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85333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确立课外阅读的基本原则。根据上文情况,我们认为课外阅读原则的第一要义是从不读到读,又从读到爱读,会读;第二要义是变盲目地读为有计划地读。从宏观上说,书目选择主要(完成大纲规定的基础上)在于满足两个需要:一是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一是加强补充性需要。前者即根据实情扩展,也就是根据专长选择书目,使其在某一方面取得特别的进展,为学习创造条件。后者即从学生实际缺少什么加强补充什么,也就是针对弱项选书目,在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上赶上,为发展爱好打下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产生效应。课外阅读原则的第三要义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读。我们认为,在语文课外阅读的对象中,最典型的高层次的书,是

2、中外文学名著。而高层次的书,需要比较高层次的读书方法才能读懂。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之一就是引向高层次。2、 掌握阅读的必要知识。要做一个优秀读者必须很好地掌握阅读的必要知识,诸如构成阅读能力的因素,阅读的分类,阅读的层次等等。如具备必要的阅读知识,读者将会如虎添翼,迅猛提升。这是必要的指导策略。3、 激发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兴趣就是开发课外阅读的原动力,其基本原则应该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来启发、引导。根据这一原理,一般运用如下的方法:自高而低法。就是教师把高层次的作品推介给学生,使之生兴趣的方法。折服权威、崇拜名人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纯洁幼稚、热情冲动,一旦崇拜某人某事便会着迷,而优秀的

3、作家、作品往往也具有权威性。我们可以利用头脑中的权威意识和名人效应,把优秀作家、作品的权威地位和名人对其经典性评价介绍给学生,引起他们对作品的关注。自低而高法。这里的自低而高有两个含义:一是从学生到老师;二是从低层次阅读到高层次阅读。当前,在学生中流传的往往是一些品位不高的书,这些书之所以流传吸引学生,总也有它的特点。我们只要加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仍能做到开卷有益,即使益处不多,也可以作为日后读书比照,有利于学生提高识别作品高低美丑的能力。由此及彼法。即注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尽力把这种兴趣导向读者,比如:电影、电视、电脑的重大社会新闻往往是学生所关心的热点,可以利用他们在这方面的热心

4、,由此及彼推出有关的读物供其阅读。另外,还可从作品的角度,使用:人物研究法、置换法、比较法等,尽量让学生积极置身阅读,引起他们对阅读的浓厚兴趣。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持续进行课外阅读的保证。常用的是定时,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定量,或每天阅读23小时,或每天阅读文字量700010000字(约);还可定册,规定时间读完所读的几本书,其目的是确保阅读的时间和数量,逐渐形成读书自动化-即习惯。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常用的方法是定计划,把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什么时候完成,都要有个计划,以约束自我。然而养成阅读习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持之以恒、形成欲念。5、提高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是

5、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可以在不断阅读训练中逐步提高。比如,对视读能力的训练,速读能力的训练等,都保证其阅读健康发展;对思考与书写能力的训练,更是教会学生进入高层次阅读的必经之途。通过实践,学生将快速掌握诸如圈点批注、笔记、摘要、精读泛读等阅读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学会高质量的读书技能。过程课外阅读应根据学生、教师、学校等具体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才能充分显效。突出以下几个环节:1、选好读物。目前,世界上每年出版新书就达到80万种。而对这种浩瀚的书山文海,语文教师要做好导航员的工作,有责任地帮助学生精选慎读。古人云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当然也不能过分

6、狭窄,因为尚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要精读与博采相结合。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典范,适合青少年阅读发展为标准。当然,新大纲所推荐的名家名著应是我们的首选,高雅的文学作品是我们选择的主类,允许兼容其他。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有当读书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必当备以资查之书,书既有正有闲,而正经之中,有精粗高下,有急需之异,故有五等分别也。据此,课外读物选择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当读之书可理解为与课内教学密切配合之书,如学了荔枝蜜,再指导读杨朔散文选。第二,当熟读之书,可指读写知识,文学常识、语言基本知识等有助于巩固和拓宽语文知

7、识以及提高语文能力的书。第三,当看之书指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的书,应指导学生广泛浏览,扩大视野,发展智能。第四,当再三细看之书指有代表性又有相当深度的必读名著。第五,必备之书指常用的工具书,重要的参考用书等。精选课外读物是一项复杂而相当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及时了解出版信息,不断扩大阅读面,提高鉴赏水平,才能胸有成竹,择优推荐。2、指导课外阅读的形式。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经常的工作,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时适度的指导形式。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指导。叶圣陶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若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就能收到最佳

8、效益。例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指导学生了解古典名著水浒的特点,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经过对集体创作的再加工,出色地塑造了宋江、鲁达、李逵等众多英雄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历史规律。故事完整,情节紧张,细节描写真实、细腻,语言口语化、个性化,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样,学生在阅读水浒全书时,对作品的主题思想、语言艺术成就,有初步的认识。适当安排课时指导。一般每周安排一节课为宜,确保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在指定的时间里,把学生带到图书阅览室边指导,边阅读,或先上指导课再带学生去阅览室翻阅摘抄资料;也可以组织专题报告会,讨论会;或让学生自由阅读等。这些阅读形式,能

9、适合学生的个性爱好,阅读习惯逐渐养成,因此深受欢迎。但要加强指导的计划性,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纪律性和自觉性。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师资力量雄厚、设备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定期举行专题讲座,有目的有计划地介绍阅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怎样使用语文工具书、当代文学动态和作品赏析以及语言趣谈等。讲座可根据教师的爱好专长或研究经验选择内容,也可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讲课。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是普遍推行的一种课外阅读指导形式。可按阅读兴趣、爱好相近的自由组合,也可按学习小组或居地相邻组合。阅读内容可以统一推荐和自由选择相结合。这种形式,应明确要求,具体安排,加强检查,关键在于做好小组长等骨干

10、的培训和指导工作。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自己阅读,所以大量的工作在于个别性指导。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使用,注意解决在阅读活动中遇到的种种困难。3、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主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要求和个人习惯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益、培养学生用心专注、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起重要的作用。具体的方法是:指导精读。精读,就是精思熟读。读法和要求是:扫清文字障碍弄清句段含义 领会全文中心这就是说,精读要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领悟精义。指导速读。速读,就是快速阅读,整体把握。做法和要求是:筛选重点 把握重

11、点语段 总观整篇要旨授予直接阅读法和整体认知法,不断提高速度的能力。精读的目的是学习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为今后工作和深造奠定基础,速读的目的是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精读和速读各有作用,要灵活运用。指导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治学科研的基本功,它形式多样,需要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自行选择。我们常用的笔记方式有:批注-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批语。摘抄-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语句,段落及原文摘抄下来,以备学习研究之需。札记-札记是读过以后,记下来的心得、体会、感想、意见等思想亮点。做卡片-卡片式活页笔记,比本式便于查找,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

12、。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自由阅读,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偏离目标。为激发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切实完成课外阅读计划,每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其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调查统计阅读篇目、数字、笔记、卡片等。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文学自由论坛等。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体会、评选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检查评比要以正面导向为主,积极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不断优化阅读的方法,注重提高阅读的能力,建立阅读指导平台。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卫生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