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第二课时.老王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497675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第二课时.老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第二课时.老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第二课时.老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第二课时.老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第二课时.老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第二课时.老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第二课时.老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王,杨绛,第二课时,复习,本文的作者是谁?他的先生是著名的学者、作家 ,著有小说 ,本文的故事背景是 。杨绛笔下的“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用了哪两个字来概括?老王的“苦”表现在那里?,感悟情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1.作者是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写下这篇文章的?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2.谁是幸运的人,谁是不幸的人?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而老王是个“不幸的人”呢? 3.幸与不幸者有什么共同点?再读课文,找出表现老王与“我”的善良的事件。,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写下这篇文章的?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同情、感激

2、、怀念,但最主要是愧疚),2、谁是幸运的人,谁是不幸的人?为什么作者要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而老王是个“不幸的人”呢? 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等等,从这些来看,作者显然是比老王要幸运的。 作者与老王交往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在干校里,没能拿工资,要接受劳动改造,被批斗,被定为“特务”“反动权威”,甚至作者自己说“人人可以起来欺凌戏侮”,这样的处境也是十分艰难的。但相比老王而言,作者毕竟还有些钱,身边还有亲人和朋友,有学识,所以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而老王则是一个孤苦伶仃、心地善良的“不幸者”。人,生来本是平等的,但彼此境遇的不同就造成了“幸运”与“不幸”

3、之别。,老王为人善良,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老实厚道、淳朴善良、知恩图报,3.幸与不幸者有什么共同点? 再读课文,找出表现老王与“我”的善良的事件。,善良,作者的善良,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小结:根据以上的内容,可见不管是幸运的

4、人还是不幸的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善良去体察善良,这正是让人感动的地方。那么,课文是如何来表现刻画这一种善良的,请再读课文。,品味语言,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细节,细细品味,再想一想,这些细节为什么会令你感动?然后用“我最感动的细节是 ,因为从这里我感受到 。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提示: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好词好句等。,合作探究,1.结尾写到“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如此竭尽全来帮助老王,为什么还感到“愧怍”?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A.作者虽然竭尽全力帮助老王,但总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也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变老王的不幸,所以感到“愧怍”。其实这种愧疚就是作者善的表现。

5、 B.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一个人的关爱不够,需要大家的关爱 。,2.作者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 从文章看,主要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者一家几是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拓展延伸,关注“老王”:你周围有没有像老王一样的不幸者,读完课文后,你认为该怎样对待他们?,结 语,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幸的人,许多弱者,而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生活在爱的关怀里,让我们学习杨绛女士把爱之光分一些给身边的人,让世界充满爱。,布置作业,1.整理课后题。 2.复习课文,完成南方新课堂。 3.预习第9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