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380568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txt 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 believe 中间也藏了一个 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 收藏到 QQ 书签 作者:admin 点击: 1098 次 成绩不理想?【全国顶级名师视频辅导高中课程】远题海,近方法!高一入口,高二入口,高三入口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考试题中的保留项目。目前高考采用的是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分值一般为 10 分。那么,怎样才能正确

2、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又存在哪些答题误区呢?一、翻译的标准“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二、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

3、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三、翻译的步骤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四、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

4、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有:留、删、补、换、调、变。“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 ,就是增补。

5、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把“尔、汝”等换成“你” 。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常见的翻译失误类型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

6、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可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2、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误译:

7、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 ,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 “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

8、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 “者”和“也”或“者也” “者也” ,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司马光赤壁之战 )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 ,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 ,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9、,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 ,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 ,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误译: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

10、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11、。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训练要点:“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和一些“固定结构”等等都是各类语文考试出题的重要方面,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够触类旁通。1文言实词如:(1)每至哭踊,顿绝方苏。每次到行丧礼边哭边跳时,总会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2)徒流及死,具有等差。服劳役、流放直至死刑,都有等级次第。 (3)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天保年间,苏琼的管界之内发大水,百姓遭了灾,粮食断绝的有一千多家。注意要点:(1)基本模式是

12、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2)积累与根据上下文意推断相结合。 (3)重点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4)专用词语不译,一般词语译彻底。2文言虚词如:(1)今闻此言,故犹未也。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还是没有懂。 (2)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我一人获罪,将要使许多人家获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3)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派遣使者向燕国军队商议投降的事情,燕军都欢呼万岁。注意要点:(1)积累,大体了解重点虚词的一般用法。 (2)对句中的关键虚词要确译。(3)根据上下文和相关实词意义进行推断。3文言句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都是有规可循的,如果是疑问代词做宾语的时候,宾语是要前置的。否定

13、代词做宾语时,这个宾语往往也是前置的,翻译的时候,就要把它给颠倒过来。如:(1)至于公事,何由济乎?至于处理公家事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2)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如果您今日顺从了金人,那么明日就可以享受富贵了。(3)及欲求谒,度知其意。到(道研)要求拜见的时候, (苏琼)预先料到了他的来意。注意要点:(1)注意并准确反映分句间的关系。(2)注意并准确补上句中省略成分。(3)注意词语调序以符合现代习惯。(4)注意根据全文和上下文意推断。目前,文言文翻译在整个文言文阅读考查中的比重较大,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就要做好翻译训练,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使自己的翻译在准确明白、没有语病的基础上;既能体现原

14、文语言特色,又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并力争使自己的翻译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相信只要大家在学习中善于总结,掌握规律,就能够通过理解去解决它。用理解这把钥匙打开文言翻译之门也就容易多了。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 收藏到 QQ 书签 作者:admin 点击: 1170 次 成绩不理想?【全国顶级名师视频辅导高中课程】远题海,近方法!高一入口,高二入口,高三入口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15、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 ,就是增补

16、。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把“尔、汝”等换成“你” 。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 ,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