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交往能力在体育活动中的培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397540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交往能力在体育活动中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幼儿交往能力在体育活动中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幼儿交往能力在体育活动中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幼儿交往能力在体育活动中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幼儿交往能力在体育活动中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交往能力在体育活动中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交往能力在体育活动中的培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交往能力在体育活动中的培养 收藏本文 分享 一、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增强交往合作意识当今交往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未来社会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学习成功、事业有成、工作出色等都离不开交往与合作。“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阶梯 ”。因此 ,为了使幼儿能尽快地掌握技能,也为了使幼儿能从被动合作进入主动合作,让幼儿学会合作游戏 ,体验合作的乐趣,并针对幼儿以单独游戏为主的特点,我们让幼儿先单独玩 ,然后再合作玩。在不同的玩法中 ,让幼儿感受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合作玩比单独玩更有趣。二、创造机会, 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开辟交往合作的空间在体育活动中, 教师要以发展幼儿的主动

2、性为主要任务, 让幼儿成为主动与成功的探索者和学习者。我们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尽力做到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兴趣,又要鼓励幼儿大胆去尝试,在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 ,喜欢自己 ,欣赏别人。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友好合作的内容非常多。在日常活动中,请幼儿把一些体育器械拿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如橡皮筋、呼啦圈、滑板车、跳绳、皮球等,另外, 利用废旧材料来教育幼儿会收到不错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 一物多玩” 的办法来进行游戏。如 :在我的体育活动玩. (本文共计 2 页) 继续阅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单瑜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充分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

3、满足了幼儿好动贪玩的天性,深得幼儿喜爱。同时,体育活动也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有利于幼儿互相协作、互相配合的良好交往技能。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缺乏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影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质量,为此我们在体育活动中以培养幼儿交往意识,提高幼儿交往能力为目标,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研究。一、感知交往乐趣,体验交往需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同样,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兴趣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有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交往的有趣、交往的愉快,才能引起幼儿对交往活动的兴趣,并使交往成为幼儿快乐的需要,自觉自愿的形成交往行为。例如:在游戏“开小车”中,开始是每人拿一

4、个圈当方向盘,练习走、跑交替,但没过多久,幼儿对游戏的新鲜感就消失了,甚至出现了乱奔乱跑的现象。于是我们就试着组织幼儿合作玩“开火车”,请出一个幼儿当司机,其余幼儿做车厢,每人拿圈套在前一个幼儿的腰里,这样一来,游戏的氛围变热烈了,游戏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整个场面既热闹又有秩序。接着,我们又引导孩子们用圈玩“跳圈”“炒黄豆”的合作游戏。在这些游戏中,幼儿充分感受到合作带来的乐趣,以至于以后老师一出示圈,孩子们就会喊:“我们来开火车吧。”“我们炒黄豆吧。”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角色分配上也学会了协商,有的幼儿会主动提出:“我们一起玩吧,我做司机,你做乘客。”从这些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交往已成为

5、幼儿体验快乐的一种需要,并逐步使交往成为有意识的行为。二、挖掘交往题材,培养交往行为以往的一些体育活动都重在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的训练,很少有交往内容的渗透,对于全面发展幼儿素质来讲,是不够的。为此,我们对这些内容作了一些选择和修改,并加入了交往训练的内容。如,传统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主要是“狼”和“小动物”间的交往,同伴间的合作交往很不够,而且幼儿来回奔跑易疲劳,很容易发生摔倒事件。我们就加入了“救朋友”这一情节。即发现“大灰狼”来抓了,可马上找一朋友拉手,并原地站好,“大灰狼”就“不敢”再抓,幼儿在拉手时既获片刻休息,又增加了自由交往的密度和广度。再如“蚂蚁搬豆”,原来以发展爬的动作

6、为主,对此我们作了修改,把它设计成一个情境性的游戏,以“蚂蚁奶奶病了”导入,激起幼儿的同情心,产生互相帮助的交往欲望。第一次活动是自由搬豆,目的让幼儿充分的进行爬行练习,但其中也包含了轮流、等待、不碰撞等交往行为,老师以蚂蚁奶奶的身份介入,用语言、动作指导和协调。第二次是“装豆”,幼儿想办法如何装才更多更快,大多孩子用手抓一把或藏于衣服口袋,很少想到用辅助工具和合作的方法。这时老师就出示篮子,请他们三三两两一起将豆子放入篮子运回。在拣豆送豆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会自由组成小团体,但也有个别胆小的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也有幼儿占着一片“领地”不许别人“侵入”。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帮助,如胆

7、小的孩子鼓励他去找自己最信赖或就近的朋友,提醒他说商量的话:“我和你一起拣吧。”针对“占有式”的幼儿,采取游戏的口吻:“孩子,天快黑了,这么多豆子要拣到什么时候呀?我们一起来,争取天黑前赶回家,好吗?”教育他们学会谦让、共享空间。第三次是“口袋搬豆”,主要想通过合作交往加强幼儿的集体意识,共享劳动的快乐。我们准备了几个较重的口袋,让幼儿自由结伴组成“小小运输队”,将一袋袋黄豆运回。这个小小的游戏活动就有了帮助、轮流、谦让、合作、分享等多种交往技能的渗透,可谓一举多得。三、以强带弱,提高交往质量由于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性格等原因,幼儿之间的游戏伙伴也呈现了一定的倾向性。那些思维活跃、活泼开朗的幼

8、儿常常能找到游戏伙伴,而那些动作发展迟缓,不善于与人沟通的幼儿往往游戏伙伴单调、贫乏。作为老师,应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调节幼儿交往的对象,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多带动能力弱的幼儿,让性格开朗的幼儿多和内向的幼儿合作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如在进行“送信”游戏中,安安小朋友年龄小,动作发展慢,他不知道如何穿越“小树林”,两脚相互磨蹭,显出着急又不知所措的样子。同组能力强的扬扬就跑过去热情的说:“走,我们一起送。”说完拉着安安一同穿过“树林”,成功的到达了,安安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利用以强带弱的方法,消除了能力弱的孩子因不会活动而产生的退缩行为,使之得到锻炼,也使能力强的幼儿体

9、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四、鼓励表扬,强化交往体验在活动中,我们注重观察幼儿的交往表现,发现点滴进步及时鼓励,以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例如在玩“踩影子”游戏时,幼儿人多易碰撞,天天就摔了,这时所有的孩子只顾自己玩,只有平时一向捣蛋的好好急忙扶起了天天,还帮他拍了拍裤子。我即时表扬了好好,并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好?你会怎么办?”大大强化了好好帮助别人的行为,使之产生愉快体验,也为其他幼儿以后的交往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当幼儿表现出团结合作、相互谦让等良好交往行为时,我们还运用“拍照”的形式,让幼儿感受自身的良好行为和因此而带来的快乐。以上是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技能的一些

10、做法。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幼儿间良好的交往行为,提高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体育活动正常开展提供了保证。首页 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研讨怎样在体育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领域中提出“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同伴,但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核心式家庭结构却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幼儿性格孤僻,缺乏交往能力,因此从中班上学期开始,我班制定了一系列体育活动方案。让幼儿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与同伴交往,游戏的乐趣。不断激励幼儿从被动交往与个别幼儿交往主动与幼儿交往自然融入交往。案例一、大红布活动背景:中班上学期开

11、学之初,由于幼儿在家与父母亲人一起度过了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同伴间的关系又生疏了。新来的插班生对老师与同伴持着一种排斥心理。多数幼儿与老师的关系不融洽,同伴间的交往也少了,有的孩子在活动中显得胆怯不安,不愿意加入群体活动。幼儿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能有融洽的同伴关系与师生关系,于是教师利用大红布设计了乌龟爬与挤饼饼两个活动。活动一:乌龟爬活动目标:亲近老师玩法:两名教师分别紧握长方形的红绸布的两端,孩子沿着红布爬到对面亲亲老师,抱抱老师。游戏过程:游戏开始后,一些胆子大,平时与老师交往自然的孩子争先恐后的爬来爬去的亲近两位老师,而那些比较胆怯的孩子也笑眯眯的看着这些孩子高兴的与老师游

12、戏。于是我要求这些玩得开心的孩子抱在乌龟妈妈的身后休息。请那些没有亲“乌龟妈妈”的小乌龟来玩。那些胆怯的孩子在游戏的愉快气氛感染下,也很自然的爬过来亲“乌龟妈妈”。为了鼓励这些孩子更大方的与老师亲近,“乌龟妈妈”有选择的背着较内向的孩子在草坪上爬。这些孩子开心极了。交往之初的胆怯与不安情绪彻底消除了。游戏效果:玩过这个游戏后,孩子明显的更愿意亲近老师。用各种行动和语言表达对老师的喜爱。如在入园时会高兴的跑过来,抱着老师向老师问好,摸摸老师的衣服,闻一闻老师的衣服,说:“老师你真香。”孩子们在自由交谈时,会谈论“我们班的老师都漂亮,三个老师我都喜欢”。一些对上幼儿园感到不安的孩子也变得喜欢上幼儿

13、园了!活动二:挤饼饼活动目标:亲近同伴玩法:教师用一块大红布把孩子圈在一起,使孩子在圈内相互依靠,碰撞,搂抱在一起。游戏过程:随着老师把红布越拉越紧,饼饼变得越来越小,孩子们由开始互相间有距离,接着越挤越拢,孩子们紧紧的挤在一起后,老师说:“还想不想饼饼变的更小。”孩子们都高兴的说:“想”。于是老师提出要求:“小朋友要紧紧的抱在一起,这个饼饼才能变得更小。”于是孩子们很自然的拥抱在一起,没有推挤、排斥同伴的现象出现,互相调节位置,身体的方向。游戏效果:在小班时,我组织孩子玩过“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游戏时需要彼此拉着衣服,有的孩子拒绝别人拉他的衣服,自己不参加游戏。在老师有意识的培养孩子间相互亲

14、近的情感后,再玩这个游戏时。孩子们彼此很自然的拉紧衣服,并且同伴间还能互相关照:“把我的衣服拉紧,要不然老鹰会吃掉你的。”案例二、划船活动背景: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需要培养幼儿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培养幼儿交往的自信心。之前设计的活动主要培养目标是:营造快乐,和谐的同伴师幼关系,体验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游戏主要由教师组织,玩游戏的方式主要是自己玩,多数孩子在游戏中需要教师指定游戏伙伴,幼儿合作玩和主动寻找伙伴自己玩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因此,我设计了游戏“划船”。活动一:划船活动目标:幼儿自己寻找伙伴,两人合作划船。玩法:两人面对面,互相伸出两脚,双腿夹紧,同时两臂相拉,形成一条小船。然后两

15、人交换移动双脚和臀部,让小船快速前进到指定的河岸。游戏过程:教师交代完游戏规则后,一些平时交往能力强的孩子很快的找到了同伴,并按要求拼好了小船,还有一些平时要老师帮忙的孩子在东张西望,等待老师的帮助。这一次老师没有去理会他们,我把拼好了小船的幼儿分成了红队和黄队,进行比赛。剩下的几名幼儿也陆续找到了同伴,只有 XX 磨磨蹭蹭的走到朱老师面前“朱老师,我没有朋友”。朱老师问:“那你说,应该怎么办呢?”“我跟你拼小船吧!”这些被动的孩子在特定的游戏环境中也变得主动了!游戏效果: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幼儿不断的变换朋友拼小船。那些平时需要老师指定游戏伙伴的孩子,在活动中变的主动的去寻找游戏的伙伴。当

16、活动进行到比赛拼小船时,那些平时有些挑同伴的孩子没有去找平时喜欢在一起玩的同伴,而是很快的与身边的伙伴就组成了一条小船。在以后的“炒黄豆”、“拉拉勾”游戏中,老师一说游戏开始,幼儿很快的都找到了同伴,在户外自由活动时,通常孩子们自主的组织,玩“炒黄豆”“划船”等游戏,幼儿还把两人玩的“炒黄豆”、“划船”变成三人玩,四人玩。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互相商量,学会了等待,轮流!活动二:划小船活动目标:幼儿能自主的寻找伙伴,合作玩游戏。培养与陌生朋友交往的能力。玩法:两个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幼儿衣袖上系上红,黄,蓝丝带。每人一块纸板(红,黄,蓝三种颜色),每四名幼儿合作拼小船。拼好后,幼儿站在船上,老师说:“大风大浪来啦!冲掉了船板!”教师分别去抽幼儿脚下的船板,要求不能让同伴掉到水里。游戏不断的交换玩法,如系红色丝带的幼儿是一组拼小船,拿红色与红色,黄色与黄色,蓝色与蓝色船板的幼儿拼成大船。游戏情境也是“大风大浪来了”,教师不断的抽掉船板,幼儿要紧紧的抱在一起,不能让同伴掉下水!游戏过程与效果: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