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办案七步骤.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85908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办案七步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工商办案七步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工商办案七步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工商办案七步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工商办案七步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商办案七步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办案七步骤.doc(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商办案七大步骤-第一步立案掌握线索、发现案源,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各级办案机构立案查处违法案件的基础和先导。要办案就必须首先重视掌握线索,发现案源。要善于通过初查、分析、筛选、排队,对一个个线索按轻重缓急作出处置,符合立案条件的,促使其尽快进入立案程序。一、线索来源执法人员主动发现。比如在公务活动中发现线索,包括在对市场交易活动的日常监管中,在处理案件中发现和牵连出其他案件线索;从计算机网络上发现线索等等。实践证明,执法人员主动发现线索,是各级办案单位掌握案源的重要途径。不少地方这类案件占结案数一半以上。从检举、申诉中发现。包括从商业秘密被侵犯的主体等受害人的投诉中发现,人民群众的来电、来信、

2、来访反映检举违法行为,历来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获得线索的重要来源,过去、现在和将来均会如此。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投诉网络由消费者申诉中不断发现违法主体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构成行政违法应当受到行政制裁,将越来越多。有关部门转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办案机构长期以来同公、检、法及其他执法机关配合密切,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能分工,线索互转的渠道是畅通的,尤其在新的刑事诉讼法对司法机关对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而又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应移送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作出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更有可能从司法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横向移送的案件或线索中获取案源。上级交办。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交办案件线

3、索,是实施协调、指导、监督职能的具体体现。上级交办案件的线索来源很广,如群众来信来访、其他机关转来等。上级机关还有权指定下级管辖有争议的案件,有权将自己管辖的案件委托下级调查或办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常常使用上述协调、指导职能,组织有效的“战役”性执法办案活动,均取得显著成效。当事人投案,自述。这类情况多见于共同违法中的成员,往往因分利不均或后果出乎预料,迫于艰难的处境而投案。这类案件数量虽不多,但大部分是大案。如一些单位或个人购买自用的走私汽车因无法上牌,在强大的打击走私浪潮中,只好主动投案,希望从轻处罚的事例曾普遍发生。明确线索来源途径,有利于执法人员理性地注意寻找案源,不让可能有价值的线索

4、从身边悄悄溜走。二、线索管理集中管理,即时初查,是用好线索的基本原则。各办案单位所掌握的线索,应由专人集中登记管理,根据轻、重、缓、急应于当时、当日或次日交办案单位负责人直接初审,其中重大线索应及时向局领导报告。线索初查及案前调查。初查的基本目的是了解:第一,是否真有违法事实发生,是何种违法行为;第二,违法事实的发生地是否在管辖的行政职权范围之内,具体发生地在何处;第三,该违法行为是否需要实施行政处罚,其中包括该事实是否发生在近两年之内、有无显著轻微的免责情节等。线索初查应当注意及时、保密,注意工作方法。根据线索的明朗程度,可以采取下列方式进行初查:侧面调查,多方收集资料;对可能有违法事实的现

5、场进行暗访;直接向当事人或其合伙人进行调查;对有把握的违法现场进行突击检查。初查中,可以将上述几种方式并用,如可以先收集资料,经过现场暗访再进行现场检查,随之询问当事人。发现紧急情况的,应当在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向领导报告,以免贻误战机。线索初查后,必须及时进行处置:对在管辖范围内确有违法事实发生,且应当予以处罚,构成立案条件的,应当立即立案。对于无违法事实发生或虽有违法但情节显著轻微的、发生于两年前的不予立案。对于超越本局地域管辖范围的,马上报告上级或直接移交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于超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职能的违法行为,立即移交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对线索的处置情况需要回复的,应当及

6、时回复提交线索的单位或检举揭发人。三、报批立案立案,即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认该案件成立。除适用简易程序的当场即时处罚的案件以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决定对某一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调查处理之前,均应经过审批立案程序。遇紧急情况时,应一边采取措施,一边报告,事后马上补办立案手续。只有经过正式审批立案的案件,才能保障此外一系列具体检查、询问、采用强制措施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立案的条件是确有违法事实发生,而且需要依法处罚。立案之时,并不需要查明实施违法行为的确切当事人是谁、违法行为涉及的具体物品数量及情节、手段如何等等。凡经过初查,办案单位认定符合上述立案条件的,就应当立即填写立案报告表,上报立案。报

7、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违法事实。包括已掌握的违法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发生了何种违法事实,该行为的当事人基本情况等。就立案之时而言,所掌握的违法事实还可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有待于在以后的办案过程中予以查明。如某县工商局经检科接到群众检举后,派员于年元月某日对镇村李某院子调查访问时,发现正在制造五粮液酒的现场,办案人员在当即进行的检查中,发现了商标、酒瓶、散酒、已装成箱的“五粮液”及封口机、打包机等工具,李某及两名小工在现场。李称房子是租给姓吴的,造冒牌酒是吴某所为。本案在当日下午立案,此时,无需确立应在此案中承担行政责任的该是谁,也无需证实其活动于何时开始,制造了多少等等。换言之,只要在这个确切

8、的地点发生了制造冒牌酒的基本事实,就可以将其作为立案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按“法无明文不罚”的原则,立案时必须列明其行为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立案依据。任何案件,在未下达处罚决定之前,相关行为均处于涉嫌违法状态。经过对案件的初查,在确定立案之时,办案单位一般都能明确地指出,相关行为违反了何种法律法规。需要注意的是,一种具体行为常常同时违反若干个法律法规,引起多种法律后果,如上述制造冒牌酒的案件,就涉嫌违反了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产品质量法及相关的注册登记管理法律法规等等,确定填写立案的法律依据之时,应充分考虑个案的具体行为适用相关法律条文的贴切性,结案时的操作方便

9、等因素,已经采取或将要采取强制措施的,还应考虑适用法律法规的有关授权问题。在立案之时,列出的法律法规往往只填明一种即可。这是因为立案之时当事人仅为涉嫌违法状态,所以即便在定案处罚之时,查明其应当适用其他法律法规,也属于正常执法。确定主办人员。办案单位的负责人在报告立案之时,必须确定两名具体办案人员作为本案的主办人员。主办人员一经确定,除发生回避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更换。在两名主办人员中,还必须有一名本案的负责人,报告列名时,应分出先后,以便责任落实。同时,在主办人员中,应由一人负责管理案卷调查材料,以避免材料散乱丢失的情况发生。预计结案时间。为发挥行政执法快捷的优势,在立案之时,根据不同案情对

10、预计结案时间作出要求,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法律法规未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办案期限作出规定,但一些地方性法规对采用强制措施扣留财物的时间作了限制。而且,这也是提高办案效率,防止案件久拖不决,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的需要。批示立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违法案件,应由办案单位负责人签名报告,经局长(含分管副局长,下同)签名批准立案。根据案件的管辖区别,批准立案的机关不同。凡属于基层工商局按违法行为发生地管辖的一般案件,由基层工商局局长批准立案;对需要作出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处罚的案件,由原发照机关立案;对法律有专门管辖规定的案件,由有权管辖的机关立案。比如,公用企业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滥用优势

11、,强制交易的不正当竞争案件,省或设区的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立案;外资企业或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违反登记管理规定的案件,须经国家工商局或其授权的地方工商局管辖立案等。经局长签字批准的立案报告表,除上报备案单位留存外,必须随附案卷一份。经有权管辖机关局长批准立案后,本案即进入了首长领导、部门负责、专人承办的办案调查程序。主管立案备案工作的上级部门,应当根据立案情况,随时对办案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立案案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整体执法的监控下,开始有序地进入了调查阶段。工商办案七大步骤-第二步现场检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违法案件中,可以依据多种法规,对当事人涉嫌违法的财物和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12、现场检查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违法,收集证据的重要手段。认真掌握、组织实施好现场检查,是对办案单位的基本要求,而现场做好检查工作,则是办案人员的重要基本功。一、现场检查的概念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案工作中的现场检查,是指工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对当事人涉嫌与违法经营活动有关的财物及场所进行查看、清理的执法活动。现场检查笔录,是指执法人员使用统一的格式文书,对上述检查活动所作的书面记录。二、现场检查的特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案中进行的现场检查,是短兵相接地与违法当事人较量。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一)时间性强。现场检查是针对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存在的财物、现场的检查,而随时空条件的变化,现场可能灭失,财物可能

13、转移。因此,执法人员能否适时进入现场,抓住现场,非常关键。兵贵神速,办案人员进入现场,应立即进入情况,聚精会神地利用有效的短暂时间,完成各项检查任务。可以说,赢得时间,就赢得了本次检查甚至整个案件查办工作的胜利。(二)客观性强。现场检查的对象,均具有客观存在的特征。而执法人员所进行的检查,则正是要以固定提取证据的方式,反映其与案件事实相关并客观存在的事实。可见,现场检查中,执法人员所追求的,就是现场、证据的客观性、真实性。(三)干预性强。现场检查的矛头,直指当事人涉嫌违法的经营活动,直接干预其经营。这种检查必然会对当事人产生极大的压力,因此,其制止违法的效果肯定是显著的,但是,这种强有力的干预

14、,难免涉及当事人的其他权益,尤其在当事人并非完全从事违法经营之时,检查活动对其合法经营部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由此,执法人员应当尽量降低干预造成的负面影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三、现场检查的意义依法进行的现场检查,对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现场检查是制止违法的重要手段。现场检查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执法中,为制止现场违法行为,而经常采用的执法手段,检查的矛头直指当事人涉嫌违法经营的财物、场所,执法人员的检查活动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威严,现场所形成的威慑力,足以使当事人立即中止违法行为。由此,达到制止违法的目的。(二)现场检查是收集证据的重要措施。在现场检查中,执

15、法人员不仅通过制作笔录,有效地固定违法现场并予以提取,而且还能抓住时机,从现场发现与违法活动有关的书证,物证。这些证据的取得,显然将为结案打下基础。反之亦然,如果现场证据均证明当事人行为合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则应保护其合法经营不受非法侵害。(三)现场检查是普法教育的有效方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检查活动,均系依法公开进行的。因此,不仅对当事人,就是对旁观者,其影响足以起到普法和警示的作用。四、实施现场检查的基本要求执法实践证明,遵循现场检查的基本要求,有效地组织实施现场检查,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失败的现场检查,可能导致执法机关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对于现场检查的基本要求,可以简要归纳为如下三点:(一)依法实施现场检查工作现场检查必须依照法律法规授权和法定程序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相关授权的法律依据,并经办案单位负责人批准。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依据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商标法施行细则等多项法规及各地地方行政法规赋予的相关职权,遵循相关程序规定,实施现场检查。如检查时,执法人员应有人以上,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向当事人交待其权利义务,制作的笔录、依法提取的证据须经当事人确认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