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作业答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3558282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选】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精选】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最新精选】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作业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最新精选】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作业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最新精选】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作业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精选】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选】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作业答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作业答案注 意:1、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2、务必将装订线内相关信息填写完整,否则成绩无效。3、答卷时必须字迹工整,标明题号,否则无效。第一章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概况 一、填空1甲骨卜辞 2商周青铜器铭文3. 尚书4. 书经5.五十八 6. 国语周语7. 国语8. 今文、古文9.春秋10. 鲁左传11. 左传12.言13. 周成王15 商书15. 国语16 民本思想17.甲骨文、青铜铭文(金文)18 尚书19. 春秋20. 国语17.甲骨文、青铜铭文(金文)18 尚书19. 春秋20. 国语二、名词解释 1. 甲骨卜辞殷人笃信

2、天命,重视占卜。他们用龟甲、兽骨占卜,并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以及占卜结果、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甲骨卜辞(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始于18981899年。其发现,是我国近代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从中可以看到殷代的生产状况、社会制度,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更可以看到我国散文的萌芽状态。目前存留的大约有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甲骨卜辞是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2.青铜器铭文周代君臣公侯都可制作青铜器物,在这些青铜器物上面留下了许多铭文,有记事的,也有记言的,其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记事虽简略,却也明晰;其记言文字已接近尚书的

3、训诰之类,反映出了我国散文的萌芽及早期状态。较之于甲骨卜辞,显然已有较大发展,展现了我国早期记言记事散文由简至繁的进步。3 尚书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散文集。今存尚书共五十八篇,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虞书、夏书大约为后人所追记,商书、周书中有些篇章就比较可靠。如:商书的盘庚三篇,周书的无逸等,体现了我国早期散文的长足发展。尚书各篇所记大都是训话、谈话、诏命、政令、誓词等等,体现出以记言为主要内容的特点,故被人们誉为我国记言文之祖。 尚书原名书,自西汉开始称为尚书,因被列入儒家经典,亦称书经。前人认为“以其上古之书,故曰尚书。”“尚者上也”, 尚书即上古的史书。 尚书记事涉及原

4、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时间跨度大,内容相当丰富。不但记述了这一时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传说,也广泛涉及了政治、宗教、哲学、天文、地理、历法、军事等诸多领域。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矛盾和斗争,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宗法思想的逐步形成以及发展演变的过程。4.春秋春秋本是当时史书的通用名称。如鲁春秋、齐春秋、燕春秋、赵春秋等,甚至还有百国春秋的说法,后来则成了孔子在鲁春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春秋的专用名称,为儒家“六经”之一。春秋一书,表现了孔子维护周礼,推尊周王室统一地位的政治思想,被称为“礼义之大宗”。其记事的方式是遵循严格的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春秋记事

5、往往是一事一句,极为简略,显然还不是成熟的历史散文,但却独具成就和特色,对后来我国史书的撰写具有极为广泛深远的重要影响。5. 春秋笔法孔子修订春秋,不仅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他采用了寓褒贬于一字的手法,在文字的运用上细加推敲,借此就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和看法,从而也体现出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这也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深得封建正统史学家的赞美,并高度评价了孔子的春秋笔法在政治上、道义上、伦理观念上的震撼力量。6.国语国语也是先秦时代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成就的著作之一。它开创了分国记事的国别体的史书编写体例。全书共21

6、卷,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等八个部分,它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之事。其记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公元前1000年前400年)。因其也偏于记言,故称国语。关于国语的作者,迄今尚无确论。国语对于阅读记事简略的春秋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故又称国语为“春秋外传”。国语在思想内容上也体现出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些进步思想和观念。比如,儒家崇礼重民的主张,重德的思想。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弥,止。2.息,蕃殖、养育。3.朝,使.来朝。4.胥,等待。5壅,堵塞。6.亲戚,同宗的大臣。7宣,开导,疏散。8.吊,忧虑9.惟,只是。10. 能,能够践行。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分

7、析这段古文的思想内容。1、翻译: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打开,赵威后就问使者:“今年的收成还可以吧?百姓还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听了就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却先询问年成和老百姓的情况,这不是有点先卑而后尊了吧?”赵威后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好年成,哪里有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大王又怎能安然地称王呢?因此,这哪里是舍本问末啊?” 回答: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越来越认识到老百姓的重要,春秋时代就产生了初步的“民本思想”,赵威后的这番话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不仅如此,赵威后还认为齐国像

8、锺离子等能同情、帮助和教育老百姓的人也应该受到表彰和重用,因为他们的行为也是助王养民、息民的为国分忧之举。2.我听说过忠于为善以减少怨恨,而没有听说凭借发威杜绝怨恨。如果用强硬手段去制止舆论,那未尝不能把大家嘴立刻堵住,但这种作法却同防水决口一样。如果我们用强硬的手段制止大家说话,那就会像河水决了大口子一样,伤人必多,我也无法挽救了,不如小决河水,使之疏导通畅。我听到舆论后,就把它当做治病的药石。回答:这表现子产允许国人议论政事,发表看法。他采取善而从的高明态度,而不是压制、打击。五、简答题1. 尚书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 尚书虽为记言之作,但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

9、表达方式,虽为“记言”,却并不单调。(2).作为“记言”之作,尚书中有些说理议论十分缜密而有力。如汤誓是商汤讨伐夏桀时的战前动员令,就显得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又如周书中的无逸,该文中心明确,条理明晰,说理细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凑,可以说已小具议论文的规模。(3) 尚书的文字产生的时代较早,古奥难懂,诘屈聱牙。但在有些作品中使用了许多语气词,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用词用语也不乏准确、生动、精炼之处。尚书还能较好的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也是尚书值得人们重视的成就和特色。2春秋的文学成就和特色。(1).春秋的叙事极为简洁精炼。它基本上是一句一事,而且语句简短,常常是五、六个

10、字成记述一件事情,短的甚至一个字。对于所记事件的选择,也极为精炼,用字谨严,推敲细致的特点,深得后世人们的推崇和赞赏。(2).形成了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孔子修订春秋,不仅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他就采用了寓褒贬于一字的手法,在文字的运用上细加推敲。同是记述杀人,而孔子却采用了杀、弑、诛不同的措辞,借此就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和看法,也表明了相关人物不同的褒贬爱憎的态度,从而也体现出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而也使这部书具有了作者浓厚的主观意识的色彩,也就是所谓的寓褒贬于一字,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3).形成了“婉而成章”的风格特色。尽管孔子把表

11、现自己的思想观念作为著述的宗旨,但也不便于作直接的议论和评述,把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委婉含蓄而耐人体味。这就形成了“婉而成章”风格特色。 3.国语在写作上的成就和特色。(1).以纪实为主,注重客观描写的风格。在国语中,作者没有进行直接的议论,而是通过客观具体的描述让读者去体味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寻绎其中的思想价值和历史内涵。(2).国语的语言精炼生动,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如吴语、越语记载吴、越两国斗争的始末,中不管是记述的语言,还是对话的本身,都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和精炼。国语中还有一些议论说理的文字,往往也精辟严密,层次井然。有的语言,朴实自然,接近日常口语。文风婉而多讽,平实真切。平易中肯而风姿摇曳

12、。(3)国语中还有一些情节生动曲折,富于戏剧性的故事,也塑造出了鲜活动人的人物形象。作者或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增饰,甚至有意吸收一些民间的传说,加以适当的想象和虚构,形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如晋语写晋献公诸子争位的故事。这些合理想象和虚构手法的运用,促进了史传著作中文学因素的增长和发展,这都对我国史传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4.简要说明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情况。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属于历史大事记;左传是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散文;国语是一部按国别分类的史书;战国策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史料集,先秦历史散文有两大类,一类以记言为主,一类以记事为主。 六、分析

13、论述题1试析召公谏厉王弥谤。分析:本文选自国语周语上,题目是后来加上的。西周末年的周厉王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暴君,他重用谄谀小人,霸占山林川泽,断绝那些赖此为生的老百姓的生路,搞得举国上下民怨沸腾,纷纷谴责厉王的贪暴行径,厉王派出卫国的神巫监视国人,对议论者横加杀戮,以此来钳制舆论以能弭谤而自鸣得意。大臣邵公对厉王的这一倒行逆施竭力劝阻,厉王一意孤行,终于激起国人暴动,厉王被流放到了彘地。本文就记述了这一事件,指出“防民之口”的危害,提醒统治者要广开言路,正确对待老百姓的议论,这当然是有进步意义的。本文虽然不长,却很有特点:其一、国语的作者,有清醒的历史价值观,所以国语一书就体现出重在说教的特点,

14、这篇文字就生动地体现了国语的这个基本特点,它所指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对于古往今来的当政者都可谓警策之言。其二、本文结构谨严,文字简明精炼。短短数百字,不仅叙事有序,生动明了,而且含义精警深刻,林云铭评之谓:“邵公所谏,语语格言”。其三、文中说理,注重摆事实,令人信服。又善于运用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让人易于接受。金圣叹赞之说:“真乃精奇无比之文。”第二章左传参考荅案:一、填空1左氏春秋2.编年体 3. 左传 4谷梁传. 春秋三传 5左传。6.战争 7.行人或行李 8. 左传 9公羊传、谷梁传 10. 鲁哀公二十七年 11.城濮 12. 国别体二、名词解释1,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原名

15、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相传为春秋时鲁史官左丘明所撰(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记事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四年间二百六十年的史事, 全书共18万字。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事,尤其是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善于记录外交辞令辞。 2.春秋三传汉代学者认为左传与公羊高的公羊传、榖梁赤的榖梁传都是解释春秋的,故合称为“春秋三传” 对于公羊传、榖梁传之传春秋,历代学者并无异议。但左传应该是一部以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