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的素材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554848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的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的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的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的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的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的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的素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杨绛老王一文中的“愧怍摘 要:老王一文的写作意图主要是源于作者的“愧怍”之心。从老王的相关介绍中可见老王的不幸,不光是身体上的不性,还有精神上的伤害。从作者回忆的老王的几件事送冰、送钱先生看病和送鸡蛋、香油中,可见老王的善良。不幸而善良的老王把我们当做亲人,而“我”却忽略了老王的真心真情。老王淳朴、善良、正直、助人为乐老实厚道、知恩图报,这是一种从社会底层,从普通民众中发出的光芒,然而“我”没有真正地善待、理解老王,多少年来,作者心里“一直不安”“愧怍”。中国论文网是v不 关键词:老王;愧怍;写作意图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写的都是比较平凡的小事,文章的整个结构清晰,线索明了,从文中的字句来分

2、析老王的形象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只是在文章的结尾的这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让学生理解起来是懂非懂,作者杨绛为什么有这个感受呢?所以,当以此为切口,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逐步领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作者的写作意图,走进文本深处,感受平淡叙述中的深情与耐人寻味。一、初探写作意图首先,作者杨绛为什么写老王?这在文章最后一段有交代:“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作者说,“都不是”。这份不安是那样沉重,难以释怀,以至于“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3、愧怍”。写老王是因为不安,因为愧怍。那么,为什么愧怍?要探寻这个问题,我们要跟着作者走进老王。二、不幸的老王文章前四段介绍了老王的基本信息:职业、亲人、长相、家庭、住所等等,引导学生梳理这些信息。职业:人力车夫;“单干户”:在那个年代“单干户”意味着被孤立、被排挤。亲人: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后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长相:“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家庭:“老光棍”“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只是住那里,可见没有家。住所:“荒僻的小胡同,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从以上分析,显而易见,老王没有

4、家,没有亲人,老、丑、穷、单干户(被排挤、受冷落),老王是个不幸的人。至此,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不幸的老王内心中最渴望什么呢?如此不幸的老王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呢?三、善良的老王文章接下来,作者回忆了老王的几件事三送:送冰、送人和送鸡蛋。这几个片段中包含了许多细节,带领学生深入品味这些细节,还原场景,体会人物内心,逐渐发现老王的品性。送冰。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这里可以发现老王的老实和发自天性的善。送人。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

5、问我:“你还有钱吗?”“坚决”是态度,“送钱先生看病”是理由,说明老王对“我们”好,不同一般,他是把我们当朋友。老王如此贫困,却在“我们”有困难时问,“你还有钱吗?”这体现老王对“我们”的真诚的关心关怀。送鸡蛋。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看到如此惨状,学生能够想象:老王没来杨绛家几个月了,这几个月时时刻刻陪伴老王,只有饥饿和疾病,可是在被饥饿和疾病折磨几个月后,老王“直僵僵”地站了起来,他“直僵僵”地走过街巷,他“直僵僵”地镶嵌到杨绛家的门框里,是什么支撑他来的?是给主顾、给生病的钱先生送鸡蛋的心情(报答恩情),这事不能托旁人去,更不能

6、让人捎话,得自己亲自去,得心诚。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一个“送”字,反映老王是把我们当朋友、当亲人。老王送来的是什么呢?是“好香油”“大鸡蛋”。在当时那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这是无比珍贵的东西。可以想象,无依无靠的老王一定是把我们当朋友亲人,当做唯一的精神的寄托,才会在临死之前,说不定用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好香油、大鸡蛋送给我们,老王很看重和我们的这份情谊。至此,学生能感受到老王的不幸与善良,但或许仍无法深入领会作者的“愧怍”。四、深入探究“愧怍”这时,引导学生回到开始的问题:不幸的老王内心中最渴望什么呢?渴望温暖,渴望朋友亲人。如此不幸的老王又是怎样对待我

7、们的呢?三送,把我们当亲人当朋友。而 “我”对老王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重回上述片段,寻找细节。老王送钱先生看病,我一定要给他钱;老王临终前挣扎着亲自送大鸡蛋好香油,而我又给他钱;老王死了,他什么时候死掉我们也是过了“十多天”才知道。从这些细节中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出作者的“愧怍”(1)“我”忽略了老王的真心真情。老王在自身极其不幸的情况下,真诚地帮助了我们,真心把我们当亲人朋友,而“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当时“我”的主要反应是“给钱”,说明“我”当时对老王主要是一种同情与接济(对一个不幸人的恻隐之心),在同情接济老王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与精神需求,没有真正尊重老王。双方情感的付出是不对等

8、的。(2)老王的淳朴、善良、正直,然而“我”没有更好地善待、理解老王。老王给我们的是真诚的帮助与厚重的情谊,是一个自己如此不幸却又如此纯善的人给予我们的厚重情谊。老王虽说是一个底层的不幸的人,但他身上的这种品质,是我这个“幸运者”所不及的。“我”只用着其“善”,却并未真正尽心尽力去报答其“善良”,甚至在老王尽其毕生之余力来对“我”表示感谢时,“我”只是忙乱着应对。之后,杨绛曾这样自述:我近来常想起19世纪英国诗人蓝德的几行诗: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从老王身上看到的是生命之火的跳动,是赤子之心的闪光。老王身上的善是发自天性的,没有丝毫功利色彩的;这是一种从社会底层,从普通民众中发出的光芒;这是一种最自然朴素的道德良知,折射着美好的人性的光辉。多少年了,杨绛先生于老王一直“不安”“愧怍”,然而这份“愧怍”于杨绛自己而言,是自我的反省,是生命的自我觉醒,这也是一种人性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