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560121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合作学习中发展 一堂语文课的尝试与体会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 学 设 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作者是雨果。教学设想:本文立场鲜明,“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两大板块内容互相独立、共同支撑表现着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学习这篇文章,不必拘泥于“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模式,可以将文章自然切分为两个独立整体比较鉴赏,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

2、命感。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探究雨果的远见卓识。在形成鲜明的感受之后,再进行深层反思,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掠劫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深层反思: 1.中国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失去了圆明园,我们教训惨痛,对于身边的文化遗产,我们该拿出哪些行动来保护? 3.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历史”?本课的主题:使学生在体验阅读,赏析文章的过程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悟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品味学习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文中的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辨析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探究作者的远见

3、卓识。通过学生探究、迁移训练, 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对待这件事他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这里充分表现了他的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以及胸怀博大的情怀。关键信息:1、 以教材为出发点。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领悟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还能让学生品味学习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品味课文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导语的设计,然后通过自读、听读、赛读等,学生进行体验性阅

4、读。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让学生搜集作家作品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自己谈阅读体会;进行迁移训练,当堂辩论;采用集体激励策略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提高。学习者分析:1、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发达,有想象力,好胜心,逻辑思维不足,对于含蓄语言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本班学生情感较丰富,能够积极地回答问题,但深入思考的能力较差,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本节课教师在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影音资料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使学生在体验课文背景的基础上理解,由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整体感知

5、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通过难点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争论,深入把握课文内涵。最后拓展延伸到课外,联系中国当前实际, 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为出发点,写读后感,重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2、 在学习本课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作家作品。用圈点法精读课文,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体会文中的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3、 本课重难点的解决:比较阅读,体会反语的力量。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请学生找出表达了雨果对英法联军辛辣嘲讽的语句。指导朗读词语“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

6、绩”“收获巨大”“手挽手,笑嘻嘻”。指导朗读句子“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体会其中反讽的语气,不动声色的深沉的愤怒。从而突破本文重难点: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1、 师生互动。教师是主导。由于本课目标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并且学生对近代史的把握不足,所以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并且设置好教学板块,便于引发学生探索,主导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每一位学生质疑,及时鼓励评价学生,指导读后感的写作,尊重学生的个人感

7、受和独特见解,充分发挥师生关系融洽的优势。2、 生生互动。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课堂设计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学生在课堂上调动自己的个性体验参与学习。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围绕课程目标和内容,学生向老师请教是教学互动,不同差异学生之间的探究、交流、合作、分享体验也是教学互动,学生考试阅读、上网查阅资料研究,是在与文章资料的作者进行学教互动。因此,在本课中学生通过体验阅读、听读、品读、赛读、合作讨论、探究研读、写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合作学习中发展,使学生真正有所学,有所获。3、 以整体感知难点研读拓展延伸练笔反思为框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通

8、过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小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作业设计:当年雨果以一个艺术家对人类文化的珍视, 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给予了毫不留情地斥责。历史的烟云已消散,我们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是否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把课文和哭泣的圆明园联合起来阅读,然后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为题写一篇读后感。附录:扩展阅读材料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胳,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

9、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

10、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

11、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晏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咪咪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12、?!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恶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 学

13、实 践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文中的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2、辨析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圈点法精读课文,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探究作者的远见卓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朴素爱国情感和雨果伟大人格魅力的渗透。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对待这件事他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这里充分表现了他的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

14、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以及胸怀博大的情怀。二、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及课时 初中二年级、1课时 四、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多媒体投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讨论五、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影片火烧圆明园 2.课文扩读材料 哭泣的圆明园教学过程(课堂实录)一、 导入:师:大家知道明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生(纷纷地):“九一八”。师:对,同学们很快反应到明天是“九一八”,我们很难忘的日子国耻日。我们正在学习的单元是战争单元。通过战争单元,我们能切身感受到战争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破坏。西方有七大奇迹,大部分都毁于战火。我们古老的东方

15、也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但在1860年被洗掠一空,最后付之一炬。大家知道是什么世界奇迹吗?生(齐声):是圆明园。师:我知道同学们做了许多课前准备,请上讲台来展示一下。谁来简介圆明园的有关情况?(指名)范飞!范飞: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古罗马有斗兽场,中国也有独一无二的世界奇迹圆明园。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六年,先后经过100多年的营造。园内步步瑶台,满园春色,有许多仿古建筑,还有不少西洋景观。漫步园内,仿佛漫步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留连其间,仿佛置身于幻想境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了历代珍贵文物,上至先秦时的青铜古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和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被誉为“万园之园”。就是这样富丽堂皇的圆明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