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511820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蜡烛,西蒙诺夫,作者简介: 西蒙若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 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获斯大林奖金。1959年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同年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协议。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三国的共同努力,粉碎敌人的交通线,构成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为南斯拉夫人民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本课便是苏联红军帮助南斯

2、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时发生的一个故事。而作者则是以一个随军记者的身份跟随大部队到东欧各国,在目睹战争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背景,通讯体裁,通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生动、具体、形象的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形式。它属于记叙文的一种,既有小说的文学性,又有新闻的真实性。,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 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有韵还是无韵,可以分为诗歌和散文;根据结构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认识新朋友,烧 灼 桥头堡 地 窖 匍 匐 腋 下 拂 晓 瓦 砾 颤巍巍 育乞西 契

3、柯拉耶夫 舀 鞠 躬,zhu,bo,jio,p f,y,f,l,wi,q,q k y,yo,j gng,辨析形似字,砾,烁,铄,契,锲,窖,窑,窟,揣,踹,喘,湍,(l)瓦砾,(shu)闪烁,(shu)众口铄金,(q)契约,(qi)锲而不舍,(jio)地窖,(yo)窑洞,(k)窟窿,(chui)揣测,(chui)踹开,(chun)喘气,(tun)湍急,认识多音字,削,xio 削去,xu 剥削,间,jin 间距,jin 间歇,迫,pi 迫击炮,p 迫不及待,堡,bo 碉堡,p 十里堡,复述课文,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 )之苦的老妇人( )的动人事迹,赞美了( ),讴歌了( )的深厚感情。,时间:

4、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红军烈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惟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问题探究,1.文中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找一找,分析一下为什么要反复描写? 2.文中有没有对老妇人进行语言描写?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人物刻画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老妇人的片段,并说说通过这些片段你认为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课文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西蒙诺夫感人至深的蜡烛一文。从中我们了解了通讯这种新体裁的特点。战争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极端状态,战争也是对人类生命的挑战,当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呈现的时候,往往就能看到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可以发现善良是人性中共通的一点。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体会了课文中所传达出的真挚感情。老妇人的爱,是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的母亲般的爱。战士牺牲的精神让她无所畏惧,是人类美好感情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