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电化教育_旧事追忆_南国农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3560359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与电化教育_旧事追忆_南国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与电化教育_旧事追忆_南国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与电化教育_旧事追忆_南国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与电化教育_旧事追忆_南国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与电化教育_旧事追忆_南国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与电化教育_旧事追忆_南国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与电化教育_旧事追忆_南国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卷第 期 年 月 , , , 治学之道 编者按:南国农先生是新中国电化教育学术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从理论和实践上树立起了 “ 电化教育”这面旗帜。南先生 年留学归国, 年被聘为西北师范学院教授,扎根大西北 余载,并且在逾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精神饱满地坚持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赢得了教育界的尊敬和 赞誉。本刊特开设 治学之道栏目,首先将其 我与电化教育:旧事追忆的文章予以刊登,同时 欢迎教育学术界特别是课程教材和学科教学的专家学者踊跃来稿。 我与电化教育:旧事追忆 南国农 (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 本文原载 中国教育科学 年第辑,本刊编发时有删减。 我在大学时,学的是教

2、育学专业。 世纪 年代末,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选修过视听 教育课程。回国后, 年来到西北师范学院 ( 西北师范大学前身) ,任教育系教授,教教育学课; 年,由教育系转到电教系,直到现在,在这里做教师工作,整整一个甲子。 年的悠悠岁月随 风而去,做过的许多事,大都已忘却,但也有一些,仍保留在记忆中。 一、我国设有 电化教育专章的第一本教育学教材 年 月,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河南开封召开全国教育学教材讨论会,主要讨论五院 校 ( 华中师大、河南大学、西北师大、湖南师大、湖北大学)协作编写公共课教育学教材事宜,有 多所高师院校代表出席了讨论会。我们学校派吕方教授 ( 时任教育系副主任)和我

3、参加。我在会 上作了 我对电化教育的基本认识的专题发言,并提出一个建议:在新编教育学教材里增加一章 电化教育 ,会议认同了这个建议。 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院校新编教育学教材的内 容体系中,有了专门论述 “ 电化教育”的一章,即第 章,由我编写。这是我国设有电化教育专章 的第一本教育学教材。 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建议?主要是受凯洛夫的一次谈话的启发。 世纪 年代初,苏联教育 科学院院长凯洛夫在参加英国伦敦的一次国际会议后,来中国访问,住在北京饭店。在北京的教育学 术界十几人集会 ( 朱智贤、王焕勋、刘文修、陈侠等出席,我也参加了) 。在这次小型聚会上,请凯 洛夫讲话。他指出,这次参加伦敦

4、学术会议,给他印象较深的是关于制约教育发展因素的讨论。会议 认为,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除社会的政治经济外,还有儿童的年龄特征。他打算回国后,修订 他主编的 教育学 ,增列一章 儿童年龄特征 。他果然这样做了。 年苏联新版 教育学( 旧 版为 年版)增加了 儿童年龄特征一章。 这件事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难道就只是凯洛夫说的那两个吗?我觉 得应该还有第三个 “ 现代科学技术” ,而电化教育就是现代科技成果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可以说, 电化教育就是现代科技在教育领域的代表,在教育学内容体系中不能没有电化教育的篇章。基于这个 想法,我提出了那个建议,在教育学中增加一章 电化教

5、育 。电化教育从此进入了教育学,成为教 育学内容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进入了学科范畴,取得了学科身份。 二、中国电教系统的 “ 黄埔军校” 全国教育学教材讨论会确定在新编教育学教材里增加一章 电化教育后,不少兄弟院校与会代 表提出,建议西北师院筹办一次电化教育进修班,以便派人参加学习。回来后,我们向学校党政一把 手阮迪民书记兼校长作了汇报。阮书记很同意举办这个班,要我负责,尽快筹办,并勉励大家一定要 努力办好。 我们以教育研究室电化教育组为基础,调来外语系电教组的萧树滋、物理系黄宝文、美术系杨改 学、教务处彭守德等,组建了筹备组并开展筹备工作,制定方案、编印教材和参考资料、检修和补充 设备、改装

6、教室和实验室、准备学员宿舍等。经过半年,筹备工作基本就绪,我们向全国 多所高 师院校发出通知:我校定于 年月举办一期 “ 电化教育研讨班” 。 举办这样的研讨班,在我国还是首次,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都是电教新兵,只是有从事这项 新兴事业的热情,而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都很不够,单靠我们是办不好这个班的,必须借助全国 的力量。为此,我和萧树滋到北京,拜会了我国电教前辈孙明经和廖太初,向他们求教并请他们为研 讨班作 关于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专题报告,他们都欣然同意。我们又在吴在扬的带领下,去教育 部电教局会见了程光局长,程局长高兴地接见了我们,在听过我们的汇报后说,他早有意委托我们办 这样一个班,

7、并说,这次研讨班可以是一半时间在兰州办,一半时间来北京办。程局长的话给了我们 很大的鼓舞,增添了我们办好这个班的信心和力量。 年月初,第一期全国电化教育研讨班在兰州我校如期举办。 所高校的 多名教师参加 了研讨班。研讨班开学的第一天,我向全体学员介绍了本次研讨班的学习计划,并提出一点希望。本 次研讨班在兰州开学,在北京结业,历时两个月,完成了预定学习目标,为新中国电化教育的建设和 发展培养了最初的种子,很多电教机构的高管和骨干都来自这里。人们称它为我国电教系统的 “ 黄埔 军校”第一期。 三、 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的创办 年月,首届 “ 全国电化教育研讨班”快要结束的时候,在北京香山路国务院招待所

8、举行 了一次电化教育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研讨班全体学员和全体教员、教育部电教局程光局长、吴在扬 处长等。在会上,成立了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及负责人:程光 ( 理事长) 、南国 农 ( 副理事长) 、吴在扬 ( 秘书长) ,理事有萧树滋、孙明经、廖太初、刘茂森、林克诚、朱纯等。在 会上还讨论了由研讨班学员提出的关于创办两个杂志的问题:一是 电化教育 ( 即现在的 中国电 化教育) ,面向普教,兼顾高教,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电教方针政策和经验交流,由电教局主办; 二是 电化教育研究 ,面向高教,兼顾普教,主要任务是电教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由中国电化教 育研究会和西北师范学院 ( 现在

9、的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作为研究会会刊,由南国农担任主编。 这个提议获得全体通过。 年,我校领导班子换届,李秉德任校长。我是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电化教育中心主任。 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的筹办工作由电化教育中心具体负责。我们从外单位调进了李怀仁同志 ( 多年 担任甘肃日报社编辑、记者) ,负责杂志的编辑工作。 年月, 电化教育研究创刊号在兰州 正式出版,李秉德和我联合撰写了题为 大力开展电化教育研究的发刊词。 办刊初期,我们对办好学术期刊没有经验,没有深入研究,凭着一点粗浅认识,讨论制定了以下 几条办刊守则。 ( )努力办成一流、办出特色,对电化教育学科建设、事业发展产生价值,具有积极影响。 (

10、)“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鼓励质疑与创新。 ( )用稿底线,必须合格。一流杂志,不一定每篇文章都是一流的,二流杂志也可能有一流文 章。我们采用的稿件,不一定每篇都是最优秀的,但必须都是合格的。 ( )尊重读者和作者,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电化教育研究最初是季刊,每期 页; 年改为双月刊,版面扩至每期 页;自 年起,改为月刊,版面扩至 页;现已成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重要学术刊物 ( 中文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 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在 ( )收录来源期刊目录的教育学 种期刊中排名第四,素有 “ 中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基地”之称誉,备受国内外数万读者的喜爱。 四、一个大型电化教育展览 世纪

11、年代初,电化教育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知之甚少,还很陌生。在我校电教 中心的一次例会上,大家谈到,可否举办一次电化教育展览,大力宣传电教,以提高人们的认识,推 进电教发展。在一次与甘肃省副省长朱宣人的会见中,我把这个想法向他作了汇报。他很赞同,要我 进行策划。我草拟了一份展出计划,面呈省教育厅分管电教工作的副厅长汪都。他很同意举办一次 “ 甘肃省电化教育展览” ,由他和我担任总策划,省教育厅主办,西北师院承办。西北师院电教中心负 责总体设计和布展工作,省电教馆负责征集展品。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按照计划,展览日期: 年 月 日至 月日,共 天;展览地点:兰州市甘肃省博物馆二楼,面积 平方米;

12、展 览内容分五大部分:一是综述,包括教育上的四次革命,我国电化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外国电化教育 发展概况;二是普通学校电化教育;三是高等学校电化教育;四是社会电化教育;五是未来展望。 展览于 月 日如期开始。甘肃省各地、市、县教育系统都组织参观团队来兰州参观。来兰州 参观展览的还有全国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地区的教育界同仁,总共万多人。 这是我国电教领域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展览期间,按计划 举行了次学术报告会,报告人:余也鲁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系主任) 、李运林教授 ( 华南师范 大学电教系主任) 、萧树滋和南国农。 五、全国电化教育考察万里行 年月

13、,受国家教委电教局的委托,西北师大电教系和 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举办了 “ 全 国电化教育考察万里行”活动。我作为电教系名誉主任、杂志主编,组织和主持了这次活动。 我们讨论制定了考察方案,成立了由人组成的考察组:南国农、杨改学 ( 当时任西北师大电教 系副主任) 、张小红 ( 原 电化教育研究编辑部副主任) 、冯锐 ( 原西北师大电教系摄像师) 、黎加 厚 ( 西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 这次考察活动得到了各方面的热情关怀与支持。成都大地汽车制造厂为这次考察活动赞助 “ 大 地”牌越野汽车一辆,并派邓福兴师傅全程驾驶。西北师大党委书记姚克敏、校长王福成亲自参加启 程仪式,为考察组授旗并

14、祝福送行。 考察活动依靠各地政府、教委、电教馆及学校等组织的支持和帮助,运用访谈、实地观察、问卷 调查、定向约稿、文献资料收集、录音、录像、摄影等方法,如实记录各地电教的实际情况,同时与 各地教育界同仁充分交流信息,总结已经取得的典型经验,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快电化教育发展的新思 路、新做法。 考察活动从 年月 日开始至月 日结束,历时 天;途经 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行程一万二千八百五十公里,采访单位和个人近千人次,完成了考察报告、随记、录音、录像、 照片等多项考察成果。 全国电化教育万里行考察报告于 年月底上报国家教委电教局,并在 电化教育研究 年第期发表。 万里大地尽风流 全国电化教育考察万里行随记也先后 在 电教世界和 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连载。 这次考察活动为政府制定电教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对推动我国的电化教育发展起了积极 作用。 六、一本教材、三次修订、四个版本 我国的电化教育自 世纪 年代末重新起步后,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各高师院校相继开设 了电化教育公共课,不少高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为了提高全国开设电化教育课的质量和统一课程要 求,教育部电化教育局于 年月成立了 “ 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 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前身) ,聘任南国农为组长,李运林为副组长,组员有萧树滋 ( 河北大学) 、徐仁声 ( 北京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