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考题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929439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课考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政治课考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政治课考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政治课考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政治课考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课考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课考题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要求,自己怎么看 1)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4)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5)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6)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7)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8)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八个必须的关系:1) “八个必须”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的丰富扩展,又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2) “八个必须”既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实践要求,又是判断改革发展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3) “八个必须”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强大动力2. 怎样用世界视野走

2、中国科学发展道路世界视野,是指着眼世界基本态势和时代发展趋势,从世界与本国互动中,研究国家发展战略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中国发展道路,从广义上说,是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从狭义上说,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总体上说,我们党在世界视野下谋划中国发展道路的精髓,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和我国发展的互动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统一起来。(此段作为参考主要是以下五点)对策与思考:1) 着眼历史比较和国际观察,坚持中国道路的根本性质2) 着眼中国在世界中的定位,把握中国发展的长远目标3) 着眼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

3、确定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4) 着眼人类发展的时代要求,创新中国发展的科学路径5) 着眼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营造中国发展的和平环境3. 后金融时期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

4、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以上作为丰富题目内容的参考,主要为以下1)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3)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4)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5)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5、,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4. 什么是中国特色政治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条道路(历史、现实、国内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这条道路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6、。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已将比较完善地建立起了一套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有效运行和实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保证。国内外:中特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特政治发展道路借鉴了古今中外优秀政治文明成果,紧紧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社会历史文化条件,是我们党尊重国情、尊重历史、尊重人民意愿的正确选择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其民主政治的走向,而且关系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政权稳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

7、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5. 怎样用科学引领社会思潮来增强社会主义价值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8、,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上作为扩充内容,主要是以下六条)对策:1) 在引领原则上,把“包容多样”与“积极斗争”的统一起来2) 在引领对象上,把“引领知识阶层”与“引领社会大众”统一起来3) 在引领形式上,把“理论形式”与“艺术形式”的统一起来4) 在引领手段上,把“运用传统媒体”与“运用当代媒体”的统一起来5) 在引领时机上,把“持久常态引领”与“重大敏感事件引导”的统一起来6) 在引领环境上,把

9、“优化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与“优化文化环境”的统一起来6. 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

10、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

11、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7. 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以及思路计策指导思想: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

12、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思路计策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2)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3)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4)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

13、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8. 文化强国建设那几条,如何建设文化强国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3)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4)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

14、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以上一段作为参考,主要以前面四条为主9. 国防军队建设,新军事变革

15、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新军事变革: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

16、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10. 如何继续和平发展道路,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1) 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3)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4)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