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回路转导为先——《 师说》 课堂教学节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378143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峰回路转导为先——《 师说》 课堂教学节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峰回路转导为先——《 师说》 课堂教学节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峰回路转导为先——《 师说》 课堂教学节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峰回路转导为先——《 师说》 课堂教学节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峰回路转导为先——《 师说》 课堂教学节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峰回路转导为先——《 师说》 课堂教学节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峰回路转导为先——《 师说》 课堂教学节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 20 号 4 层 电话:010-82025511 传真:010-82079687 第 1 页 共 9 页师说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 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荀子劝学 ,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

2、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二、背景及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 ,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近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抗颜而为师” ,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篇著名的师说一文中,作者借为文

3、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 ,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这不是一般的论述,而是一部战斗檄文!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 “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俪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因此二人影响巨大,被推为“唐宋八大家”

4、之首。 三、初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 20 号 4 层 电话:010-82025511 传真:010-82079687 第 2 页 共 9 页1、字词疏通 2、内容梳理 思考:哪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哪句指明教师的职责?哪些语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哪些语句阐明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明确:1)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 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与结尾“余嘉”呼应。 2)第二句:教师的重要作用或职责 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职责认识的局限,把教师的职责从“授其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 ,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进步。

5、道,儒家的思想。业,儒家的经典,道的载体。 3)三、四句:从师的必要性 这是承“解惑”而言的。 4)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针砭了当时上流社会看重门第高低的恶劣风气,提出“师之所存”的原则,此思想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学问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承“传道”而言的。那么为什么不承“受业”展开呢?因为人人皆知教师有“受业”的职责。 3、总结本段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4、背诵本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二段 一、检查复习 1、提名按要求和全段背诵。 2、提问个别字词。 二、研读第二段 1、指导朗读。 指导正

6、确断句,如:师道之不传也/久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 20 号 4 层 电话:010-82025511 传真:010-82079687 第 3 页 共 9 页2、词句疏通 3、思考完成表格 4、简析 如前所说,本文有着复杂的写作背景,并不是一般的即兴之作。经过前面一段的理性陈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气”终于一吐为快。第二段即批判“士大夫之族” “耻学于师”的陋习。文势如暴风骤雨,涤荡乾坤,令人耳目一新。 1)以感叹发端,由从师学习的理论分析转入对今人“耻学于师”的批判。 2)下面作者运用三组对比: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结果 作者态度古圣人与今众人对子女与对自己百

7、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3)作者态度语气的变化:疑问推测肯定责备感叹讽刺:语气步步加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学生背诵本段。 三、作业:背诵当堂所学的内容。 四、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三、四段并总结课文 一、检查复习 1、背诵 2、字词 二、分析第三、四段 (一)第三段 1、指导朗读 2、自译:师,不必 3、简析: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从师的重要性 以孔子为例的好处:一石三鸟,典型精当 1)阐明了从师的意义;2)也说明了从师的原则;3)与“古之学者”和“古之圣人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 20 号 4 层 电话:010-82025511 传真:010-820796

8、87 第 4 页 共 9 页圣益圣”等呼应。 (二)第四段 虽为附记性质,但也是紧扣中心。作者赞扬李的“不拘于时” 、 “行古道” ,也是对士大夫的有力批评。既针砭了时弊,又通过李来倡导了从师。因此结尾虽然简单,但有力地照应了开头,呼应了中心。 (三)背诵 三、总结 1、思想内容、现今意义 2、写作特色 1)对比论述,有破有立 2)语言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3)感情充沛强烈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 正面提出 “人非生而也”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中心论点 “无贵无贱存也”从师学习的原则 师 反面阐述 古人 今人 正反对比 爱其子于其身 说巫医士大夫 例证:孔子 附记:赞扬李蟠

9、峰回路转导为先师说课堂教学节录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 20 号 4 层 电话:010-82025511 传真:010-82079687 第 5 页 共 9 页陈宝林(吉林油田高中 陈宝林)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先给大家讲一件真实的故事。咱们学校有一位叫的数学老师, 有人点头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这是吉林油田高中著名的一桩“公案” ,其中的是非指向不难判断。由此导入课文,可以巧妙地体现尊师重教问题在今天仍然有重

10、要的现实意义授课者补记,下同。 生甲:我认为这位家长的观点是正确的!?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就是靠毛泽东才名扬天下的,没有老师照样可以自学成才。糊涂!这位家长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他抹杀了教师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作用。该生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错误,有一定的代表性,大有澄清的必要。 生乙:我不赞成那位家长的意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没有老师,就没有当代文明; 没有老师,人类只能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蒙昧时期。 偏激!两个人的观点都偏激片面。一个彻底否定了教师的作用,一个又无限夸大了教师的作用。看来,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的教育。但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赶快打住,转入课文,而后再从课文

11、生发开去展开讨论。对!这节课的格局就应该如此。 师:同学们的发言说明了对教师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先研读师说的第一自然段,看看韩愈对这个见问题有何高见,然后再请同学们深入讨论。学生看书。有的圈点课文,有的轻声议论,有的作沉思状。教师巡视课堂,不时停下来回答学生的提问,几分钟后,讨论开始。 师:好了,请同学们考虑,韩愈的观点是什么?你怎么看?生丙:韩愈认为老师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 ,这个认识应该说是对的,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教师的本质特征。师:那个时候,老师传的什么道?授的什么业?生丁:传的是儒家之道,讲授的是六艺经传。师:非常好,儒家的鼻祖是谁?生众:孔子。师:儒家之道是谁提炼总结出

12、来的?生众:也是孔子。师:后人学习孔子的发明,这说明师生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生戊: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师:如果说,现在的老师的作用仍然是“传道、受业、解惑”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 20 号 4 层 电话:010-82025511 传真:010-82079687 第 6 页 共 9 页生戊:也对也不对。师:(笑)能不能解释一下?生戊:现在的老师还是在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所不同的是“道”的含义、 “业”的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韩愈所说的“道”指的是儒家之道。师:儒家之道的核心是什么?生戊:(摇头)师:其他同学有知道的么?生众:不知道。师:

13、(板书) “仁”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 “仁者爱人” ,孟子也说过“杀身成仁” , “仁”是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生戊:(若有所悟)噢。师:现在的“道”指的是什么?生戊:爱国主义教育吧?生乙:我认为是所有的思想品德教育。师:对。既然当代教师仍旧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那么老师的作用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吧?生甲:我认为,普通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培养,天才的学生靠自学就可以成才。师:你的意思是说,有些人不是学而知之,而是生而知之?生甲:不是,他不需要向别人学习,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生乙:我不同意。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就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我认为今之

14、学者也一定有老师,天才的出现同样离不开老师,他与常人不同之处只是智商高些罢了。生甲:但你不能否认他们自学成才的事实。比如法布尔生乙:法布尔虽然是自学成才,但不能说他没有老师,他的父母就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疑问,他请教的那些人就是他的老师。师:用韩愈的话就是闻道在先者为师,对吧?生乙:是。师:这样看来,老师不一定都有职称,不一定都站在讲台上。生众:(笑)师:凡在某一问题上对我们有启发、有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生众:同意!师: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法布尔先生有老师!同学,你同意吗?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 20 号 4 层

15、电话:010-82025511 传真:010-82079687 第 7 页 共 9 页生甲:(笑,点头)师:那么,我们可否得出这样的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生众:可以。师:当然, “老师”这个概念的外延在这里得到了拓展,可以是人生方面的,可以是文化科学的,也可以是劳动技术方面的。在我们中间,不是有大量的“一字之师” “一题之师” “一文之师”吗?生众:(笑)师:既然人人有老师,说明社会需要这个行业,说明老师确有存在的必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对吧?生众:对!师:好了,现在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伟人和他的老师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方才说,徐特立是靠毛泽东才名扬天下的,是吗?生甲:是。师:这句话怎么理解呀?生甲:如果毛泽东不成为一代伟人,人们也不会知道他的老师是徐特立。生乙:没有徐特立,毛泽东也不会成为伟人。生甲:按你的观点,徐特立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成为毛泽东那样的伟人。生乙:按你的观点,毛泽东成为伟人和徐特立没有丝毫关系了?那他当初为什么拜徐特立为师呢?学生讨论,气氛热烈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