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3552709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大学20122013学年 春季学期研讨课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 课程号:1300Y002 学分: 1 成绩: 姓名 林*雨 学号 12*84 大类 人文大类 论文题目: 世上再无达芬奇 论文评语:任课教师: 陈平 评阅日期: 上海大学研讨课课程论文世上再无达芬奇摘要 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师,他为我们留下了艺术史上的一幅幅的杰作。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不仅仅是感性的绘画领悟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更是融入了他细致的观察、不懈的实验所得的结果。达芬奇把他在大自然中的发现熟练地运用于他的作品,正因为这种知识的完美统一,才使他的作品经历岁月的洗礼,历久弥新。本论文将侧重讲

2、述达芬奇在日常生活的所见、所知,与其在绘画中的创新,并结合一些画作中体现其细腻观察与创新的地方,来论述达芬奇的艺术世界。又结合本人在上了研讨课之后,对达芬奇本人产生的更深的认识来进一步阐释大师的艺术世界。最后又就课堂上曾讨论过的几个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从侧面进一步论述大师的伟大之处。关键词:达芬奇 艺术 科学 感受 正文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划时代的大师,他的名号响彻世界,他的成就名垂历史;他能把所见与所绘完美融合的艺术家,并不断改革创新;他不同于当时千千万万的其他画家,他更为自己而画;他是经上帝之手所创的宠儿,千百年来无人能与之匹敌。之前因为对达芬奇这个人物的喜爱,对他多少有点了解知道

3、他童年时倔强地画那只鸡蛋,知道他有复杂的身世,知道他在艺术与科学方面的均有建树。曾经对他的喜爱的崇拜,如今看来,多是因为其以艺术家的身份取得的那些科学成就。就连在其他课上写的论文,也是在强调他的科学发明成就。然而,时至今日的五堂研讨课结束,在与老师、同学得课程讨论中,在逐渐剖析自己情感的同时,已然对这个复杂的人物的有了更清楚的认知。达芬奇由于私生子的尴尬身份,他不能接受当时正统的教育去学习拉丁文。他把童年的大量时间都花在芬奇镇周边的乡村,用他对自然无尽的好奇心观察它,学习它。他着迷于水的流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动物的各种行为,然而最重要的飞翔的奥秘。达芬奇的笔记中常能看到这些记录鸟儿飞行时形态的

4、速写这是他一生痴迷的东西。他观察鸟儿的飞行的姿态,并随手画在笔记本上。原因似乎从他的日记中婴儿时期的一次经历就能窥见“当我还躺在摇篮里时,一只秃鹫向我飞来,它用它的尾巴打开了我的嘴巴,并多次用它的尾巴撞击我的嘴唇。”他设计飞行器、滑翔机以及降落伞,虽于他所处的年代无法实现,当代科学家们却已将他所想转化为现实。令人惊诧的是,他那些超前的设想经科学家复原均有使用价值。达芬奇得出的所有结论都是源于他的观察,都是通过他那双智慧的眼。他观察人像在不同光照中的脸部情况,他观察人在不同情绪时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他观察花草树木最细致的形状,他观察马奔跑时的形态、肌肉瓦萨里在名人传中告诉我们,“每当莱昂纳多见到

5、个性鲜明的面孔时,不管是蓄着胡须,还是留有头发,他都异常兴奋。他会整整一天跟着这个有趣的人,将其模样铭记于心,回到家里,便能毫厘不差地画出头像,仿佛这个人就在眼前。”对他来说,画家好比一只敏锐的眼睛,它俯瞰世界,把所有可见之物都置于视界之内。他认为仅能将单个物体画好的画家,只是个平庸的画匠罢了,一个“好画师”应将一切都画得尽善尽美。达芬奇笔记中造型奇特的人脸他将他的所见完美转化为他的所知,又将他的所知不留痕迹地运用于他的绘画。他观察到自然界中的远处的物体总比近处的淡和模糊,于是发明了新的透视法大气透视和渐隐透视(又名“空气远近法”),在蒙娜丽莎和利塔圣母等画作中,我们能看到他熟练巧妙的运用。他

6、观察到大自然中的万物均没有轮廓线,便将其涂抹开(称为“晕涂法”),去除了生硬的轮廓线,使物体与背景更好的融合,从而呈现出浮雕的效果。蒙娜丽莎局部他观察光与影的效果,如同高超的摄影师为人物打上适合他们的灯光效果。在蒙娜丽莎中,他让光从她右侧打来,使她的一部分脸浸在了阴影中,别具立体感。在岩间圣母中,他让光从一方小孔中照进来照亮圣母子与约翰,画面神圣、庄严。在最后的晚餐中,他放弃让犹大独处的传统画法,而是使从左高处照射下来的光源使他处于逆光,成为所有人中肤色较暗的一个,从而加以区分。同样的题材,在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中,全是明亮轻快的暖色调,仿佛的确是沐浴在阳光之下。相比之下,达芬奇的许多作品色调都

7、十分暗沉,鲜有明亮的基调。瓦萨里的解释说:“他渴望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更强烈的浮雕感,于是努力探索阴影的深度,寻求最暗的黑色,以便通过对比,更清晰地表现光线。”在达芬奇的那个年代自然界被称为荒野,敬畏上帝的人最好敬而远之。不过达芬奇,一如同时代的哥伦布,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于高山上的贝壳,他不像是那时候的人认为是洪水冲卷的结果,而是认为这山谷在多年是以湖泊存在。他推测地理的循环过程,在蒙娜丽莎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人物肖像的背后却是一片似乎于洪荒年代的风景。而这风景却能很清楚地展现出岁月的流逝,可以从这里明显地看出地理循环,小河从山上起源,这些尖锐高耸的危山河水从中流下来,携带着沉积物一路流入

8、大海。他的想法也体现在岩间圣母中。在研究绘画之余,他也会演奏竖琴,制作浮雕,也是第一个提议在阿尔诺河上修筑运河,沟通比萨和佛罗伦萨的人。他还设计墨粉器、漂洗机,以及其他一些靠水利运转的装置。他也会向人们展示怎样轻易地劈开山脉,修筑隧道,以及凭借杠杆、起重机、绞盘搬运重物。对于达芬奇,我还是会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地去褒扬他。相较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世人普遍认为的天才,达芬奇的独特之处在于世上再无像达芬奇一样的人能同时专注如此多的领域,并均取得一定成就。他能够像一个物理学家和解剖学家那样去思考,像科学家那样孜孜不倦的观察和搜集材料,也能像艺术家用最敏锐的感觉与最鲜活的笔触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他是无愧的天

9、才,他代表的是西方绘画史的最高峰。相信许多人会同我一样,偏爱达芬奇那些超出绘画之外的成就,执意将他作为艺术与科学的完美融合。而上了研讨课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观点并不正确。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意指技艺,“科学”则指知识。像绘画这样的艺术,在当时只能算艺术中较低等的“机械式艺术”。而像达芬奇这样具有创新性的人才,通过他细致的观察,精巧的构图,精准的比例计算试图证明绘画也是当时“科学”的一种。对达芬奇来说,绘画(今可用“艺术”涵盖)即科学(今可用“知识”代替)。想到这里,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当初的崇拜,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罕见的各种知识的统一与融会贯通,羡慕他以一个“艺术家”这种文科生身份却能取得理科

10、生才能取得的科学成就。再回看那些曾令我着迷不已的科学成就,可以发现那些多是达芬奇手稿上的个人设计。按照科学在今日的定义,达芬奇可能不能被称为是一名科学家,确切地讲,我认为只能是个发明家、实验家。他能设计飞行器、滑翔器,却无法创造出像“相对论”这样的抽象的科学理论体系来说明为什么他的设计能使人飞翔。他根据所见,通过实验,衍化为所知,并佐以他大胆的想法,使他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闪光。达芬奇之于我,他给现代人的意义不仅在于他那些流传至今的创新与发明,以及他经久不衰,永远散发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他作为研究本身也充满了非凡的价值。他本身所带的神秘气息引人探寻,他作品所含的深意发人深思;他戏剧般的身世,修道士

11、般的生活,苦行僧般的痴执;留给了后世人无数想象空间。关于他是否是共济会成员,是否是同性恋,蒙娜丽莎本人身份等等这些问题,为如今的小说、戏剧、电影创作提供了无数的原材料。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给当代的我们带来的启示。老师曾问:“我们这个时代还能否再出现一个像达芬奇这样的人物?”虽没有参与讨论,但是心中的答案却是否定的。在学科不断细分的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越来越精,越来越专。美术课变成了只存在于小学的名词,高中便要进行文理分班,美术生也成了成绩差强人意的学生上大学的捷径,大学里便只能选择某个具体领域,但大学里反而出现通识教育,可谓本末倒置。导致我们虽能拥有许多在各方面顶尖的人才,却没有办法再出现一

12、个像达芬奇那样的全才。世上再无达芬奇!再没有人能不理世俗舆论,忍受常年的寂寞,专注于自己的兴趣,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世上再无达芬奇!再没有人能有这样长远的眼光,看透时代的齿轮,挣脱时代的枷锁,进行超时代的发明与创造。我们无需怜悯这卑微的画师,因为他是万物之主,他窥见了宇宙初始的一切,并以手塑之,借由他的艺术。你可以称他为上帝的儿孙总结与收获选这门课之前,我已经对达芬奇本人很感兴趣。无论是他那幅传世名作蒙娜丽莎,他本人戏剧般的身份,还是他令世人诧异的才能,都充满一种神秘感,诱人去仔细探究。选课的时候,我已经看过他的不少纪录片,也阅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章。再者,与上学期选的通识课有些契合的主旨,带着

13、些侥幸的心理,我选了这堂研讨课。然而,课越上却越发现,自己通识课时写的文章是多么的浅显、无知。这几乎是随便一个看过些纪录片,知道些常识的人就能写出来的,并且充满了大段大段的直接引用。然而想重新写篇小论文,却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所以那次我想让老师宽限一下论文最后截止日期)。考虑许久,我认为达芬奇的资料人人都能搜到,但是难得的是,能将这些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并且他人的论文中缺少的很有可能是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讲某个点的自己的感受,以及我个人对达芬奇这些年来的情感的真实变化。所以在我的论文中,我对我从书、电影、老师给的课外阅读材料中符合我主题的材料进行了整理,并讲述了我在上完研讨课后对达芬奇情感与

14、认识的变化。最后,对于我们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也进行了自己观点的表达。关于小论文最后上交时的格式,老师说可以手写(幸好不是提倡手写)。但我的汉字书写能力一直遭我家长辈的嫌弃,加之要进行配图,所以果断选择了用打印稿上交。想想写一位西洋艺术家,配以端正的手写小楷字也不会增加什么阅读趣味,只会增加老师的阅读时的辨认难度。同时,我也注意到老师的讲义中,配图均是在文字旁边,确实便于观看,所以本文也采取了这样的格式。此外,我将达芬奇的这一张自画像用PS软件进行了制作,来作为封面的底纹和页眉上的标志,至于跟老师在乐乎上使用的头像一致,那纯粹是巧合啦!达芬奇的成功,他人无法复制。他是那种孤傲的天才,醉心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变可以忽略一切。他那超时代的发现与手稿也是在许久之后才为世人熟知。或许正如瓦萨里对他恰如其分的评价“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他的艺术世界,是一座宝库,等待我们更深入的挖掘;是一杯清茗,需要我们更细致的品尝参考资料1 乔尔乔瓦萨里. 名人传M.湖北美术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2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 纪录片 BBC:Leonardo Da Vinci, 2003.4 百度百科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