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1-5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本]

上传人:吴*** 文档编号:103992541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1-5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1-5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1-5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1-5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1-5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1-5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1-5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本](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1-5单元知识点总结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

2、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3、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So2

3、、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4、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5、氧气的化学性质:(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文字表达式:碳(c)+氧气(o2)二氧化碳(co2)化学方程式:c+o2co2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

4、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2硫粉(淡黄色)燃烧: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硫(S)+氧气(o2)二氧化硫(So2)化学方程式:S+o2So2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注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用此反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

5、象: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1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文字表达式:镁+氧气氧化镁(mgo)化学方程式:2mg+o22mgo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氧气电解水的实验:

6、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氧气(o2)化学方程式:2H2o2H2+o2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2:质量比:8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0、水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化学性质:通电分解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氧气(o2)化学方程式:2H2o2H2+o21、氢气: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

7、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H2)+氧气(o2)水(H2o)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2、物质的分类: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红磷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水、高锰酸钾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例:二氧化硫、

8、氧化铁等3、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4、分子基本性质: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5、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体

9、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6、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7、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8、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9、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20、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

10、类2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2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3、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24、元素

11、与原子的比较:元素原子区别含义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25、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元素的分布: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26、元素符号: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表示的

12、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27、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28、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29、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30、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31、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图: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表示原子

13、核的电性;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3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33、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34、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35、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36、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