2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40597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密闭电石炉生产安全技术规程1[1]2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年整理】密闭电石炉生产安全技术规程1[1]2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年整理】密闭电石炉生产安全技术规程1[1]2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年整理】密闭电石炉生产安全技术规程1[1]2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年整理】密闭电石炉生产安全技术规程1[1]2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密闭电石炉生产安全技术规程1[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密闭电石炉生产安全技术规程1[1]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闭电石炉生产安全技术规程一、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密闭电石炉生产安全技术要求。2、本标准适用于以石灰、碳素材料为原料,采用密闭式电石炉的电石生产。二、原材料安全技术要求1、严格控制原料中的硫、磷总含量,使产品中硫、磷含量符合标准要求。2、电极糊质量应符合 YB 5215要求。三、生产过程控制安全技术指标1、保护氮气含氧量 2%2、贮存电石设备内乙炔含量0.5%3、 操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30mg/m?四、各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原材料输送岗位安全技术规程1、操作输送设备前先对圆筒筛、提升机、皮带机、滚筒、托轮、电振机、除尘器、固定筛、设备传动部位等设施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检查各物料

2、贮仓的料位情况。2、确认设备完好后,在按操作规定的顺序启动设备,待运转正常时方可均匀进行投料输送。3、设备运行中严禁把手伸进进料口或其它转动部位取杂物或清扫、加油、处理故障,发现问题,必须停车处理。 4、生产时,随时注意圆筒筛、料斗入料、皮带机、提升机的运转情况,防止满出,倒料或堵料情况放声。如遇圆筒筛堵料,皮带打滑或滚筒不转等异常时,应立即停车处理,并有人监护,禁止在设备运转的情况下直接处理。5、操作或巡回检查时,提防脚下滑到或采空,劳保用品必须穿戴整齐,防止衣、裤等被带入转动部位。6、设备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挂上“禁止启动”的牌子。电电极糊岗位安全技术规程1、加电极糊时不得同时接触两相。

3、不准将整块电极糊直接加入电极筒内,而要破碎成10厘米以下的小块。2、电极糊装车不能高出车身,吊糊时要平稳,管好防护栏。3、严格掌握电极糊块度10cm,使用的糊种、投用量、糊面深度必须记录清楚。4、在加电极糊时,应检查是否有导电物落在两相电极之间和易发生导电起弧的地方,如有则必须及时予以清理,防止联电刺火。5、 测量电极糊面深度时,严禁站在转动部位上,以防伤人。电炉操作岗位安全技术规程1、操作时,不得以人体或导体同时接触两相电极,不准赤手或使用潮湿工具进行作业。2、不准在明弧、崩炉时压放电极。3、停炉进入炉内检查或打扫时必须先铺好铁板,穿戴好防护用品,以防烫伤。4、为减少热辐射,防止电极软断,硬

4、断或塌料的红料飞溅伤人,不得把炉罩随意拿掉。(1)压放电极必须做到:根据电极工作端长度、电极焙烧质量及电流情况,由当班组长确定压放时间、长度。压放时必须严格执行压放程序。压放电极时必须密切观察电极下放的长度和质量(防电极下滑或抽心) 。严格控制电极压放次数,两次压放时间应大于30分钟,每次压放长度一般不得大于20mm 。操作时必须根据 电极质量增减符合。(2)遇下列情况立即停电处理: 电极漏糊、软断、硬断( 硬断在导电卡端头以上时)。 电极自动滑下,降 负荷来不及时。电极绝缘破坏、刺火严重时。水冷却系统堵塞,冒蒸气或大量漏水。5、送 电前必须作 认真、详细的检查, 经操作人员、电工共同确认完好

5、时,再与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送电。集控、油泵岗位安全技术规程1、工作时必须注意力集中,集控室内禁止打闹说笑,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中控室。2、一般情况不准使用紧急停电按钮停电,电压级数降为一级后停电。3、送电时必须先联系,确认设备系统完好后,电压级数一级时送电。4、送电前应检查料管插板情况,确认各料管下料时方可闭炉操作,清除炉面杂物,水冷套上压紧骆盖不能碰加料柱,各加料管杆板不相连,检查各通水部位阀门打开,出水畅通、炉气烟囱畅通后方可送电。5、炉气温度长时间超标时,应检查是否漏水及漏水部位,是否下料管堵塞,是否翻电石,是否炉心料面低,是否电极过短,炉膛内的炉壳是否有洞,并采取相应措施。6、二次

6、电流过大时,应查明是否焦炭粒度过大,是否翻电石,料面是否太高,电极是否太长。7、电极压放量偏少时,应查明原因,压放装置故障应立即处理,电极皱皮等原因应停电处理。8、电极部位大量刺火,水管冒蒸或断水时,炉内大量漏水,电极软硬断,烟囱堵塞,应立即停电处理。9、动力电突然停时如是使用循环水的应立即切换成工业水。油管大量漏油火时禁止压放电极、升降电极,停电处理。10、一批料投完后,求料信号不灭,应立即停止输送系统,查明原因。11、严禁带负荷上炉罩。测量电极时,保持炉压负压,严禁正对测量孔,防止火焰喷出伤人。12、经常注意氢氧含量的变化,氢含量突然增加5%以上时,应停电检查是否漏水,如氢氧含量长期保持较

7、高并达到16%时,应立即停电检查。13、密闭炉经常保持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电炉内 CO 大量偏高,造成爆炸及中毒事故,在电炉停电后必须用氮气进行置换至合格方可打开操作孔,送电前也应用氮气进行置换合格方可开车。14、密闭炉所有下料管尽可能用氮气加以密封,其压力保持在10毫米水柱,同时应保持料仓内料面有一定高度。以防气体外漏。15、电石炉炉面及电炉操作岗位附近禁止堆放依然物,爆炸物。16、密闭炉在正常运转时,炉盖上不得上人,需要上人时必须停电。 17、发现某个料仓长时间不吃料时,应立即查明原因。18、测量电极时,要带好安全帽、防护面罩,站好位置,以防烫伤。19、严禁同时接触两相电极,管线网件严禁带

8、压力紧固,检修。20、每小时检查料仓一次,发现料管堵塞或求料信号有误时,应立即进行处理。21、动力电停时应立即通知组长停电,油管大量漏油或着火时禁止压放电极、升降电极,停电处理。22、在密闭炉送电后,严禁登上炉盖;停电后必须打开防爆孔,方可登上炉盖。23、在压放电极时,严禁开弧操作。24、操作工必须熟知本岗位冷却水系统所有管线,以备事故状态能正确采取有效措施。25、不准使用短电极操作,电极工作长度应符合以下要求:电炉容量(25500KVA)电极工作长度(1800-2200mm)26、密闭炉炉气压力应保持微负压。27、在炉气净化系统开车前,必须进行气体置换,使含氧量不超过2% 。28、在冷却水系

9、统运行中,不得停水、停电。29、在冷却水系统运行中,发现有爆鸣声或异常现象,应立即堵炉眼。(1)下列情况必须紧急停电处理:a)在密闭炉配电岗位发现电流变化异常,呈现电极事故征兆时;b)电 极软断、脱落下滑或危机人身和设备的电极故障; c)导电系统有严重放电现象或发生短路;d)炉面 设备大量漏水;e)出炉流料槽漏水,引起严重爆炸。f)炉壁及炉底严重 烧穿;g)变压 器室及油冷却室发生严重故障;h)密 闭炉严重喷 火或爆炸;i)密闭 炉气含氢 量急剧上升超过正常值5%时。j)液 压系 统发生大量漏油、压力下降故障,危机安全生产时。k)净 化系 统防爆膜破裂漏气。l)电 石炉冷却水突然中断。 m)发

10、 生火灾及其它严重事故。30、贮存一氧化碳的设备及其输送管线,必须保持严密,在容易发生中毒岗位,必须有明显标志。出炉岗位安全技术规程1、出炉前仔细检查出炉小车有无出轨,挂钩是否挂好,锅底有无垫好,锅耳是否放好。2、用电打眼时,严禁使用湿手套和接触导体物,用烧穿器维护炉眼时,炉口一定要备有空锅。3、出炉时除组长、出炉工外,其它与工作无关人员不准站在出炉口附近。4、不准使用水分较多或冻结的泥球堵炉眼,不准用受潮电石粉末垫炉嘴和垫锅底以防止爆炸。5、一般情况不准用氧气打炉眼,特殊情况必须使用氧气时应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a)吹氧气时应与炉面巡视工联系。b)使用的 软胶管必须干燥并不得沾有油污。c)必须

11、正确使用安全手柄,氧气瓶应离炉嘴十米以外,氧气胶管距离挡热板不得小于五米。 d)三人配合操作,一人打眼,一人扶握吹氧管和胶管,一人开氧气。先以小气量吹扫管内异物,确认吹氧管畅通无异物后才能开始打眼。在进行吹氧操作时,吹氧管可能触及的区域禁止站人,防止意外伤人。e)氧气不能急开急关,流淌电石后不准再吹氧气。6、电石出炉岗位及轨道附近地面,应保持干燥,不准有积水。严禁液体电石与水接触,防止爆炸伤人。7、转换炉眼时,认真检查冷却系统是否完好后方可进行,发现流铁水过多的情况应立即关闭冷却水,预防引起爆炸。当冷却系统漏水发生爆炸时,人应立即撤离炉台,并关闭冷却水,停电进行处理。8、出炉时,禁止进入挡热板

12、区域内做任何工作。出炉开炉眼时,禁止其它人员站在操作人员后面。9、遇小车掉道翻锅,影响正常出炉时,应立即堵眼,若堵眼困难,有可能导致事故时,应及时降负荷或停电。10、堵眼过程中喷火,喷料严重时上下联系好进行处理,方可堵眼,堵眼时堵把不能撞击,预防灼烫致伤。11、进行铁筋捅炉操作时,炉台后面不得站人,无关人员一律不允许上炉台。 12、小车运行过程中,两旁禁止站人。 13、内有铁筋、锅耳朵等物掉入未处理者,应作好明确标记,并详细交班。14、打锅耳朵,必须在电石基本固化条件下进行。吊夹电石必须在完全冷却固化的条件下进行(一般情况下不应少于1 2小时),夹器具必须完好可靠,起吊时挂钩人员挂好钩后需及时

13、离开,应先离开后起吊,防压伤、碰伤和烫伤,工作结束夹具按规范定置放置在专用器具上。15、出炉时如发现大量硅铁流出,确认有烧坏设备(炉嘴、炉前壁等) 危险时 ,可迅速关闭有关冷却水阀门,以防爆炸。16、出炉小车卡住需用卷扬机牵引时,现场所有人员应迅速离开,防止钢丝绳断裂或翻锅伤人。17、作业时要仔细观察有无液体电石流于轨道或有无漏锅,牵引机起拉时不能过猛,特别液体电石满锅时,要轻慢拉动,保持锅子平衡,小车运行过程中,两旁禁止站人,正常情况下由炉前操作者指挥。18、出炉时,劝阻无关人员离开工作现场,防止钢丝绳断裂或翻锅伤人。19、正常生产时,不准使用氧气开炉眼;特殊情况需用氧气开炉眼时,必须结合实

14、际情况,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及防护措施,并严格执行。冷却厂房岗位安全技术流程1、夹具使用前必须检查,夹具夹牢后人应立即离开,防止吊物伤人。2、夹吊热电石时,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冷却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预防烧伤事故发生。3、吊电石遇电石粘锅底时,在用圆钢敲打锅底作业时,应规范戴好安全帽,人站侧面操作,防止锅底突然落下导致圆钢反弹伤人事故发生。4、车运行时禁止打扫卫生,防止吊物伤人。行车运行岗位安全技术规程1、行车工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和操作考试合格,获得安全作业证及特殊工种作业证。并应身体健康,无妨碍操作之疾病者。2、行车工在操作行车前必须对轨道松动,走轮贴轨、咬轨、小车、钢丝绳磨损、断股、各机构的制动器

15、、限位开关、吊钩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发现性能不正常时,应在操作前排除,经检查确认安全可靠方可运行。3、开车前应先发出信号铃,行车运行时,随时注意下面是否有行人,发现有人通过或工作时,应及早打铃警告,同时降低速度。吊钩不得从人头上越过,行车开动时严禁修理、检查和擦机件,在运行中如发现故障必须立即停车。4、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集中精力,起吊前先空转,空抓斗留在离料面约2米的高度,等行车上小车与料位对正垂直时,再下落抓斗;抓料后,先提升抓斗到 1米以上高度后,在启动行车和小车,行驶速度要适中,做到平稳开车。5、禁止起吊重量不明的重物,制动装置和限位开关不全或失灵时,不准开车。6、行车抓斗需停放到固

16、定点进行维护检修和加油时,行车运行时需打警告铃,停放点必须有专人监护。行车维修、加油的临时停放固定点必须设有安全标志。7、成品行车起吊重物时,必须在夹具夹牢后方可起吊,起吊时,葫芦与重物要随证,钢丝绳必须垂直。8、严禁用吊具斜拉提升重物,也严禁利用起重机来拉拨埋在地下的重物。9、不得利用电机的突然反转作为机构的止动,只有在发生意外事件时,才允许使用这种止动方法。不得在载荷情况下调整起升、变幅机构制动器。10、禁止利用限位器开关作为正常操作下停电,限位开关指示在操纵设备意外不良或司机操作疏忽时才让它起作用。11、如有二台行车同时运行时应控制车速,一般二台行车最小间距应大于9米,必须避免急剧的启动、制动以及与另一台行车相碰,因为这种急剧动作会使桥梁产生很大的附加载荷变形。12、不得起吊超重物件,不得将无关人员带入操作室,不得起吊不明重量的物体。光线明暗视物不清楚严禁起吊。13、为防止钢丝绳松懈和降低其强度,起升机构工作时,应避免吊具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