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发展变化资料(同名1431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925312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163 大小:7.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发展变化资料(同名14311)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发展变化资料(同名14311)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发展变化资料(同名14311)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发展变化资料(同名14311)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发展变化资料(同名14311)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发展变化资料(同名143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发展变化资料(同名14311)(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凤阳资料凤阳县经济发展现状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2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增长17%;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6330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7888元,增长15%以上。 凤阳县委办公楼发展现状2009年凤阳县从实行农业“大包干”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确定并实施了“强化工业、调整农业、开发旅游业、带动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战略规划,紧围绕构建“和谐凤阳、人文凤阳、生态凤阳、魅力凤阳”和“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玻璃产业基

2、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农业县”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东向发展、工业立县、产业强县、科教兴县”四大战略,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09年,实现财政收入6.29亿元,粮食总产达71.6万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8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达到29.1:39.4:31.5的水平,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1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02元。农业:凤阳是农业大县,也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常年粮食总产量在60万吨。为改变传统农业,近年来,采取“公司+农户”的办法,以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市场农业,建立50万亩优质粮、2万亩反季节蔬菜、3000亩食用菌、30万头瘦肉型商

3、品猪、15万只山羊、5万亩特种水产养殖等一大批种植和养殖基地,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同时,不断加大培植农业品牌力度,“凤宝牌等级面粉”、“凤阳贡米”、“日月牌粉丝”、“恒裕牌酱品”、“御膳牌麻油”、“大明贡猪”、“东盾密度板材”等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越来越高。工业:凤阳县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以及优惠政策扶持、优化服务帮办等举措不断强化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全力打造以硅(玻璃)制品为特色,以水泥建材、木材加工、机械制造、粮油加工、烟叶复烤等为支撑的产业基础,推进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中国中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台湾华夏集团、北京新华联集团、江苏德力集团等一批国内外驰名

4、企业落户,同时积极培育引导本地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规模扩张,龙阳公司、龙兴公司、金星保温瓶总厂、散热器公司、凤宝粮油公司、水泥总厂等已成为地方龙头骨干企业。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3.83亿元。旅游业:凤阳是安徽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先后建成并开放了狼巷迷谷、韭山洞、禅窟寺、龙兴寺、明中都鼓楼、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卧牛湖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等旅游景点,形成了“北人文、南自然、东部红色”旅游格局。策划了凤阳一日游、二日游、凤阳花鼓观赏游、苏皖古迹精华游、明朝三宫四陵游等多条旅游线路,培育旅游品牌,吸引境内外游客。旅游市场不

5、断拓展,来凤游客不断增加,旅游收入逐年增长。2009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8.06亿元,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500万元。商贸流通:凤阳商业行业齐全,网点遍及城乡。苏果、华联、百大、好又多等大型连锁超市和一大批著名品牌产品专营店先后进入凤阳。中都商城、明中都鼓楼商业街每逢“独山庙会”,商贾云集,人流如织,一派繁荣昌盛景象。2009年,全县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2.37亿元。总体来说,凤阳虽然是早起大包干的起源之地,但是由于包干之后疏于对自身经济的发展以致于在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落后。目前该县首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问题。 2012年2012年,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

6、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实开展“城镇建设提升年、项目建设攻坚年、社会管理创新年、文化建设加强年”活动,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县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80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11元。农业:凤阳是农业大县,也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近年来,我县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入实施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08年被省政府授予“小麦高产攻

7、关先进县”称号,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0年被省政府分别授予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和“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称号。2011年出台了凤阳县促进现代农业奖补办法,被省农委向全省推广;编制了小岗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示范带动了全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49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7个、市级15个,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18家。凤阳县凤宝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我县第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327个,涉农协会41个。县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联合会获得“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5

8、0佳合作社”称号。挂牌成立了15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成了50万亩优质水稻和50万亩优质小麦等9大优质农产品基地,15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1年,全县实现粮食总产74.7万吨,继续保持全市第二,被省政府授予2011年度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集体。因连续八年获得丰收,被央视“粮安天下、丰收中国”节目深度报道。2012年,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项目首次获得全省优秀等次。工业:2012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户,总数达78户。共投入技改资金22亿元,实施技改项目52个;爱尔思轻合金、润辉新型建材、斯特嘉汽车零部件、优优反光材料等一批非

9、硅企业落户我县,其中,投资4.5亿元的龙源风力发电一期项目即将并网运营,投资23.5亿元的滁州市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共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1.4亿元,开工建设园区道路29条34.4公里,架设供电线路30.3公里,铺设给排水管网20.4公里,园区开发面积达2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206家。初步形成了以凤阳工业园区、凤阳硅工业园、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为中心,以滁州市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小岗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浙商(凤阳)工业园、苏商(凤阳)科技产业园、大庙石英砂加工集中区、武店建材加工集中区为支撑的“三加

10、六”产业发展平台。其中,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按照“四轴、两带、北园、南城”总体发展思路,初步规划15平方公里,启动了园区控制性规划修编和沿淮风景带、板桥河风景生态绿带两个专项规划编制,注册成立了凤阳凤宁投资有限公司,搭建了融资平台,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四个县级南北共建园区的前列。旅游业:凤阳是安徽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已建成并开放了狼巷迷谷、韭山洞、禅窟寺、龙兴寺、明中都鼓楼、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卧牛湖和小岗村等旅游景点,形成了“北人文、南自然、东部红色”旅游格局。创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大包干纪念馆被列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小岗村相继荣获第二

11、届安徽省文明村、第三批全国文明村、第四批中国幸福村、首批中国红色遗产名村等荣誉称号;府城镇、小溪河镇分别被评为省级最佳旅游乡镇和优秀旅游乡镇。2007年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县”,2008年、2009年被评为“县域旅游优秀单位”。2012年,我县被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研究中心授予“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称号。全年,接待游客342万人次、门票收入3817万元。商贸流通:认真抓好家电下乡工程,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已达198家,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3万台(件),销售金额6亿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展顺利,已验收合格农家店286家,其中农资连锁店137家,百货连锁店149家,网点已覆盖16个乡镇(园

12、区)、225个村(社区);“新网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全县经营网点已达350家。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00万美元。全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发展到52家。中盛灯饰产业园、奋祥钢材大市场、凤阳港二期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完成货运量2843万吨,货运周转量45.6亿吨/公里,客运量147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8亿人/公里,港口吞吐量370万吨。金融服务业也得到较快发展,成立了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凤阳凤宁投资有限公司;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7.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9.2亿元。2012年,全县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当前

13、,我县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加快皖北地区崛起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城镇建设提升年、项目建设攻坚年、社会管理创新年、文化建设加强年”活动为抓手,大力弘扬沈浩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开创凤阳科学发展、全面转变、加速崛起、兴凤富民的新局面。 2013年目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完成省市下达节能减排任务。2013年工作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

14、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发展方向,围绕“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总体目标,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二是聚力强抓项目建设,发展后劲。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跨越发展主要抓手,主动谋划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加快建设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在建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三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四是打造美好凤阳,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美好县城建设为龙头,美好乡村建设为基础,大交通格局为纽带,五是全面发展服务业,壮大第三产业。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七是持续改善民生,促进和加强社会建设。八是抓好小岗村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

15、小岗村】 位于凤阳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隶属小溪河镇,由小岗、大严两个自然庄组成,距京沪铁路5公里,省道307线135公里,明光、临淮两个淮河航运码头20余公里,现有108户人家,476人,劳动力180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50人,其中大学文化5人,耕地面积1800亩,人均耕地485亩,其中承包耕地面积为1070亩。1978年12月,小岗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93年,小岗自然村与另外一个自然庄大严村民组合并在一起成立为小岗村。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小岗村全面加强了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小岗村创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并全面实施了改水改厕和绿化美化工程,建起了“大包干”陈列室、村民图书阅览室、档案室、卫生室、有线广播电视、农民科技文化学校和一座完全小学。 大包干纪念馆龙腾小岗村凤阳县工业园区 安徽科技学院江淮金秋话农事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农村考察纪实 新华社合肥月日电(记者 孙承斌)定于月日至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国庆前夕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