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3575466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方向。2.理解东北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的成因。3.能够根据区域地理条件,确定其发展方向,并通过阅读地形、气温和降水有关材料,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基 础 知 识 梳 理,一、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概况 (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_、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_。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_,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我

2、国重要的_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_生产基地。,黑龙江,东部,完整,商品粮,畜牧业,2.地理要素与农业发展,雨热同季,热量,低温冷害,种植,黑土,畜牧,生产资料,外向型,规模化,二、农业布局特点,1.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_、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_的不同。,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气候,生产方式,(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_、E小兴安岭、F_。 (3)畜牧业区: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主要分布区。,松嫩平原,玉米,大兴安岭,长白山,西部高原,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_、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最大的,三江平原,大规模机械化,地区专业化,四、农业发展方向 1.发展问题及影响 (1)问题:_、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后果:农业_退化。 2.发展方向与重点,人口激增,生态环境,粮食需求,绿色食品,生态农业,森林资源保育,集约化草食性,原料型生产,【思考】 1.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什么? 提示 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

4、融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降水量相差不大,但选择的农业类型却有所区别,原因是什么? 提示 松嫩平原耕作农业和畜牧业均有分布,而三江平原只有耕作业,这是因为三江平原上有多条河流汇合,低洼过湿,不适合牧草的生长和牧业的发展。通过对沼泽的整治和改造,三江平原可以成为优质的粮食作物生产基地。,3.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提示 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运输方便。,预 习 效 果 自 测,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冻土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冻土层的存在,减轻了气候的寒

5、冷程度 B.冻土层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易引起沼泽化 C.冻土层能抑制河流向下侵蚀 D.冻土层使其上的建筑物更加稳固,有利于交通建设 解析 冻土层的存在,增加了气候的寒冷程度,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易引起沼泽化;冻土中的季节性冻土在夏季时会冻胀甚至融陷,对其上的建筑物危害较大,不利于交通建设。 答案 C,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 B.降水稀少不利于农业生产 C.黑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 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解析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土地肥沃,土壤

6、一般呈黑色,称黑土地,而且气候雨热同季,利于农作物生长,但东北地区处在中高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获得热量相对较少,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源、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故D符合题意。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D,3.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热量条件好 土壤肥沃 人均耕地多 机械化程度高 A. B. C. D. 解析 东北平原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同时东北地区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有较多的余粮供应外地,商品率高,使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由于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7、,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故选C。 答案 C,阅读甲、乙两图,回答46题。,4.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5.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6.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林业基地 牧业基地 A. B. C. D.,解析 第4题,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同。第5题,甲图中P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该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应充分发挥

8、土地资源优势。第6题,甲图所示区域中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山区适应发展林业。 答案 4.B 5.D 6.C,探究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后来变为“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材料二 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材料三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表示:具有年产360亿千克粮食生产能力的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1)“北大荒”农垦区冬

9、春季常有68级大风,分析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的原因。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北大荒”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 (4)“北大仓”走向“北大商”主要靠什么?,答案 (1)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时间长;地形较平坦;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高低纬度间气压差大。 (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 (4)加大科技投入,面向国内市场

10、,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反思归纳】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 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 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当地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如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如下表所示:,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 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等方面分析。如东北地区工业、交通和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的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下图所示:,3.图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其发展成就,规律方法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

11、行: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适宜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危害最小的一类。 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有水热条件配合良好,作物、蔬菜、瓜果产量高;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运、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便;农业生产技术高等。珠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农业基地之一。,【即时巩固】 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

12、个更强?请用数据加以说明。,(2)下列四图中表示乙城市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是( ),(3)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当,为什么? (4)据图文信息判断C山脉的名称。 (5)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解析 第(1)题,大陆性的强弱可以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来衡量。温差大、降水量少是大陆性气候的典型特征,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定甲城市大陆性更强。第(2)题,结合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规律可以判断D项正确。第(3)题,太阳辐射总量取决于两地的纬度、天气状况、昼夜长短等因素。此题中剖面图走向为西北东南向,则乙城市比甲城市纬度更低,正午太阳高度角乙甲,但

13、由于甲城市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更长,同时甲城市大陆性比乙城市强,也即甲城市的阴雨天气比乙城市少得多,综合上述因素,甲、乙两城市年辐射总量相当。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山脉东侧为平原,西侧为高原,,结合距海距离、年降水量、积温等因素可判断为大兴安岭。第(5)题,A地降水少,积温低,为草原区,发展畜牧业较好;B地为平原,积温较高,降水也较多,可发展种植业;C地为山地,应发展林业。 答案 (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 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为46.7,年降水量少,约为280毫米;乙城市气温年较差小,约为42.4,年降水量比甲城市大,约为420毫米。 (2)D (3)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

14、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因此接受的太阳辐射与乙城市相当。 (4)大兴安岭。 (5)A畜牧业;B种植业;C林业。,探究点二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探究活动】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2)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和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4)东北地区可划分为哪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答案 (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2)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积温自南向北、

15、从平原向山区递减。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4)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反思归纳】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正是依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规律方法 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思路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

16、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牧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即时巩固】 1.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2)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地广人稀 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A. B. C. D. (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劳动力充足 机械化程度高 市场广大 复种指数高 交通运输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