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相交线第一课时对顶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3759995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相交线第一课时对顶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相交线第一课时对顶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相交线第一课时对顶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相交线第一课时对顶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相交线第一课时对顶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1.1对顶角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识别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的性质;能画出对顶角, 并能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解决一些相关 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通过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 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体会数学与生 活实际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1、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平面中,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直线l3 直线l1直线l2 图1 直线l4

2、图2(平面中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问题2:图3中有那些角?问题3:用量角器测量1 、2、3、4的度数,你有何发现?(1=3,2=4,1+2=1800,1+4=1800,2+3=1800,3+4=1800)问题4:1与3这两个角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有公共的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图32、 新课讲解1、 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他们的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例1、如图:AB是一条直线,下面各图中的1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注意: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每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2、 对顶角的性质问题5: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

3、分别度量所成的四个角的大小,你发现形成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如图,直线AB和直线CD相交于点O,1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1 BB23 BB4OB BBAC BBD BB1和3相等。121800 ,231800 、13(同角的补角相等)同理2和4相等。这就是说:对顶角相等。三、例题讲解例2:如图,直线a,b相交,1 = 40, 求2, 3,4的度数。变式1:把140变为150求2,3,4的度数。变式2:把140变为2是1的3倍求2,3,4的度数。变式3:把1=40变为1227求2,3, 4的度数。例3:如右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E=80,OC平分AOE,求BOD的度数。分析:从图中可知AOC与BOD是对顶角,即AOC=BOD,则只要求出AOC的度数即可。解:因OC平分AOE, AOE=80,所以有 AOC=AOE=40又因 BOD是AOC的对顶角所以 BOD=AOC=404、 巩固提升1、如图,其中共有_对对顶角.2、 如图,直线、相交于,平分,求的度数.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还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6、 布置作业状元成才路7、 板书设计10.1.1对顶角1、 对顶角2、 对顶角的性质例1、例2、例3、练习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