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锚具检测(ZY02-10-)[1]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40519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锚具检测(ZY02-10-)[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7年整理】锚具检测(ZY02-10-)[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7年整理】锚具检测(ZY02-10-)[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7年整理】锚具检测(ZY02-10-)[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7年整理】锚具检测(ZY02-10-)[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锚具检测(ZY02-1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锚具检测(ZY02-10-)[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件编号: ZY02102008 作 业 指 导 书( 锚 具 检 测 )编 写: 日 期: 审 核: 日 期: 批 准: 日 期: 受控状态: 持有者姓名: 分 发 号: 持有者部门: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第 1 页 共 27 页目 录一、锚具、夹具硬度试验(ZY02-1001-2008)1、检测设备及开展项目2、主要技术要求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4、试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5、检测数据处理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7、原始记录8、检测报告二、锚具锚固系数试验(ZY02-1002-2008)同上三、锚具疲劳性能试验(ZY02-1003-2008)同上四、

2、锚具周期荷载试验(ZY02-1004-2008)同上五、锚具辅助性试验(ZY02-1005-2008)同上第 2 页 共 27 页一、锚具、夹具硬度试验(ZY02-1001-2008)1. 检测设备及开展项目主要仪器设备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厂家 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布洛维光学硬度计HBRVU187.5其它仪器配件 夹具、伸长计(精度 0.01mm)开展项目项目名称 试验方法 方法来源 测量范围 允许误差范围洛氏硬度 GB/T 230.1-2004 / /维氏硬度 GB/T 4340.1-1999 / /布氏硬度 GB/T 231.1-2002 / /2 主要技术要求2.1 环境要求试验一般

3、在 1035室温进行。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试验,室温应控制在235。2.2 硬度试验要求1.被测试件的表面应平整光洁,试件的支承面与试台保证良好密合。2.试件应稳定地放在试台上,试验过程中试件不得移动,确保试验力垂直加于试件上。3.在每个试样上的试验点数应不少于四点(第一点不记) 。4.被测试件最小厚度的确定取决于预期硬度值,试样或试验层厚度:洛氏硬度试验应不小于 e 的十倍,维氏硬度试验至少应为对角线长度的 1.5 倍。试验后试件背面不得有显著变形痕迹。5.在试验过程中,试验装置不应受到冲击和震动。6.维氏硬度压痕对角线长度范围为 0.0201.400mm。2.3 其它要求1.应从每批中抽取

4、5的锚具零件且不应少于 5 套,按产品设计规定的表面位置和硬度范围做硬度检验。第 3 页 共 27 页2.有一个零件不合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检验;仍有一个不合格时,则应对本批产品逐个检验,合格者方可进入后续检验组批。3.仪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3.1 HBRVU187.5 型布洛维光学硬度计操作规程1.接通电源,调整开关至所需位置。2.根据试件的技术要求选择标尺,顺时针转动变荷手轮,确定总试验力。3.安装试台和压头,将试件置于试台上。4.顺时针转动旋轮,升降螺杆,直至光学杠杆上的标尺基线与投影屏刻线重合(重合间距允许差2 个格) 。5.调动微调旋钮,使两线重合,并施加初始试验力。6.

5、将加卸试验力手柄朝后推,施加主试验力。7.将总试验力保持相应时间。达到要求的规定时间后,将加卸试验力手柄朝前拉,卸除主试验力。8.在硬度测试过程中施加试验力或尚未卸除试验力时,严禁转动变荷手轮。当试验力施加于试件上时,严禁转动升降螺杆。9.试验结束后切断电源,清理试验仪器。3.2 硬度计的保养及注意事项1.本仪器电气元件,开关、插座等安装位置严禁自行拆装。2.在硬度测试过程中施加试验力或尚未卸除试验力时,严禁转动变荷手轮。3.当试验力施加于试件上时,严禁转动升降螺杆,避免压头损坏。4.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压头与试台及支座触碰。5.硬度计搬运时应托底,不准横列。搬运前先将缓冲器内油抽取,再固定光学

6、杠杆并取下砝码。凡取下砝码或更换保险丝时,应先拔去电源插头。6.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范,在试验前用标准块校对硬度计。不经常使用的仪器,开机后要进行多次的硬度测试,稳定后,再进行试件的硬度测试。7.硬度块的使用只能在工作面上进行,其使用有效期为一年。8.硬度计做好周期检定工作,每年一次以保证硬度计的准确性。第 4 页 共 27 页4.试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4.1 洛氏硬度试验步骤4.1.1.试验前,应使用与试样硬度值相近的标准洛氏硬度块对硬度计进行校验。硬度计应符合国家计量部的规定要求。4.1.2.试样的试验面、支承面、试台表面和压头表面应清洁。试样应稳固地放置在试台上,以保证在试验过程中不产生

7、位移及变形。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压头与试验台及支座触碰。试样支承面、支座和试台工作面上均不得有压痕。4.1.3.试验时,必须保证试验力方向与试样得试验面垂直。4.1.4.施加初始试验力时,指针或指示线不得超过硬度计规定范围,否则应卸除初始试验力,在试样另一位置试验。4.1.5.调整示值指示器至零点后,应在 28s 内施加全部主试验力。应均匀平稳地施加试验力,不得有冲击及震动。4.1.6.施加主试验力后,总试验力的保持时间应以示值指示器指示基本不变为准。总试验力保持时间推荐如下:对于施加主试验力后不随时间继续变形的试样,保持时间为 13s;对于施加主试验力后随时间缓慢变形的试样,保持时间为 68

8、s;对于施加主试验力后随时间明显变形的试样,保持时间为 2025s;达到要求的保持时间后,在 2s 内平稳地卸除主试验力,保持初始试验力,从相应的标尺刻度上读出硬度值。4.1.7.两相邻压痕中心间距离至少应为压痕直径的 4 倍,但不得小于 2mm,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至少为压痕直径的 2.5 倍,但不得小于 1mm。4.1.8.在每个试样上的试验点数应不少于四点(第一点不算) 。对大批量试样的检验,点数可适当减少。4.2 维氏硬度试验步骤4.2.1.应选用规定的试验力进行试验。4.2.2.试样支承面应清洁且无其他污物。试样应稳固地放置于钢性支承台上以保证试验中试样不产生位移。使压头与试样

9、表面接触,垂直于试验面施加试验第 5 页 共 27 页力,加力过程中不应有冲击及震动,直至将试验力施加至规定值。4.2.3.从加力开始至全部试验力施加完毕的时间应在 210s 之间。对于小负荷维氏硬度试验和显微维氏硬度试验,压头下降速度应不大于 0.2mm/s。试验力保持时间为 1015s。对于特殊材料试验力保持时间可以延长,但误差应在2s 内。在整个试验期间,硬度计应避免受到冲击和震动。4.2.4.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对于钢、钢及钢合金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 2.5 倍;对于轻金属、铅、锡及合金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 3倍。4.2.5.两相邻压痕中心之间距离,对于钢及钢合金至少应

10、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 3 倍;对于轻金属、铅、锡及合金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 6 倍。如果相邻两压痕大小不同,应以较大压痕确定压痕间距。4.2.6.应测量压痕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用其算术平均值按表查出维氏硬度值,也可按相关公式计算硬度值。4.2.7.在平面上压痕两对角线长度之差应不超过对角线平均值的 5%,如果超过 5%,则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4.2.8.在一般情况下,建议对每个试样报出 3 个点的硬度测试值。4.3 布氏硬度试验步骤4.3.1.应选择合适的试验力进行试验。4.3.2.试验力-压头球直径平方的比率(0.102F/D 2 比值)应根据材料和硬度值选择。当试样尺寸允许时,应优先选用直

11、径 10mm 的球压头进行试验。4.3.3.试样应稳固的放置在刚性支承物上。试样背面和支承物之间应清洁和无外界污物(氧化皮、油、灰尘等) 。4.3.4.使压头与试样表面接触,无冲击和震动地垂直于试样表面施加试验力,直至达到规定试验力值。从施加力开始至施加力的时间应在 2s8s 之间。试验力保持时间为 10s15s。对于要求试验力保持时间允许误差为2s。4.3.5.在整个试验期间,硬度计不应受到影响试验结果的冲击和震动。4.3.6.任一压痕中心距离至少为压痕平均直径的 2.5 倍。两相邻压痕中心间距离至少为压痕平均直径的 3 倍。第 6 页 共 27 页4.3.7.应在两相互垂直方向测量压痕直径

12、。用两个读书的平均值计算布氏硬度。5.检测数据处理5.1 洛氏试验数据处理1.试验报告中给出的洛氏硬度值应精确至 0.5 个洛氏单位。2.对于圆柱面和球面上测得的洛氏硬度值,应按规定进行修正。3.应尽量避免将洛氏硬度值换算成其他硬度值或抗拉强度,当必须进行换算时,应按 GB166、GB1172 和 GB3771 换算。5.2 维氏试验数据处理维氏硬度值是试验力除以压痕表面积所得到的商,压痕被视为具有正方形基面并于压头角度相同的理想形状。维氏硬度 2sin1dFgHVn常数 1/gn1/9.806650.102;F试验力;金刚石压头顶部两相对面夹角(136) ;d两压痕对角线长度 d1 和 d2

13、 的算术平均值。5.3 布氏试验数据处理布氏硬度 2dDFgHBWn常数 1/gn1/9.806650.102;D球直径;F试验力;d压痕平均直径。第 7 页 共 27 页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测量数学模型: y=x 最佳测量结果: y1=x1 方差及灵敏系数:方差 )(2)(2yRuxue灵敏系数 1)(cx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测量标准不确定度 u(y)包括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u(y1)、读数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u(y2) 和测量样本的不一致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y3)。a)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u(y1) u(y1)= =k3为仪器示值误差 均匀分布 k=b)

14、读数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u(y2)u(y2)= =ke3e 是测量读数时,读数误差 均匀分布 k= 3 22212 3euuyyy第 8 页 共 27 页合成标准不确定 u(Re): 22)(2)( 3euxyyRe扩展标准不确定度 U: 22(Re) 3ueKK=222(Re) 3u2eU7 原始记录试验结果应记录在附表金属洛氏硬度试验记录表 、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记录表 、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记录表中。8、检测报告内容包括:(1)试样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批号(2)试验日期(3)检测方法、判定依据(4)主要仪器设备(5)试验结果及判定(JGJ 85-2002)第 9 页 共 27 页二

15、、锚具锚固性能试验(ZY02-1002-2008)1.检测设备及开展项目主要仪器设备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厂家 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静载锚固试验机 YJJ-10MN / / /1200t 千斤顶 YCW 型 A 型 / / /前卡式千斤顶 YCN-23 型 / / /其它仪器配件 力传感器(精度 1%) 、位移传感器(精度 1%)开展项目项目名称 试验方法 方法来源 测量范围 允许误差范围静载锚固 GB/T14370-2007 / /2 主要技术要求2.1 试样及组装要求1.在通过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的锚具中抽取 6 套样品,与符合试验要求的预应力筋组装成 3 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进行试验。2.组装时锚固零件必须擦拭干净,不得在锚固零件上添加影响锚固性能的物质,如金刚砂、石墨、润滑油(设计规定的除外) 。3.预应力钢材严禁互相缠绕,锚具夹片间缝隙要均匀,且夹片顶部高低一致。4.对预应力钢材应先进行母材性能试验,试件不应少于三根,证明其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后才可用于组装件试验。5.母材实测抗拉强度平均值( )应符合工程选定的强度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