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气象学第四章 练习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371806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气象学第四章 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气象学第四章 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气象学第四章 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气象学第四章 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气象学第四章 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气象学第四章 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气象学第四章 练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水分一、名词解释:1、蒸发;2、植物蒸腾;3、蒸散;4、降水量;5、降水强度;6、辐射雾;7、水分循环。二、填空题:1、 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 。2、 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 。3、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 。4、 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 冷却、接触冷却、 冷却和冷却。5、 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 。三、判断题:1、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2、 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3、 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的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4、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

2、,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5、 当干燥度小于 0.99 时,为湿润,大于 4 为干燥。四、选择题:1、 当饱和水汽压为 8hPa,相对湿度为 80,则水汽压为( )。A、6.4hPa, B、4.6hPa, C、8.0hPa, D、4.0hPa2、当相对湿度为 100时,则( )。A、气温高于露点,饱和差=0; B、气温=露点,饱和差大于零;C、气温=露点,饱和差=0; D、气温低于露点,饱和差小于零。3、中午相对湿度变小,主要因为气温升高,从而使( )。A、e 增大,E 不变; B、E 比 e 更快增大 C、E 减小,e 更快减小; D、蒸发量增大,E 降低。五、简答题:1、相对湿度的日、年

3、变化规律如何?2、何谓降水变率?它与旱涝关系如何?3、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形成露和霜?为什么?4、影响蒸发的因子有哪些?如何影响的?5、形成降水的条件和水汽凝结的条件各为什么?6、降水按照划分观点不同的种类有哪些?7、简述人工降水的原理和方法。8、试述雾的种类及成因六、计算题:1、 当饱和差为 1hPa,相对湿度为 80,求饱和水汽压是多少?2、当气温为 15.0时,饱和水汽压为 17.1hPa,在气温为 26.3时,饱和水汽压为 34.2hPa,现测得气温为 26.3,水汽压为 17.1hPa,试求相对湿度和露点是多少?3、温度为 20,水汽压为 17、1hPa 的一未饱和气块,从山脚海平处抬升

4、翻越1500m 的高山,求该气块到达山背风坡海平面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已知 rd =1/100 米,r m=0.5/100 米,且温度为 10,15,20,25时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12.3,17.1,23.4,31.7hPa,忽略未饱和气块升降时露点的变化)。4、温度为 25,水汽压为 22hPa 的空气块,从迎风坡山脚处向上爬升,已知山高1500 米。试求空气块到达山顶处的相对湿度、凝结高度和山顶处的温度。气温为 19和 25的饱和水汽压依次是 22.0hPa 和 31.7hPa,忽略空气上升时露点的变化。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只要蒸发面上空的水汽压未达到当时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就会产生

5、蒸发现象。2、从植物表面蒸发的大部分水分,是流经植物体内服的水分。这些水分由根毛吸收,通过维管组织到达叶子或其它器官,经过气孔或角质层从植物体散逸到周围空气中。这种经过植物体的水分蒸发过程,叫做植物蒸腾。3、在有植被的地方,既有土壤蒸发及植物表面截持水分的蒸发。又有植物蒸腾。蒸发与蒸腾之和,称为蒸散。4、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降水或融化后的固态降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聚积在水平面上的水层深度。5、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其单位为 mm/h 或 mm/d。6、是由于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导致接近地面的空气层冷却降温而形成的雾。7、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由地球水陆表面蒸发变成水汽,水汽在上升和输

6、送过程中遇冷凝结成云,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表,水分进行这种不断的往复过程,叫做水分循环。二、填空1、减少; 2、水层厚度; 3、相反; 4、辐射,混合,绝热; 5、高, 100。三、判断 1、错, 2、 错, 3、 错, 4、 对, 5、对四、选择1、A; 2、C; 3、B。五、简答1、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最大值出现在凌晨,最小值出现在1415 时。年变化一般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但若受海陆风及季风影响的地方,其日、年变化,有可能与气温相一致。2、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它表示降水量变动情况,变率大,说明该地降水量距平均值的差异大,即降水量有时远远超过多年的平均

7、值,这样就会出现洪涝灾害;相反,有时降水量远远少于平均降水量,则相应会出现严重缺水干旱。3、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和地面物体日辐射冷却而迅速降温;接近地面很薄的气层也随之降温。当下降到露点时,气层中的水汽便达到饱和,再继续降温,多余的水汽就会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凝结。若露点高于 0,则凝结物为水滴,称为露;若露点温度低于 0,则凝结物为白色的冰晶,称为霜。4、蒸发的快慢与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气象因子有:温度、湿度、风速、气压。道尔顿蒸发定律:q(蒸发速度)=A v(E-e)/P(1)温度 温度较高时,液体分子运动的动能愈大,分子愈易脱离液面,因此蒸发愈强。(2)风速 风速增大,空气的乱

8、流交换增强,带走潮湿空气,带来干燥的新鲜空气,所以风速愈大,蒸发愈强。(3)气压 气压愈高,密度愈大,能够阻挡水分子脱离蒸发面,即蒸发减弱。(4)湿度 水温一定时,E 为定值,湿度愈小,e 愈小,则 E-e 愈大,蒸发速度愈大。5、水汽凝结的条件:(1)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2)凝结核。 降水形成的条件:水汽条件; (2)垂直运动条件;(3)云滴增长条件。6、按照降水原因来分:地形雨、对流雨、台风雨、气旋雨。按照降水性质来分:连续性降水、阵性降水、毛毛雨状降水。按照降水强度来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7、人工降水就是根据自然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

9、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须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并与其它云滴碰撞合并而增大形成降水。对于不同的云,需采用不同的催化方法。目前,在冷云内人工产生冰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向冷云中撒播人工冰核,如碘化银、碘化铅等。碘化银等的晶体结构与冰晶相似,具有冰核作用,水汽可以在其表面上直接冻结或凝华,而形成冰晶。另一种方法,是向冷云撒播致冷剂,如干冰等。暧云的人工降水,是人工提供大水滴,在暖云中撒播吸湿性物质的粉末,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和氯化铁等。吸湿后形成溶液,加速凝结增长,很快形成具有碰并能力的大水滴。或直接向暖云喷撒大水滴,催化暖云降水。8、根据空气冷却降温的方式不同,可将雾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和锋

10、面雾等。最常见的是辐射雾和平流雾。(l)辐射雾 是由于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导致接近地面的空气层冷却降温而形成的雾。有利于辐射雾形成的条件与形成辐射逆温的条件基本相同,所以辐射雾多形成在近地层的辐射逆温层中。辐射雾出现的水平范围一般不大,垂直厚度也只有数十至数百米。辐射雾有明显的季节性及日变化,一年中多出现在冬半年,一天中以黄昏、夜晚和清晨最多见。日出后逐渐消散或抬升为层云。(2)平流雾 是暖湿空气移到冷下垫面上而形成的。如冬季热带气团向高纬寒冷地区移动,海洋气团向寒冷大陆移动,或暖季大陆气团向洋面移动时都会形成平流写。平流雾的范围和厚度广而深,一天中任何时间都可出现,只要有暖湿气流来,平流雾就可

11、持久不散。夜间平流露常因地面辐射冷却而加强,这种由暖湿平流和辐射冷却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雾,称平流辐射雾。除辐射雾、平流雾之外,还有冷空气移到暖水面上时,暖水面向冷空气蒸发而形成的蒸发雾又名水烟。常见于河面以及在锋面附近形成的锋面雾等。六、计算题1、已知 d=Ee =1hpa U = e / E=0.8 则:e = E1又(E1)/E=0.8 E= 5 (hPa)2、 U = e / E100,据题意当 t =26.3,则:E=34.2hPa, e =17.1hPaU =17.1 / 34.2100=50又当 t=15.0,则 E=17.1hPa,此时 t=td (露点温度)3、e=17.1hPa

12、 当 t =15时,则水汽饱和:E 15 =17.1hPa凝结高度为:Z d =(2015)100=500 米t2000米=20(1.0500/100)0.5(1500500)/100=10t 山背脚 =10+11500/100=25U = e/E100 =17.1/31.7100=53.94、(1) U = e / E100=22.0 / 31.7100=69.4 (2) to =25 t d =19 r d =1/100 米 (td to )/Zd =rd 凝结高度为:Z d =(to td )/rd =(2519) /(1/100 米)=600 米(3) 已知 rm =0.5/100 米(t 山顶 t d )/(ZZ d )=rm t 山顶 =td r m (ZZ d )=190.5/100 米(1500600)=190.5/100 米900 米=1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