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教学设计】《鹬蚌相争》(西南师大)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3656875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育)【教学设计】《鹬蚌相争》(西南师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教育)【教学设计】《鹬蚌相争》(西南师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教育)【教学设计】《鹬蚌相争》(西南师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品教育)【教学设计】《鹬蚌相争》(西南师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教学设计】《鹬蚌相争》(西南师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育)【教学设计】《鹬蚌相争》(西南师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鹬蚌相争 教材分析鹬蚌相争告诉了我们: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领悟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了解鹬、蚌,导入新课1、教师指导生读和写“鹬、蚌”。2、出示搜集到的图片与

2、资料,介绍鹬和蚌。3、教师补充完整课题。导: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燕策二。我们一起读一读原文鹬蚌相争。4、学生自读课文链接部分的文言文。5、教师导:这篇文章是一则寓言,那么作者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二)初读课文,复述故事1、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课后的四字词语,读一读。2、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学习情况。4、指名反馈: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5、教师:这则故事中,有许多四字词语,请同学们用上课后的四字词语,说说这则故事。6、学生自由地说一说。7、指名说故事。8、分角色朗读课文。(三)美读海景,了解起因1、师指导学生

3、看课文内的插图。指名反馈:你看到了什么?2、师:多美的海景啊!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4、出示句子:“一只河蚌轻轻地张开两片壳河蚌感到心旷神怡。”5、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旷神怡”。6、指导学生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使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把这个故事说给其他小朋友听。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授1、出示课后词语卡片,全班读一读。2、指名用上述这些词语复

4、述故事的主要内容。3、教师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事的起因。那么,鹬蚌是怎么争斗的呢?结果怎样?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二)读文,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1、教师导:陶醉在美梦中的河蚌遭到了突然袭击,本能地合拢蚌壳,钳住了鹬鸟的长嘴。2、教师:河蚌和鹬鸟各自是怎么想的呢?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河蚌和鹬鸟此时的心理活动。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4、教师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时间慢慢地溜走,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5、教师:一天就要过去了,鹬鸟饿得饥肠辘辘,蚌也渴得不行。可是,鹬蚌为什么一直相持下去?6、指名反馈。7、教师指导学生

5、分角色读一读。8、引导学生讨论:透过鹬和蚌的对话,你们知道他们一直相持不让的原因了吗?(三)探究,明确其中的道理1、教师导:鹬蚌相争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段。2、指名反馈:鹬蚌相争的最后结果是什么?3、引导学生想象:被渔夫捉走的鹬和蚌,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呢?4、学生小组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集体交流、反馈。6、教师小结:本文告诉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7、拓展:“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你能列出几个像这样的成语吗?(学生自语说)(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通过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获得更多的启发。(五)课堂作业在括号填上适当的词。( )的河面 ( )的微风 ( )的阳光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