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教学设计】《草原》(冀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3658286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育)【教学设计】《草原》(冀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教育)【教学设计】《草原》(冀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教育)【教学设计】《草原》(冀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品教育)【教学设计】《草原》(冀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教学设计】《草原》(冀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育)【教学设计】《草原》(冀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草原这篇课文选自我国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时写下的内蒙风光。作者用及其清新、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辽阔美丽的草原和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可以说这是一篇堪称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佳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课文中加注拼音的字词,并可以通顺的阅读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本文“动静结合”和比喻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文的理解,能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及描述草原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体会蒙汉两族

2、人民的深厚友情,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草原啊?(见过,在电视上。)谁能来描述一下草原是什么样的?(板书:老师将学生说的草原写下来)(很美丽、一望无际、广阔、有羊马、有蒙古包、一片绿色)。师:在大家心目中,草原好美啊!今天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看草原到底有多美。(板书:草原)二、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舍先生吗?了解老舍先生吗?师: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都做的不错。老舍先生(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农民家庭。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3、四世同堂、茶馆等名著。师:了解了老舍先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笔下的草原。请大家把课文读两遍。要求:第一遍大声朗读,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第二遍默读课文,通过看书后的拼音字表或者查字典的方式将划出来的字标上读音,并将那个词在文中的词语划出来。师:大家都读完了吗?现在请大家看黑板。(地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偏西 天涯 马蹄 襟飘带舞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将自己读不准音或者不明白意思的词找出来。师:大家读完了吗?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出现困难的词是“渲染、勾勒”。)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

4、强艺术效果。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师:下面请同学来说说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草原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尝试说出每段的意思。第一自然段:草原美景。第二自然段:欢迎远客。第三自然段:亲切相见。第四自然段:热情招待。第五自然段:联欢话别。四、精读课文,感悟理解(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师: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草原美景。那课文时通过那些词句来描写的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作者从那几个景物来描写草原美景的?(天、空气、小丘、羊群)师:我们先来找一找描写天

5、的句子,谁能告诉我都有哪一些?(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师:我们再来找一找描写羊群的句子,谁能告诉我都有哪一些?(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色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锈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什么?一起回答我(白色的羊群)。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什么是本体?什么喻体?(羊群是本体,白色的小花是喻体。)师:谁能再读一下描写小丘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师:“不用墨线勾

6、勒的中国画”你能想象出是怎样一幅图画吗?(“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的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留下来一样。“轻轻流入云际”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我们大声齐读这几句,感受那美丽的风光。师:谁能再读一下描写骏马和大牛的句子?(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师:作者怎么会知道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师:在这一自然段里“羊群一会儿

7、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这里描写动和静,体现了作者写作的“动静结合”手法。(二)第25自然段师:上面我们体会到了大草原的自然美,下面我们来看看老舍先生又是怎么进一步来描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朗读)有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是用哪四个字来描述第二自然段的?(欢迎远客)师:老舍先生访问的是什么地方?(陈巴尔虎旗)。这一自然段较长,同学看看是不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到“快了,快到了”主要讲了在路上看到的草原景色。第二部分分到这字段结束,写了草原人民欢迎远客。)师:第二部分,草原人民是怎么来欢迎远客的?体现了草原人民什么呢

8、?(热情、好客。)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三至五小节,主客是怎样见面的?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我们的?师:主客见面,作者写出了热情洋溢的气氛,主客之间是怎样握手的?(引读)怎样笑的?(引读)怎样说的?(引读)。你体会到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高兴、欢乐、热情)有感情地朗读。 师:主客之间就是这么握着、笑着、说着,不知不觉进入了蒙古包。饭后,在草原上又举行了联欢告别仪式,让我们一起分享这蒙汉情深的欢乐吧。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五、想象感受 老舍先生初入草原看见草原的美丽景色,总想“高歌一曲”,同学们要是见到这种美景,你会有什么感受呢?6、 课文总结 草原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7、 课后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八、板书设计 景色美丽动情草原途中盛况又动情“我”| 主人热情更动情|蒙情深汉(民族团结互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