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528559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阜南一小北校区:杨 振 设计理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教学设计中,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读课文,深化认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教材分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略读课文, 课文先写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

2、,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河流的只是有简单了解,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大部分学生有查阅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了预习课文的一般方法,对说明文也不是很陌生。但学生对黄河的历史以及现状不是很了解,环保意识仍然有待提高,还没意识到其实保卫黄河自己也可以出一份力。在词汇量上,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上仍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明确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科学治理黄河的方案。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分析、重组信息的能力,情感

3、目标:使学生从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的教训中受到的启发,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的方案教学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 2、你能背诵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

4、,但它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去看看她是怎么变化的。(板书课题: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二、自读质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质疑) 三、探究交流 (一)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谁能用文中的词来说说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板书: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河沙 (二)全班交流 1、谁能找到文中描写黄河原来样子的句子?愿意读读吗?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

5、?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 明) 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 (出示图片)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

6、地肥沃) 师:美吗?(美)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

7、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说明了什么? 生: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

8、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板书:自然 社会)。 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

9、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生: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 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

10、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案吗? (这么多方法 “数管齐下” “管住泥沙”,相信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四、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发展前景,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但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知

11、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将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的变化:过去、现在 变化的原因: 人为如何治理黄河:科学治理 教学反思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课堂上只要住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语的理解不作为要求。课堂上要进一步放手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联系自己查找的资料独立完成“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等内容的梳理,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要求,更要放手,要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语文教学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语文就在生活当中。本节课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多像别人请教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语文课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恰当地运用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