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工会2013年劳动竞赛方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843515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工会2013年劳动竞赛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总工会2013年劳动竞赛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总工会2013年劳动竞赛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总工会2013年劳动竞赛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总工会2013年劳动竞赛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工会2013年劳动竞赛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工会 “当好主力军,建功*”劳动竞赛实施方案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总工会的统一部署,为推进*日益发展的经济势气,*总工会决定团结凝聚*广大职工群众的聪明智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在全县开展以“当好主力军,建功*”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以“当好主力军,建功*”为主题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为推动饶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各基层工会要充分认识开展劳动竞赛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中

2、心、服务大局,积极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劳动竞赛活动。二、竞赛目标 竞赛以“五个争创”“五个结合”为总体目标。(一)“五个争创”。即:争创一流管理,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通过开展“建功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从而形成立足本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创新超越的美兰职工精神,在美兰区开发开放中建功立业。(二)“五个结合”。即:竞赛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一流职工队伍相结合;与弘扬劳模精神、培育先进典型相结合;与深化群众性科技创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与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

3、工会活力相结合。 通过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劳动竞赛,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弘扬主人翁精神,发挥主力军作用,展示先锋号形象,激励广大职工为促进饶阳经济发展,发挥主力军作用。三、竞赛内容以“当好主力军,建功*”为主题,开展制造行业和卫生行业技能比赛。四、竞赛组织形式和管理 竞赛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实施、分类考核、集中评比的竞赛体制。为加强对劳动竞赛工作的领导,县总工会成立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总工会副主席*担任,副组长由民管部长*担任,成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竞赛的组织工作,制定竞赛办法,组织竞赛活动的评比、表彰和奖励,总结推广竞赛活动中的先进经验。五、实施步骤 竞赛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

4、阶段:启动阶段。(2013年4月)任务是制定竞赛方案,对劳动竞赛活动进行动员,组织发动有关单位和企业报名参赛。第二阶段:竞赛阶段。(2013年512月)任务是依据竞赛方案,广泛开展“建功竞赛”活动,加强推动指导,全面推进劳动竞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2月)任务是全面总结评估竞赛活动经验和工作成果,表彰竞赛活动先进,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六、工作要求 各基层工会要加大激励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竞赛实效。(一)加强领导,分层推进。各参赛基层工会要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依靠党委、依托行政、重在基层、重在行动”的原则,加强分级管理

5、,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各参赛基层工会,明确领导分工和工作人员,落实竞赛联络员,并报“建功竞赛”领导小组备案。(二)加大对竞赛活动宣传的力度。要通过各种宣传栏、标语、电视广告等形式,广泛进行竞赛动员,将广大职工群众吸引到这项活动中来,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激发全县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为全面促进我县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三)总结经验,扩大影响。各参赛基层工会要及时总结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先进操作法或特色工作,通过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加以推广运用,努力打造特色品牌;要注重在竞赛中培养选树先进,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及时宣传先进典型

6、,充分发挥劳模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参与热情,不断提升竞赛实效,扩大“建功竞赛”的影响。 *总工会2013年4月4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全国、省、市纪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