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办卡新尝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388878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终端办卡新尝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移动终端办卡新尝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移动终端办卡新尝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移动终端办卡新尝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终端办卡新尝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移动终端办卡新尝试在经历了数十年跑马圈地式的市场拓展后,信用卡市场正面临一系列问题。死卡率高、人力消耗巨大、处理时效慢、管理繁琐、甄别风险和控制风险手段还停留在 10 年之前的水平等,都已成为困扰各大银行的通病。而城市商业银行在信用卡这一领域起步较晚,因此更注重发卡的精准性,也致力于发卡方式的创新。近日,杭州银行推出移动终端“综合金融移动平台”,继交通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等推出移动发卡终端产品后,成为全国首家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服务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快发卡速度作为一家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的商业银行,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来实现信用卡的大量有效发放,是杭州银行正在面临的难题。而杭州银行与华

2、道数据联手发布的“ 综合金融移动平台” 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杭州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综合金融移动平台”的使用方法。在平板电脑上,工作人员登录杭州银行信用卡办理界面后,在表格中录入申请人关键信息,并且上传申请人和身份证照片到华道数据后台管理系统中。而后台系统接收到申请人信息后,会实时完成录入、质检、征信等工作,并与前端工作人员产生互动,整个过程耗时小于 30 分钟,最快可在 15 分钟左右完成。杭州银行银行卡副总经理曹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传统业务流程,综合金融移动平台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它通过后台精细分工来缩短客户申请受理时效,并可现场鉴别客户身份,防范潜在风险。该流程可

3、以纳入银行的整体管理体系,大幅提高客户的活跃程度,杜绝无效申请,提升发卡效益。 ”据了解, “综合金融移动平台” 包括终端、系统和运营外包服务。华道数据为杭州银行提供 PAD 终端业务系统、后台管理系统与 BPO 业务处理、风险控制、运维服务等服务,对设备、软件和后台操作,则采取按需租用的模式。在确保信息和流程安全的前提下,避免了杭州银行一次性、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变革从移动互联开始在记者看来,综合金融平台最大的作用在于让发卡流程不再割裂,后台的检查、录入和审批环节可以实时完成,这对发卡效率的提升显而易见。据统计,通过这种模式,银行信用卡的有效申请率可以从 50%60%大幅提高到 90%以上。

4、曹峰透露,利息是信用卡盈利的主要途径,其为杭州银行带来的营收目前已经超过 3 亿元。他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在转变发卡模式上有着独特优势:杭州银行的信用卡后台系统原本就只有三四十个人,如果借力移动互联网可以人少办大事; 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动辄上千员工,如果采用了这种平台可能引起大规模裁员,所以在面临转型机遇时容易陷入尾大不掉的困境。对于银行最为关注的安全问题,华道数据总裁王雷表示:“很多人担心 MTS的保密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个办法,就是当客户在移动终端上输入所有申请信息后,均采用自动加密,然后通过加密的联通 APN 发送至杭州银行信用卡中心后台系统,整个申请过程中申请人的信息被数字

5、化并即时录入。 ”杭州银行总行零售业务总部总经理赵卫星指出:“近年来,IT 技术的进步给银行传统业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要想不成为的金融恐龙 ,就要主动出击,拥抱移动互联网。 ”低碳低成本王雷介绍,相对于传统模式,该平台可以带来三方面成本的降低。首先是在移动终端上节省了消费者所填表格、身份证复印件材料等纸张消耗;其次是原来的申请表提交后需要在审批过程中层层流转。 “以往银行每次都要用卡车运送原始表单,使用这一系统后,原始表单的物流成本如今可以大大降低。 ”王雷说。此外,这种模式也降低了银行后台业务部门的管理压力。银行在节假日举办促销活动时常常会导致业务量激增,甚至达到平日业务量的几倍,银行的审批管理人员就会应接不暇,造成大量表单的积压。而在综合金融移动平台中,表单数据不会被积压下来,销售人员只要从客户那里采集到数据,就必须实时上传,数据留存在移动终端中超过半个小时,就会被自动删除。这也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银行管理上的隐性成本。据王雷介绍, “综合金融移动平台” 并不局限于信用卡、零售、小额信贷等业务, 便宜才是硬道理 学生适用的未来还可以成为服务于多种条线资产类业务的移动平台,将移动终端真正变成了一个客户经理在外进行零售业务的有力工具。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