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县“十二五”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92199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安县“十二五”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平安县“十二五”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平安县“十二五”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平安县“十二五”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平安县“十二五”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安县“十二五”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县“十二五”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安县“十二五”商贸流通服务业发 展 规 划(2011-2015)(讨论稿)平安县经贸局2010.10.25编 制 说 明本规划在回顾我县“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状况、分析今后一个时期商贸流通业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时期加快平安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发展布局和确保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本规划中的商贸流通业是指第三产业中,以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营利性事业,主要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批发、零售,餐饮、美容美发、社区商业等生活服务业,典当、废旧物资、租赁、拍卖、成品油等特种行业。同时,本规划还对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代会展等新型流通方

2、式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预测指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测算到2015年。本规划是“十一五”时期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今后,县域内改造或新建大型商业网点设施,应充分遵照本规划,将商贸流通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作为前置条件,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办理建设、工商、税务、土地、消防等手续。必要时,要履行听证等程序。本规划编制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 商务部公布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流通业发展的意见青海省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海东地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平安县国民经济和社

3、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一、发展背景(一)取得的成绩(二)差距和不足(三)面临的形势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预期目标三、发展战略(一)贸工农联动发展战略(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三)跨越式发展战略四、发展重点(一)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二)加快现代流通方式发展(三)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优化升级(四)加强和完善特种行业监管 (五)加快市场开放进程五、网点发展布局(一)县城商业网点布局(二)农村特色商贸流通产业导向及网点布局六、发展保障措施(一)加强商贸流通工作领导(二)加大商贸流通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三)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四)加强市场运行监测 (五)加快商贸流通人才培养和引进(六)加强

4、市内外区域合作(七)形成确保规划落实的工作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商贸流通服务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一、发展背景“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和层次的提升,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流通体制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取得的成绩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一五”时期,预计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5亿元,年均增长

5、20.2 %,其中,批发零售额5.3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2亿元,分别增长了22.5 %、24.3%。 新型业态不断提高。以石油、烟草为主的连锁经营,以海东署光商贸有限公司为主的超市,以海尔为的主的家电和乔丹、红蜻蜓等服饰专业店、专卖店的兴起,推进了我县流通业新型业态的较快发展,城市商业品位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先导作用逐步增强。海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青海东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平安西村农畜产品交易市场、西营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发展,为我县工农业产品提供了良好交易平台,已成为促进我县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地,推进了我县贸工农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引导生产、搞活流通、提升影响、促进发展的作用。

6、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县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投入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县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百货商场4家(均在市区),全县酒店8家。全县县乡通车率达100 %,通电率达100%。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 服务业规模水平相应的到改善。“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县农业人口向县城的转移和外州县人员来平安定居,带动了我县房地产、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都市市绿洲为代表的较高品味的餐饮、住宿等行业。(二)差距和不足 对商贸流通业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工作中表现为:重生产轻流通,没有专门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像支持农业、工业那样支持

7、商贸流通业发展,在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政策制约严重。在水、电、气的使用收费上,与工业、农业企业同网不同价,与工业、农业企业相比,商业用水用电价格要高出几倍;在用地价格上,与工业、农业企业用地价格差别很大。 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滞后。由于缺乏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管理法规和管理规范,造成商业网点建设随意性大,重复建设, “小、散、多、乱”问题突出,城市分区功能定位不清,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全、特色不明显、整体品位不高等问题;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农村流通网络不畅,城市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而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相对薄弱。 对外贸易外向度低。2010年底,我县目前有自营进

8、出口企业5家,有出口业绩的2家。规模不大,总量不高,提高不快,对外贸易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微乎其微。 产业基础薄弱,企业竞争力不强。2010年底,总体上看,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实力不强、竞争力较弱,摊位式、分散性、小规模的组织形式和传统营销方式仍占较大比重。 消费水平低,农村发展落后。2010年底,全县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人均1907元。农业人口大多处于山多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环境中,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增收不快。农民人均纯收入4492元,农民购买力低。(三)面临的形势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要转型期。当前,我国商品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大

9、;改革开放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商贸流通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化、标准化、现代化竞争环境;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商贸流通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十二五”时期,我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体制将由初步的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经济社会结构将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农村与城市互动及城乡一体化转变。商贸流通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商贸流通业迎来快速发展期。随着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扩大内需、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和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政策的出台,为我县商贸流通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商贸流通业

10、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其地位与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 我县经济发展处在战略机遇期。省政府大大平安建设成商贸文化旅游型中心城镇和实施“曹家堡空港综合经济区”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农业,狠抓产业培育、城市功能培育、特色市场培育,既强化了产业支撑,又完善了基础设施,为我县商贸流通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 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和“跨越发展、和谐融入”理念,以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建设现代城乡商贸流通服务网络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

11、主体,加速商贸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商贸流通产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先导作用,推进传统商贸流通业向现代商贸流通业转变,使我县真正成为我省东部地区物流集散中心。(二)预期目标到2015年,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预期目标: 产业规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6亿元,年均增长21 %。 重点企业培育和重点项目建设。培育限额以上零售企业超亿元1家(海东署光商贸有限公司)。培育年配送额超亿元物流配送中心1个(平安物流园区),年配送额超千万元物流配送中心1个(“万村千乡”配送中心)。重点建设伊尔顿等10个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项目,平安物流园区等11个物流、仓储、配送

12、项目,县生猪屠宰等5个改造扩建项目,署光连锁经营等3个零售餐饮项目(见附表)。 现代流通业态和行业管理。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农村农家店基本实现食品统一配送率达80%,农资统一配送率达75%;建设商业服务标准化示范社区5个。形成布局较合理的成品油、煤炭、典当和废旧物资回收等特种行业经营服务网络。三、发展战略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和商贸流通业欠发达的实际,按照 “依托西部,调整产业;延伸东部,打造品牌”发展战略的总要求,坚持贸工农联动、城乡一体化和跨越式发展的商贸发展战略,推进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上新台阶。(一)贸工农联动发展战略贸工农联动发展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符

13、合我县实际的发展道路。要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既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丰富多样的生产资料,又为工农业产品提供畅通便捷的销售渠道;既促进多层次、多元化消费,又引导多品种、多样化生产。商贸流通业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为载体,积极发展“公司+农户” 和“订单农业”,在为工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获得自身产业结构升级、业态调整和技术进步所必须的产业支撑和保障,有利促进其自身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新时期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的现实举措。要抓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推动城市流通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14、城市现代流通方式和业态向农村辐射,城市连锁企业向农村覆盖,尽快形成“开放互通、平等和谐、共同繁荣”的城乡流通新格局;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又有自身商贸特色的中心乡镇,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活,沟通城乡的桥梁和纽带。(三)跨越式发展战略欠发达是我省最基本的省情也是我县县情,加快贸易流通服务自主创新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流通业结构调整,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是实现我县贸易流通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支持流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充分运用现代流通技术,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发展,实现技术创新;推进流通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变革,创造具有平安特色、符合流通企业实际的现代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创

15、新。要提升发展理念,以较高的起点,抓好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和商贸信用体系建设,充分积聚后发优势,促进商贸流通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发展。四、发展重点根据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重点是:以农村市场为基础,以扩大消费为主线,以提高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市场监控体系建设,提高服务业品位。(一)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核心,推进和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以解决农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为切入点,将海东商贸有限公司作为试点企业,推进“乡镇连锁超市、村级放心店”工程,确保2015年底全县乡镇连锁超市(便利店)覆盖率达到100%,放心店覆盖率达到85%,重点抓好乡镇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拓展和延伸,鼓励其在有条件的乡镇扩大连锁服务网点,并逐步向行政村乃至自然村延伸连锁便利服务网点,逐步扩大连锁服务范围,力争在全县农村范围内形成功能齐全、经营规范、服务优良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并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