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花生膜下滴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胡宝忱

w****i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65.21KB
约3页
文档ID:103897509
花生膜下滴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胡宝忱_第1页
1/3

园艺与种苗, H o r t i c u l t u r e Mulch; Fertilizer; Harvest 花生膜下滴灌是一种结合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 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即在滴灌带或滴 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 (图 1、 2 ) 这种技术是通过 可控管道系统供水,将加压的水经过过滤设施滤 “清” 后, 和水溶性肥料充分融合, 形成肥水溶液, 进 入输水干管、支管与毛管(铺设在地膜下方的灌溉 带 ) , 再由毛管上的滴水器一滴一滴地均匀、 定时、 定 量浸润花生根系生育区,使花生主要根系区的土壤 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 供根系吸收, 地膜覆盖则 减少了花生棵间水分的蒸发笔者对花生膜下滴灌 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旨在为花生生产实践 提供参考 1选择花生优良品种 要选择高产、 优质、 抗性强、 适应性广的耐肥水、 生育期相对较长的优良花生品种, 如阜花 12、 阜花 14、 唐油 4、 花育 20 和花育 23 等 2地块准备 2.1选地与整地 应选择地势平坦、 灌排方便、 活土层深厚、 耕作 层疏松、 含钙质和有机质多的沙质壤土或轻沙壤土 高产田全土层要在 50 cm 以上。

花生的根群 99%分 布在 50 cm 以内, 主根则深扎 1 m 以上, 因此, 土壤 深厚对花生根系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耕作层一般 在 30 cm 的范围内,也是花生吸肥能力最强的主根 群分布层, 要求土壤容重达到 1.2 以下, 孔隙度 70% 以上而 10 cm 以上的表土层是花生根茎生长和果 针入土结实的结实层, 要求土壤通透性良好, 干时不 散不板, 湿时不粘不懈的沙质壤土; 有机质含量 1% 以上, 全 N 含量 0.49~0.71g/kg, P2O5含量 24~51mg/kg, K2O 含量 48~74 mg/kg, CaO 含量 1.52~2.15 g/kg, pH 作者简介: 胡宝忱 (1964-) , 男, 辽宁铁岭人, 助理研究员, 从事作物栽培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13-04-01 5 期5 期5 期 7~8, 3 年以上没种花生的地块 播种前进行的耕翻、 耙耢、 清除残茬等都是整地 的技术环节, 耕翻每隔 3~4 年进行 1 次, 深度在 25~ 30cm, 风沙地最好在春季进行, 其他土壤秋末冬初 耕翻 随后耙地 (镇压 ) 、 耢地、 并使土表平整, 防止水 分散失。

不耕翻的土地在春季除净残茬,平整好地 表, 随后播种风沙地区最好播前 1~2 d 机械旋耕灭 茬起垄后播种 整地要做好根茬粉碎还田, 必要时人 工拣净搂除根茬残体 秋整地应深松整地, 做到上实 下虚, 无坷垃、 土块, 结合整地施足底肥, 及时镇压, 达到待播状态,为高质量膜下滴灌栽培创造一个良 好的土壤环境 2.2增施基肥 增施有机肥不仅可以直接为花生提供养分, 同 时也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良好的营养和生活条件, 促 进微生物的活动, 加快有机质分解和土壤熟化, 调节 水肥气热的供应, 进一步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花生基 肥施用以腐熟的有机肥料为主, 配合氮、 磷、 钾等化 学肥料有机肥用量在 30 000 kg/hm2左右 3膜下滴灌系统的铺设 3.1膜下滴灌系统主要部件组成 滴灌系统包括水源工程、输配水管网和滴头 3 部分 滴头是滴灌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 是直接向花 生施水肥的设备其作用是利用滴头的微小流道或 孔眼消能减压,使水流变为水滴均匀地施入花生根 区土壤中 滴头流量、 间距以及滴灌带布设间距是影 响滴灌效果的主要因素; 应根据土壤质地、 花生栽培 方式、 支管间距等因素合理选取 砂土地应选择流量 为 2.1~3.2 L/h、 滴孔间距 0.3 m 的滴灌带; 壤土地应 选择流量为 1.5~2.1 L/h、 滴孔间距 0.3~0.5 m 的滴灌 带; 黏土地应选择流量为 1.0~1.5 L/h、 滴孔间距 0.4~ 0.5 m 的滴灌带。

3.2膜下滴灌系统田间布置 根据滴灌系统水源位置及系统规模大小,其管 道一般可被分为 4 级或 5 级, 即干管、 支管、 辅管、 毛 管或主干管、 分干管、 支管、 辅管、 毛管 花生种植方向是干管、 支管、 滴灌带分布的主导 因素 滴灌带铺设走向与花生种植方向同向, 支管与 花生种植垂直, 干管布设方向与花生种植方向平行 以干管为纲, 呈 “丰” 字形或梳子形布设, 支管在干管 两侧布置力求对称,滴灌带在支管两侧布置力求对 称, 在坡地则要求上下坡支管、 滴灌带长度不同, 上 坡短, 下坡长, 以使灌溉均匀 4花生膜下滴灌的播种、 铺滴灌带方法 4.1适时播种 当地 5 日内 5cm 播种层平均地温稳定通过 12℃ 以上, 土壤含水量达 40%~60%时, 即可播种 4.2播种方法 膜下滴灌种植花生一般采取人工和机械 2 种播 种方法人工播种又分为先覆膜后播种与先播种后 覆膜 2 种, 较费工费时当前主要采取机械播种, 用 覆膜播种机一次完成播种、 喷施药剂、 铺滴灌带、 覆 膜等多道工序 用50%乙草胺乳油1500~2250mL/hm2, 对水 525~600 L 均匀喷洒垄面, 喷后覆膜, 覆膜后膜 上每隔 5 m 横压 1~2 cm 厚、 5~10 cm 宽的土带, 以防 风揭膜。

图 1花生膜下滴灌大垄双行种植示意 图 2花生膜下滴灌大垄双行种植表现 胡宝忱等花生膜下滴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7 园艺与种苗2013 年园艺与种苗2013 年园艺与种苗2013 年 表1花生主要灌水时期与灌水量 生长期灌水时期灌水量 播种—出苗期土壤湿度不足最大持 水量的 60%时 75 m3/hm2 齐苗—开花期土壤湿度不足最大 持水量的 50%时 45 m3/hm2 开花—下针期开花量达到 70%时150 m3/hm2 下针—荚果膨 大期 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最 大持水量的 60%时 750~2 550 m3/hm2, 每次灌水 约为 150 m3/hm2 荚果膨大—成 熟期 土壤湿度不足最大持 水量的 50% 约为 75 m3/hm2, 灌水 1~3 次 4.3花生膜下滴灌栽培主要种植形式 膜下滴灌栽培花生一般采取以下 2 种种植形 式: 大垄双行大小垄种植, 这种种植形式一般畦底宽 85~90 cm,小行距 35~40 cm,大行距 50 cm,株距 13.5~15.5 cm, 膜下小垄上铺一条滴灌带, 植株位于 滴灌带两侧; 另一种是大垄 3 行大小垄种植, 这种种 植形式一般畦底宽 110~120 cm,小行距 35~40 cm, 大行距 50 cm, 株距 13~14 cm, 膜下小垄上铺一条滴 灌带。

5水肥管理技术 5.1适时滴水 花生灌溉时间要根据天气情况、 土壤含水量、 花 生生长发育的阶段特点灵活掌握正确的灌水时期 不能等到花生显示出缺水状态(如花生叶片出现卷 曲等 ) 时进行灌溉, 而是在花生未受到水分胁迫以前 进行, 否则, 其生长和结果将会受到影响灌水次数 也是根据各生育时期生育状况和管理目标灵活掌 握①播种至出苗期要求土壤湿度 60%~70%, 如果 土壤湿度不足最大持水量的 60%时, 采取膜下滴灌, 灌水量约为 75 m3/hm2②齐苗至开花期要求土壤最 大持水量 50%~60%, 如果土壤湿度不足最大持水量 的 50%时, 采取膜下滴灌, 灌水量约为 45 m3/hm2③ 开花至下针期要求土壤最大持水量 50%~55% 开花 量达到 70%时要进行灌水, 灌水量约为 150 m3/hm2 ④下针至荚果膨大期是花生生长发育旺盛期,是需 水最敏感的时期当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 的 60%时, 应立即进行灌溉 这一时期膜下滴灌量为 750~2 550 m3/hm2, 每次灌水约为 150 m3/hm2 荚果膨 大至成熟期, 花生对水分的消耗减少, 这一时期要求 水分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50%~60%, 如果土壤湿度 不足最大持水量的 50%时, 采取膜下滴灌, 每次灌水 量约为 75 m3/hm2, 灌水 1~3 次 (表 1 ) 。

5.2随水施肥 花生每形成 100 kg 荚果约需要 N 5.0 kg, P2O5 1.3 kg, K2O 3.8 kg, CaO 1.64 kg, 根据目标产量需肥量 确定施肥总量 所有要注入的肥料必须是可溶的 同 时还要注意不同肥料之间的兼溶性反应产生的沉 淀物有可能堵塞滴灌系统 氮肥很少引起堵塞, 磷肥 引起堵塞的可能性非常大, 一般作基肥施入 结合滴 灌, 按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量随滴灌施入 在所 有氮肥中,尿素及硝酸铵最适合于滴灌施肥;钾肥 滴灌施肥常用的钾肥有氯化钾与硝酸钾,硫酸钾也 可作为滴灌肥料, 但溶解度低于氯化钾和硝酸钾, 磷 酸钾溶解度低, 不要注入滴灌系统中 6适时收获与安全储藏 当荚果多数已饱满, 果壳硬化, 网纹相当清晰, 果壳内白色的海绵组织收缩, 裂纹明显, 呈黑褐色斑 片, 种仁皮薄光滑, 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时即行 收获 收获可采取人工收获、半机械化收获和全部机 械化收获全部机械化收获是一次性完成挖掘、 抖 土、 摘果、 集果等工序, 作业效率高、 破碎率低、 清洁 度高 花生储存库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地面不透水, 房顶不漏雨 种子水分保持在 10%以下。

当摇动荚果 有响声, 剥开荚果, 牙咬种仁有脆声, 手搓种仁, 种皮 易脱落时, 即可贮藏 参考文献 [1] 万书波.中国花生栽培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 徐秀娟.中国花生病虫草鼠害[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3] 吴立民.花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新技术[M].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4. [4] LI X H, GUO H H, YANG L P.Effects of soil fertility on peanut quality [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11(3 ) : 182- 185. [5] 王新云.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J].园艺与种苗, 2011 (3 ) : 74-76. [6] 肖国举, 任万海, 刘一祖, 等.窖蓄雨水与农作物补充灌溉技术研 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17 (3 ) : 81-86. [7] 刘影. 无公害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J]. 园艺与种苗, 2012 (3 ) : 53-54 [8] 韩秀峰, 梁春波, 石瑛, 等.大垄栽培条件下的土壤环境与马铃薯 产量[J].中国马铃薯, 2006, 20 (3 ) : 135- 139. [9] GUO H H, YANG P, YANG L P, et al.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on and quality of peanut in Sichuan basin[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11 (4 ) : 15-18, 38. [10] 刘新永, 田长彦, 马英杰, 等.南疆膜下滴灌棉花耗水规律以及灌 溉制度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24 (1 ) : 108-112. (责任编辑张杨林 ) 8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