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堂实录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497570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堂实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峡教学实录主题:道法自然 大美在“和”以三峡为例执教:邹正华(小榄花城中学)时间:2010年9月30日10:55-11:40地点:小榄花城中学班级:初二(3)班整理:夏小英(根据录像光盘)一、 新课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六单元。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90页,看到单元提示。大家把单元提示的第一自然段齐读一遍。 (生齐读,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师拍案叫停)师:是仁者l山吗?生齐答:y.师:都不是,读yo,“喜欢,喜爱”的意思。(师板书) (生俱现疑惑色)师:中央电视台曾有这样的一句广告词,读的是yo。就这个问题,大家今晚回家可baidu一下,作

2、为一个问题探究。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仁者为什么“乐”山?智者为什么“乐”水?是仁者喜欢登山?智者喜欢喝水吗?(哄堂笑)生1(主动站起):我记得在课外书上看过一句话,山的稳重,水的灵动。师(兴奋地):很好,看来多读课外书的同学的悟性就是好啊!这句话说的就是,仁者的性情似山一般的什么?生齐答:稳重。师:智者的性情就像水一般的什么?生齐答:灵动。师:很好!我们是要成为仁者还是智者?生齐答:都要。师:对,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嘛。(笑声)这一点,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中国文化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怎么做和怎么想的一个基本特点。既要山又要水,有山有水才有风水;(笑声)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评三好学生。

3、(笑声)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事,这段时间,老师家访,见到一些家长,连说好,好,好!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生2:成绩好,表现好,家里的房子好嘛!(哄堂笑)师:不是,是老师问家长有几个子女,家长回答说有两个,一儿一女。生3:有男有女,“女”和“子”就是“好”咯。师: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文化心理的一种表现,怎样的文化心理?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疑惑,俱不出声)师:大家还记得08年奥运会开幕式吗?一开场,为体现中华文化特质,投影了一个什么字?生(大悟,齐声):和师:组词。生:和谐、中和。师:对,我们民族文化心理认为:非常美好的东西就要能体现和谐、中和。(板书:大美在“和”)(师恍然)大家还未把书

4、读完!生继续齐读单元提示:山水景物,曾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师:我们读自然山水的诗文,有什么作用?生齐答: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师:丰富什么文化积累?生齐答:中国文化积累。师:好!我们今天就学三峡这篇课文,看我们的灵性能不能得到激发?情操能不能得到陶冶?得到怎样的中华文化积累?(板书:以三峡为例)二、 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已经整体感知了内容大意。我们要学好文言文,有一个手段就是读,读非常重要。昨天布置预习的时候,我叫大家读三至五遍。我调查一下,读过三遍的同学请举

5、手。(很多同学举手)师:好!大部分同学已经读过三遍了。我想听听,读过三遍能达到什么水准。廖正权,你表演一下吧。待会儿,你的同桌点评一下。 (该生开始读课文,声音较轻,速度较慢)师:很有勇气,把它读完了。同桌点评一下。生4:我觉得他读得还可以,就是有几个字读错了,而且不够熟练。师:哪几个字读错了?生4:“飞漱其间”的“漱”读“sh”不读“s”;“属引凄异”的“属”读“zh”不读“sh”师:很好!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是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是要读出这篇课文的“精、气、神”。下面,大家跟着老师读一遍。老师的“精、气、神”可比你们多养了二十多年,(笑声)希望老师的“精、气、神”能传递给你们。朗读的时候还要

6、带着任务,想一想,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好!全体同学,挺胸,抬头。调整状态,酝酿情绪,跟着老师,读! (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句头字”),为下面朗读背书的环节做准备。老师语调铿锵有金石之声,情绪饱满似高山之巍峨,江河水之奔腾,教师带着生命体验的范读,学生明显受到强烈的感染、震撼)师:好!我们一起朗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生5:大气磅礴。生6:回肠荡气。生7:抑扬顿挫师:很好!看来大家是读出了一点感觉了。大家自己朗读一遍课文,不要齐声读,用你自认为恰当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理解来。 三、文本赏析与背诵师:课文4个自然段。大家看看作者分

7、别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第一自然段?生8:山(师板书:山)师:第2自然段?生9:水(师板书:水)师:什么季节?生10:夏季。(师板书:夏季)师:第3自然段?生11:也是写水。师:什么季节?生11:春冬。师:第4自然段?生12:水。师:好好看看,写到了水吗?好像只有泪水吧。(哄堂笑)生12:山师:好!(师板书:山)从季节的角度看,第4自然段写的什么季节?生12:秋季。 师:(师板书:秋季)大家看黑板上的板书,“山水山”,大家能不能发现一点什么?生13:构成一个字谜。师:对,谜底是什么?生14:“峡”,“三峡”的“峡”。 (惊叹声)师:大家看,这篇文章的思路暗合了一个“峡”字,是不是

8、有点神秘?生齐答:有点神秘。师:好,我们看一下第一自然段是怎样描写三峡的山的?哪位同学,你用自己的话把三峡的山描绘一下,注意要把握住三峡的特征。生15:三峡的山长,有七百多里;三峡的山多,重峦叠嶂;三峡的山高,隐天蔽日。师:说得很好,还有一点文采。这一段说到三峡的山高,隐天蔽日,作者还嫌不够具体,还写了一句什么?生1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师:翻译成现代汉语。生16: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见不到日光和月光的。师:大家说他翻译得准确吗?生17:我觉得应该是“见不到太阳和月亮”。师:为什么?生17:因为注释3把“曦”字解释为“太阳”,那后边的“月”字就应该翻译成“月亮”了。师:很好!给这位同学一

9、点掌声。他很认真,并且在思考问题,我们要向他学习。下面,大家把第1自然段读几遍,力争把它背下来。1分钟后,老师抽背。 (学生读书如鼎沸)师:好。我们检查一下背诵的情况。哪位同学起来接受挑战? (一生站起来准备背书,被老师打断)师:古人说一个人把书背得好,说是“倒背如流”。我们今天就试一下倒背,好吗?(老师指黑板上的“不”字) “不”。生18:不见曦月。师:自。生18:自非亭午夜分。师:隐。生18:隐天蔽日。师:重。生18:重岩叠嶂。师:略。生18:略无阙处。师:两。生18:两岸连山。师:自。生18:自三峡七百里中。 (掌声。全班同学看着黑板上的“句头字”,顺着背一遍)师: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的第2

10、自然段是怎样描写三峡夏季的水的?生19:水多,水大。师:何以见得?生19:水都涨到小山丘了。师:对。所以“沿溯阻绝”了,“沿溯阻绝”是什么意思?生20: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中断了。师:水多水大正好行船,怎么却不开船了?生21:怕触礁。生22:不对,是怕碰到“陵”,小山。师:对,三峡夏季的水非常凶险,所以连航路都中断了。(板书:凶险)三峡夏季的水还有什么特点呢?生23:迅疾。师:(板书:迅疾)何以见得?生24:一千二百多里,朝发夕至。师:快赶上“武广高铁”了。(笑声)作者还嫌描写得不够具体,后面还有一句?生2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师:这句话如何翻译。生26: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水流得快。师:

11、大家说他翻译得准确吗?生27:我觉得从上文的文意来看,应该是把“乘奔御风”的速度和“朝发夕至”船行的速度做比较。师:很好!给这位同学一点掌声。他很认真,并且在思考问题,我们要向他学习。三峡夏季水的特点是凶险和迅疾。这两个特点作者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沿溯阻绝”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事实来具体说明。还有,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27:夸张。师:是夸张吗?船行得有那么快的。生27:我认为是夸张。船行不仅靠水推,而且也借助风力。从物理课上的知识来推断,船行绝没有风的速度快。(掌声)师:用到了物理知识,我们的语文跟其他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生齐声:学语文,也在学其他各科;学其他各科,

12、也在学语文。(课本“写在前面”中的话)师:很好,老师经常强调的话,大家没忘。下面,我们把第二自然段背一下。 (生自读自背,老师检查倒背,顺背)师: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春冬季节三峡的水。大家想一下,作者抓住了三峡水的什么特征?生28:三峡的水夏季流得太快了,太累了,春冬季节就休息了,懒洋洋了。 (哄堂笑)师:大家不要笑话这位同学,我们的这位同学把三峡人格化了,他的“灵性就被激发”了。(笑声)生29:老师,我觉得他说得不对:“湍”, 急流;“瀑布”、“飞漱”还是很有“力度”的。师:你说得很好。语文就是这样,很多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行!我们给这两位认真思考的同学一点掌声

13、,好不好? (掌声)这一段写水,写了哪些水?生30:急流、潭、瀑布。师:这一段还写了哪些不是水的景物?生31:怪柏、树、草。师:写这些是不是偏离了中心?生31:不是,是起衬托作用。师:恭喜恭喜!你的灵性也被激发了。(哄堂笑)(生自读自背,老师检查倒背,顺背)师:课文第4自然段,写秋天三峡的山,写了些什么?生32:林、涧。生33:主要写了山上的猿。师:很好。如果我们要找出本段的“段眼”(化用“文眼”一词)。大家看,哪个词最佳?生34:凄。师:很好。我们如果用“凄”字来组词,你们看从“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的句子来看,可组一个什么词?生35:凄冷。师:对,这实际上是说三峡这个地方秋天的气温很低。

14、除了“凄冷”,还有什么“凄”?生36:凄异。师:“异”字作何解?生36:异常。师:异常在什么地方?生37:属引,接连不断地叫。师:“属引”跟后边哪个词照应?生38:久绝。师:对,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生39:哀师:哀伤,这个“哀”字又跟后边哪个字照应?生39:泪。师:对,三峡秋季的整体氛围是什么?生40:凄凉。师:哪猿声起什么作用?生40:衬托。(生自读自背,老师检查倒背,顺背)师:这篇文章,读起来很美,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啊?生41:我觉得第1、2自然段应该是一种豪放美。师:恭喜恭喜!你的灵性也被激发了。(哄堂笑)(师板书:豪放美)第3、4自然段呢? (生俱默然,应是把握不到)师:我们上学期讲到宋词有

15、两个流派,大家记得是哪两个吗?(生大悟)生42:我知道了,第3、4自然段有一种婉约美。师:很好。(板书:婉约美)三峡就像一个人,既豪放又婉约。一个人豪放而不婉约,就可能得狂躁症;婉约而不豪放,就可能得抑郁症:都会不正常。(哄堂笑)为什么这样呢?就是,我们一开始说的没做到中国文化中的哪个字?生齐答:和师:怎样“和”?生:中和、和谐。师:很好,我们文化心理中的“和”的思想,就来自于像“三峡”这样的自然山水的启示。这就是“道”法什么?生齐答:自然。师:(板书:道法自然)恭喜恭喜!全班同学的灵性都被激发了。(哄堂笑)好!我们今天通过品读三峡,积累我们民族文化的“和”的精神。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题就是:道法自然,大美在和。这篇文章的“和”不仅仅表现在豪放与婉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