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391981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年 级:高二 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自学检测】 1、文体介绍: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 “古诗”又称“ ”,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 ”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 ;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 2、背景简介:

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 年) ,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 “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n) 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3、熟悉诗篇。(1)注音。 天姥( ) 瀛( )洲 天台( ) 剡( )溪 渌( )水 脚著( )谢公屐( ) 暝( ) 殷( )岩泉 栗( )深林 水澹澹( ) 訇( )然 青冥( ) 鸾( )回车 魂悸( ) 恍( )惊起

3、而长嗟( ) 唯觉( )时之枕席 (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烟涛微茫信难求( ) 势拔五岳掩赤城( ) 我欲因之梦吴越( ) ) 迷花倚石忽已暝( ) 栗深林兮惊层巅( ) ( ) 云青青兮欲雨( ) 青冥浩荡不见底( ) 唯觉时之枕席( ) 失向来之烟霞( ) 须行即骑访名山( ) 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 ) ( ) 【思考与探究】 1、 诗歌的结构:全诗可分为三部分,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段) ,写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写 。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 ,写 。 2、分析第一段,思考: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 ,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 天姥山除带有神秘色彩外

4、,还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3、分析第二段,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 12 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以句号为一句) 品味重点字词:飞、送。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4、分析第三段,思考: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 “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且放”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 “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反馈练习】 默写: 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 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 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 表现本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1、对一

5、二诗段的诗句与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标题上的“吟”字,表明了古诗中的一种体式。这类诗篇的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则较自由,犹如散文中的随笔。 B、 “云霞明灭”4 字,诗人运用光线强烈对比,侧面衬托了天姥山的既高且大有时被云遮掩,足见其硕大无朋。 C、 “连天向天横”5 字,诗人正面描写了天姥山的的既高且大“连天” ,极言其高;“向天横” ,则极言其所占空间之大。D、 “一夜飞度”之“飞” ,实为神来之笔,给人飘逸之感折射出诗人被誉为“诗仙”的气质。若无此“飞” ,则何以“登云梯” , “见海日” , “闻天鸡” 2、对一二自然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宝元年(

6、742 年) ,李白 42 岁奉诏入京。他本想借此行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他只被玄宗视为“词臣” ,并不重用,且又受到权贵排挤,仅住一年便放放。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以排遣胸中块垒。 B、第二诗段为全诗核心,体现了“游仙诗”特色,尤其主体部分“云青青仙之人兮列如麻”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各种角度描写仙境,给人脱俗之感。 C、诗人游仙之念,源于对社会的不满,因而他借助梦境,虚构出万花洞般的迷离幻境,以及自己与仙人们的聚会场面,揭示出与现实世界决不合流的高尚情怀。D、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上述二诗段,就体现出这种特质:对天姥山与仙境 的精心刻画,有正面直接性,有侧

7、面烘托性的;有实写的,有虚写的其构思,的确够“不群” ;其描绘,实在够“飘然”了。 3、对诗篇末段诗句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 “世间行乐亦如此” 此,指代的是上一诗段描绘的仙人聚会的场境与情景。B、 “古来万事东流水”可以联想到乐府诗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诗句,诗人意在激励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C、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从句式上审视,似乎是一问一答;然而,下句并未正面回答上句所提“何时还”的问题。 D、 “骑白鹿,访名山。 ”诗人写出了自己无拘无束的潇洒生活;白鹿,相传古代神仙或隐士常骑着它漫游,象征自由自在。4、对末尾诗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8、 ) A、李白的游仙诗,大多只有记游,而无规范的故事情节。本诗的结尾段,也有这一特色。 B、诗篇结尾回应了诗标题上的“吟留别” ,即留给在东鲁的朋友,因而特提出“别君去兮何时还?”的疑问。 C、诗篇卒章显志。诗人为什么梦游天姥山?为什么描摹仙境?为什么骑白鹿访亲友?结尾的两句诗显豁地作了回答。D、 “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 ”前 5 拍,后 4 拍。其句式与节奏参差铿锵,且富有变化,正展现出诗人的匠心;若改为“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句式虽整齐了,却失去了诗的韵味。5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云青青兮欲雨 C列缺霹雳,丘

9、峦崩摧 D虎鼓瑟兮鸾回车译文: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 (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 ,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 ,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 。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

10、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 。 (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