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对策研究(同名14216)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914389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对策研究(同名14216)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对策研究(同名14216)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对策研究(同名14216)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对策研究(同名14216)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对策研究(同名14216)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对策研究(同名142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对策研究(同名14216)(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对策研究(2012-01-19 13:16:54)转载标签:北京产业机构财经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经济结构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资源短缺、竞争加剧等新情况的出现,又对首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尤其是“十一五”期间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面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变革的新形势和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首都经济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风险挑战,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着眼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2、推进产业深度调整升级”和“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以提升产业素质为核心,着力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显著增强首都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总体安排,为我市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为了解和把握北京市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切实做好首都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工作,我们对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研,通过研究、论证和座谈,对我市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一、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布局的现状及特点“十一五”以来,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都经济逐步走上又好又快发展

3、的良性运行轨道,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与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伴随,我市产业结构和布局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成为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点。1.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北京市加快地区重点产业建设,全市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从全市经济总量的绝对量方面来看,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3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增加值3323.1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0330.5亿元,增长9.1%。“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

4、%(如图1),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1.4%、9.5%和12.3%,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达到第13位,人均GDP达到11307.2美元,全国排名第2位,仅次于上海市(表1)。表1:部分省和直辖市2010年经济发展情况GDP人均GDP数值(亿元)全国排名数值(美元)全国排名北京137781311307.22广东4547316941.57江苏4090327697.23浙江2722747690.24上海16872911868.71天津91092010595.03重庆7894234049.1132.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几年,北京市经济发展一直立足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

5、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二、一”的产业格局不断巩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29.1:69.6变化为2010年的0.9:24.1:75。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文化创意、旅游、金融等高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比2005年提高2.6个百分点。生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

6、.2%,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发展呈现高端化趋势。3.第三产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率先形成了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随着首都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投资项目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纷纷落户,为第三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大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年均保持在12%以上。2006年全市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率先超过70%,2009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达75.8%。期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在80%左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已经成为驱动首都经济增长的

7、主要力量。4.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聚集程度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街、CBD(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临空经济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布局(图2),产业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凸显。在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中,集聚了全市90%的高技术产业、80%的现代制造业、55%的生产服务业和52%的文化创意产业。2011年上半年,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以7%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40%以上的增加值,实现了全市48%的利润,创造了全市42%的纳税额,支撑了全市36%的GDP。图2:北京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布局二、北京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实体经济支撑不

8、足二产不强近几年,北京市经济发展突出做大三产和发展服务经济的理念,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转变,第二产业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至2010年第二产业所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7%、27.5%、25.7%、23.2%、24.1%,和2005年的29.1%相比,平均每年减少一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各行业“十一五”期间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849亿元、2053亿元2198亿元、2191亿元和2702亿元,年均增长9.1%,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作为第二产业的支柱行业,工业的增长乏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二产业的增长。从各年变化趋势来看,由于工业增加值的持续低迷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递减,

9、增幅波动不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说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度很小。表2:2010年北京市与上海、广东等地在二产、工业发展上的差别单位:亿元GDP其中二产其中工业总量与北京的差额总量与北京的差额总量与北京的差额广东省454733169522918195952137518674江苏省409032712521754184312122418523上海市1687230947140381764573756北京市1377803323027010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角度看,并非第三产业占地区GDP的百分比越高,就能代表产业结构越高级、越优化。第三产业说到底是服务业,既服务于生活,也服务于

10、生产(即生产服务业),如果没有强大的二产作为支撑,城市的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必然有限。目前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已经高达75%以上, 根据国际大都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较小,未来一方面需要通过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效益和附加值来发展壮大和升级。另一方面,需要适度发展高端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表2可以看出,北京市与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相比,生产总值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二产上,尤其是体现在工业上。2.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高端不高作为北京市主体的第三产业,产业中的现代行业的发展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我国经济整体起步晚,它们与发达国家和地区

11、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近几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上,以上五大行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67%(图3),呈现出较高的行业集中度;而一些新兴行业如教育卫生文化与社会保障业、居民服务和公共管理等产业的增加值所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并不高,仅为9%和5%,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不足10%,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有限,这不仅影响首都城市功能发展定位和“北京服务”品牌的实现,也势必影响经济整体质量的提升。图3:2010年北京市产业结构状况(%)除此之外,在某些行业内部的产品结构方面,如房地产行业,2010年全

12、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01.1亿元,其中吸纳人口的住宅地产投资150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2%,而能够吸纳产业的商业地产投资336.3亿元,仅占投资总额的12%。在工业内部各行业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增加值占了工业的40%以上,而国家大力发展和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比重不足。3.产业用地布局分散,集群效应仍待挖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虽然明确了各个区县的功能定位,但由于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和有效的区域间产业协作机制,部分区县和功能

13、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产业低级次同构现象,区县和功能区在引入建设项目时,主要考虑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和项目对本地区的经济贡献,较少从全市发展角度考虑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例如顺义和亦庄的汽车产业);全市产业的基本布局上还存在着北强南弱、北高南低的现象;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大型开发区相比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多中心”布局、中关村“一区十园”布局和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布局,使全市的主要产业用地过度分散和零碎,产业规模和集中度都比较小,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4.资源约束刚性加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十一五”期间

14、,我市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0.792吨标煤下降到2010年0.5816吨标煤,累计下降26.59%,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及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北京作为资源输入型城市,由于近几年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住宅建设规模的急剧膨胀,北京市人口机械化增长与城市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800万人以内,而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第2号公报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数为1961万人,和2000年五普数据相比,十年间人口增长600万人,平均每年以60万的人数递增,年均增长约3.8%。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由

15、于自然资源匮乏,能源、土地、水已经成为制约首都产业发展的瓶颈。三、北京市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的机遇1.世界经济调整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金融危机以及目前的欧美债务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了深度调整,危机之后,国际经济虽放缓,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营造了全球范围内调结构的大环境;从国内看,2010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保就业方面的压力明显缓解,为调结构创造了难得机遇,内需支撑作用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这为未来几年继续做好结构调整工作奠定了基础。北京要抓住这些机遇,积极促进首都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业。在经济的微观层面,危机引发的全球产业调整,加快了国际产业链的分工和重组,带来了大量并购和重组的机遇,北京企业不仅可以利用资本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整合,加速国际化进程,而且可以利用人才、技术、资本等优势资源,积极吸引产业高端环节,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2.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京津冀区域合作为北京高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北京市对整个环渤海地区在技术层面都有很强的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