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392747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谢幼如 尹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E-Mail: YJSX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详细论述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目标与内容、教学模式、建设措施以及建设成效,以期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 号)文件精神,精品课程建设是高

2、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发生重大的变革,为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对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背景1、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信息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高等学校肩负着创新型高素质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在信息时代,高等学校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3、探索新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手段等,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51 号)中 “按照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 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 15%以上 ”的精神,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力度。通过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养一批掌握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创新人才,塑造一支熟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教师队伍,深化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2、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精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4、,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改革阻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合理机制与制度,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为培育精品课程,2001年起广东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启动现代教育技术“151 工程” (“151 工程”即重点建设100 个专题学习网站、50 个专业公用资源库和开展 100 项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学改革试验,其实质是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003 年,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粤教高200352 号)文件明确指出 “要将高校精品课程

5、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151 工程建设结合起来” 。2004 年,华南师范大学开展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求实工程” ,推动本科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思想1、培育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不仅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而且应列入我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范畴。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表明,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建设 1500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每年评 300 门) 。广东省教育厅除参与1500 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任务以外,还将在 6 年内,逐渐建立省级高校精品课程 300 门(含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课程 100

6、 门)左右。可见,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将为学校培育一大批优秀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2、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模式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积极创新,不断推进课程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适应广东省的地方经济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探索一整套适应广东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共享优质资源,提高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

7、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的开发,丰富学校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形成有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并通过研究实践,造就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能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的创新人才,培养一支具有时代特色的、熟悉网络教学环境的教师队伍。三、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目标与内容1、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目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教师培训为先导,以试验研究为手段,以推广应用为核心,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广泛有效的目标。(1)产生一整套适应地方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2)培养一支具有时代特色的、熟悉网络教学环境的教师队伍;

8、(3)造就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能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的创新人才。2、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内容为实现上述的建设目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1)制定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要求每门课程必须具有明确的试验目标,试验的教学内容必须占该课程总学时的 30%以上,注重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强调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试验效果的检测。(2)整合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根据课程试验的需要,整合、开发多种实用性强的网络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改革创造条件。(3)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试验应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对试验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以规

9、范的形式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改革试验,重点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等问题,推进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在教学试验中,要发挥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与学活动;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指导学习者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探究、发现学习;要发挥网络通讯功能的作用,组织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协商讨论学习;要发挥网上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组织学习者利用网上工具重构知识、创造性地学习。(4)拍摄课程典型课例录像在多次教学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能反映该课程网络资源和教学改革的 12 节典型课例,拍摄成录像资料,并加以编辑,制

10、作成优秀的教学案例。(5)总结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试验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效果、分析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影响因素,并撰写成相关的研究论文。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教学模式1、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概述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的特点:(1)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一个教学模式,它应能反映一定的教育思想,体现一定的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

11、环境下,建构主义理论因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冲击和影响,新型教学模式应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学理论。(2)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模式离不开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离不开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教学环境,多媒体软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资源等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资源获取工具、情境探究学习工具、信息交流讨论工具、知识组织构建工具、自我评测反馈工具等认知工具的强大作用。(3)突出教学结构的转变作为一个教学模式,应能体现教学要素的关系,而且形成相

12、对稳定的结构形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应体现新型的教学结构,实现教学结构的四个转变,即教师地位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媒体功能的转变和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师地位的转变:教师要由教材的讲解者、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活动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要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成为知识的意义建构者;媒体功能的转变:媒体要由知识展示工具转变为学习认知工具,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 ;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过程要由讲授与演示型过程,转变为交互型、讨论型、问题探究型和创作实践型的过程。2、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典型教学模式在总结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 工程”和华南师范大

13、学教育信息化“求实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五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典型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与资源的优势,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传统,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1)讲授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创设情境;教师讲解知识要点,提出问题;学生收集网络资源,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总结。(2)主题探究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确定研究主题;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学生围绕研究主题搜集网络资源;学生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参与协商研讨;小组完成研究报告,并汇报研究成果。(3)小组协作型模式这种教学

14、模式的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确定学习内容;小组成员明确任务分工;学生浏览网络资源;小组协商交流,共同完成作品;小组展示汇报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4)案例教学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引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学生在网上浏览、思考、分析其它相关案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5)技能训练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讲解技能要点;教师进行操作示范;教师提出技能训练任务;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学生完成任务形成作品;学生展示汇报作品;师生进行共同评价。五、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措施与方法为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我们采取

15、“制定规范标准” 、 “开展教师培训”和“组织观摩交流”等三项措施与方法。1、制定规范标准为体现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同时加强对学校研究工作的指导,针对当前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特点,制定有关的规范标准,内容包括:试验目标与内容、教学设计、网络资源建设与利用、教学模式、试验效果等方面。(1)试验目标与内容试验目标必须充分利用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优势,探索网络环境下高等学校新型的教学模式、课程模式、评价模式,培养教师和学生适应信息化环境教与学的能力。试验内容应不少于试验课程内容的 30%。(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统

16、一。教学策略应突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强调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教学评价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体现实时性与动态性,重视基于评价量规、基于电子作品和基于电子学档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于重点研究的试验内容,要求采用文字与图表的形式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3)网络资源建设与利用按照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 CELTS-41.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建设符合课程教学要求,表现形式多样,结构体系合理的网络资源。利用网上共享资源进行情境探究性学习、协商讨论式学习、创造实践性学习。(4)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应具有创新性,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科学性,体现学科教学特点与规律;具有操作性,体现实施过程与方法。(5)试验效果试验效果应体现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成果的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改论文、优秀课例、课程教材等。2、开展教师培训根据信息技术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需要,定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