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方法复习资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370658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7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方法复习资1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社会工作方法复习资1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社会工作方法复习资1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社会工作方法复习资1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社会工作方法复习资1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方法复习资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方法复习资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资料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二、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三、我国有关部门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四、社会工作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危难、缓解困难

2、、促进发展;2、社会层面的目标: 解决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五、功能的类型:1、基本性质分:正功能和负功能;2、显功能和潜功能;六、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七、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1、维护社会秩序;2、促进社会和谐;八、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九、基督教文明宣扬“博爱”成为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人道主义与新的宗教伦理一起成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主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十、1601 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 ,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

3、善活动的发展;其重要意义:1、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2、确定了助人自助的观念;3、救助人员的专门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十一、美国国内战争时出现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职业,并成为社会工作者的前身。十二、西方社会工作特点:1、产生阶段: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工作对象以贫困者为主、社会服务人员开始职业化、政府制定社会政策并建立社会行政系统,社会工作受到社会政策的影响;2、形成阶段: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确定、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发展;3、发展(专业化)阶段: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理论派别的形成;十三、我国社会工作

4、的特点:1、 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但没有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人们的需求和问题主2要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2、20 世纪上半叶在我国开始发展;3、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的特点;十四、1898 年玛丽里士满贫民中的友善访问 ,1917 年社会诊断 , 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指出运用“研究诊断治疗”助人,个案工作方法确立。20 世纪 40 年代小组工作专业方法被接受;20 世纪 60 年代社区工作被承

5、认,20 世纪 70 年代社会行政作为间接方法被接受。20 世纪 2030 年代传教士开办社会服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出现。1925 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晏阳初倡导并推行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具有专业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1991 年社会工作协会成立,1994 年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十五、社会工作构成要素:社会工作中、服务对象、价值观念、助人活动、专业方法;服务对象是前提、社会工作者是主体、利他主义价值观是灵魂、助人活动是最主要的承载者和表现者、专业方法是有效手段。 十六、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职业的人员。社会工作者分

6、为两类:一线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行政人员,前者实施专业社会服务,后者主要对专业服务进行设计、统筹、指导、支持。十七、社会工作者一般特征:认同并遵循是工作价值准则、从事社会福利服务、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十八、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1、活动方式不同:社工是职业的,志愿者是业余的;2、专业技术能力不同:社工可以进行复杂的专业服务;3、处理问题难易程度不同:志愿者处理较简单的问题,社工处理较难解决的问题;4、社会约束不同,志愿者为行为规范,社工为专业守则;十九、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与社会工作者:1、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一般是干部,而不是专业人员;2、实际社会工作人员没有受

7、过系统的社会服务方面的专业训练;3、实际社会工作人员自上而下,专业人员强调平等关系;4、实际社会工作人员遵循行政权威,专业社工遵循专业权威。二十、社工的基本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关系协调者;二十一、社工的间接角色: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研究者;二十二、社工的知识基础:学科知识、政策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政策知识指社会政策或社会福利政策;技术知识包括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咨询工具使用技术;文化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学知识、人文知识。二十三、社工的能力要求: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3

8、二十四、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 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二十五、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从困难人群到有需求人群、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二十六、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对树立专业使命、规范专业行为、保护服务对象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社会工作实践的核心指南;二十七、 社会工作是以特定的文化传统与社会制度为背景,以特定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为依据提供专业服务。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里,体现了强调受助者参与与个人

9、自决的伦理原则,促进了社会工作实践方向与服务模式从需要与权力为中心转向了自由与效率为中心。我国周礼从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和安福六个方面对社会福利作了比较完整的描述,体现了民本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二十八、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注重权利与义务的并重、平等和差异同存、公平和效率兼顾。二十九、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三十、 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工价值观: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待人真诚守信、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三十一、社工价值体系:个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怀、个人和社会是互相依赖的、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

10、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的共同需要外,每个人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民主社会的基本特质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地实现,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应当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其社会责任、社会有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三十二、我国社工价值观: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接纳和尊重;个别化和不批判;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三十三、社工价值观通过五个方面体现: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三十四、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对服务对象、对同事、对服务机构、对专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A

11、 对服务对象的包括:对服务对象的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 B 对同事的包括:尊重,合作,保密,咨询,服务的转介等 C 对工作机构的包括:督导和辅导,教育和培训,服务对象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转介,行政管理的要求 D 对专业人员的包括: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 E 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包括: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方面的要求 F 对全社会的包括: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方面的要求。三十五、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服务对象利益优先、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约束和鼓励并重、权威性。4三十六、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标准的制定原则:现实需要和未来发

12、展相结合、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本土实践和国际规则相结合;三十七、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A 问题:保密问题、情理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决原则三十八、社会工作专业守则是由专业共同体制定的。三十九、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守则:社工的态度和行为;对服务对象的道德责任;对同事的道德责任;、对专业的道德责任;对机构的道德责任、对社会的的道德责任;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四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特点:人类的需要依照由低到高不断递进的顺序分为若干个层次,层次越低的需求,其强度越大;层次越高的需求,其强度越弱。只有

13、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四十一、阿尔德弗尔的 ERG 理论:1969 年 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特点;不强调需要的层次,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满足后就去追求高层需要,也可能反之,还认为当满足后强度不会减弱反而增强。四十二、莫瑞的需要理论:第一需要、第二需要(心因性需要)四十三、需要的类型:起源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对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四十四、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f (P. E),B 行为,P 个体;E 环境四十五、人类行为的类型:起源本能和习得;对社会作用亲社会和反社会;是

14、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正常和偏差;四十六、划分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的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内省经验标准)四十七、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四十八、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四十九、社会环境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五十、 社会环境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五十一、社会环境构成要素:家庭最基本的单位,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朋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5工作单位、社区、文化人类活动重要的社会环境;大众传媒;五

15、十二、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们要适应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五十三、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特征:时期 生理 心理 发展 问题婴幼儿 发育迅速、动作发展最为迅速、掌握独立行走和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无意识记忆、2 岁形成符号思维能力、从直观行动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关键时期、母婴依恋为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害羞骄傲负罪感口语词汇迅速增加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社会性感情联谊建立阶段、伙伴关系建立阶段;自我意识的三个阶段:游戏伙伴阶段、退缩阶段、自我意识出现阶段

16、行为偏差:拒食、吸吮手指、咬指甲、心理自闭学龄前 智力迅速增长、大肌肉逐渐成熟、小肌肉与手眼逐渐协调、胜利感和独立感语言迅速发展从以表达机能为中心向以思维机能为中心转换自我意识发展、建立性别角色判断、道德发展、交往范围从家庭到整个社会生活对象包括父母、同伴老师等口吃、攻击、沉迷电视学龄期 发育继续发展、技能发展、动作完整熟练程度和协调程度提高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发展;注意的稳定性增强、范围扩大自己的道德意识形成、以他人立场考虑问题、实事求是评价他人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学习困难;紧张、适应困难、成绩低下青少年 生理机能逐步增强,具备生育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情绪两极发展特性、性意识发展社会性发展,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危险期。早恋、犯罪、不适应、学业失败导致多重负面影响青年 生理发展完全成熟,黄金时期人生最佳时期、心智活动效率达最高水平,能力发展社会性更为成熟,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角色转换与冲突、工作歧视问题、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